李穎
摘要: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傳統詞匯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轉變教學觀念,發展新型教學模式、采取過程性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衡量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學生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是有效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英語詞匯學;教學策略;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6-0151-02
一、前言
英語詞匯學是研究英語語言詞匯的一門重要學科,作為高年級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選修課,是對之前開設的英語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深化。其教學內容主要涵蓋詞的基本知識、形態結構、構成方式、詞的意義及語義關系,英語詞匯的來源與發展、詞義的變化、習語及詞典知識等。該課程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運用詞匯理論,擴大詞匯量,實現交際的有效、準確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詞匯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對英語詞語的理解、闡釋和綜合運用的能力,從而實現將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相結合。
由于學生在之前的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及英語語言學課程中已經從不同方面接觸了英語詞匯知識,他們對于詞匯學中的許多現象并不陌生。這在教學中既是一個有利因素,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學模式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難度就會加大,教學也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建立一種符合學生需求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極為必要的。
二、傳統英語詞匯學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相對落后。傳統教學觀念深植于教師與學生的思想之中,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轉變。受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也難以從被動的學習模式中走出來,從而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下,學生遇見問題通常只想著向教師請教,很少嘗試自己獨立解決,這使得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逐漸喪失。
2.教學評價形式單一。該課程傳統的教學評價形式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即學生成績構成仍以一次性驗收的期末考試為主,平時成績構成單一。這使得終結性考試內容教材化,考試考什么,學生學什么;專業術語的學習停留在死記硬背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少被調動。這樣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對詞匯現象背后的規律無從把握更談不上學以致用。要改變這種現狀,重新構建教學評價體系是極為必要的。
3.教材內容缺乏新意。英語專業詞匯學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很多都屬于傳統詞匯學的范疇——學術型教材,教材涵蓋面廣,重點不突出,總體上理論性大過實用性;沉重枯燥的教學內容導致在教學模式上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學生被動接受。除此之外,多數詞匯學教程的章節內容與先導課程“英語語言學概論”內容有重復,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4.學生對課程理解的誤區。學生對英語詞匯學這門課程了解甚微。大多數同學認為詞匯學這門課程就是“學詞匯和背單詞”,他們完全不理解英語詞匯學是專業理論課,是運用現代語言學的有關理論,研究英語語言中的詞匯問題。這種理解誤區既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詞匯學課程的興趣與熱情,又降低了學生參與英語詞匯學課程的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5.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具備傳遞或復制學習經驗的能力,以此來適應職業發展的需求。英語專業高年級選修課中以英語詞匯學課程為代表的課程大多存在課堂上教師灌輸語言理論,沒有時間給學生將所有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文本分析的機會,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中也多數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學習效果不明顯,沒有形成有效的可傳遞或復制的學習框架。
三、英語詞匯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發展新型教學模式。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異常豐富,如何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特點和學生學習需求對教學模式進行適當的改變,是當代教師正在思考或探究的問題。只有教師做到積極轉變自身思想觀念,才能適時地鼓勵與引導學生也轉變思想觀念。因而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構建適合自己所教授學生的教學模式。
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有效的結合互聯網資源,將冗長的理論知識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在各類型的課程教學中正在普遍運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英語詞匯學課程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手段完成知識傳遞,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定學的“輸入式”知識傳授模式,有助于實現學生形成知識認知、知識內化、到具體文本任務分析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輸出式”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2.采取過程性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衡量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英語詞匯學課程的教學既要讓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組織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活動并參與其中。因此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學習過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自主學習探討、個人學習報告等形式實時監控并調整教學進度、鼓勵學生完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同時,教學評價的考核方式應豐富多樣。除考核學生的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外,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等都應在評價過程中得到關注,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評的方式使學生由被評價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各項教學活動,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教學活動中去。
3.教學內容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開課前教師應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需求、職業需求,安排符合其發展目標及能量培養的教學內容。教師適當選擇各章節中的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關的部分進行講解,設置相關的專題的討論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積極思考并參與課堂活動。不同于學術型高校的培養目標,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英語詞匯學課程應時刻注意使教學內容“接地氣”,傳授理論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大量的詞語例證,要注意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的應用能力。
4.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英語詞匯學課程作為英語專業高年級的選修課程,一方面,應滿足學生詞匯量增長的需求,幫助學生有效地改進詞匯學習方法,利用所學的專業英語知識學習詞匯,代替大多數學生在記憶單詞的方法上偏重機械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巧,結合詞匯學知識,從專業角度出發,記憶英語單詞。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利用課程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方式方法去分析、闡釋英語詞匯中的種種現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重構、改造和正確表述,從而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在新型教學模式過程中,應打破傳統的學生僅以個人為單位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組成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一同參與學習及課堂上下的學習活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這有助于未來的職業發展。
四、結論
英語詞匯學是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專業選修課程,其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詞匯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有效地組織、劃分、貯存和使用英語詞匯的基本方法。由于傳統模式下英語詞匯學教學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材陳舊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學生學習能效較低等問題,教師在進行有效教學時需要建立一種符合學生需求的新的教學模式。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具備實際應用能力。同時,教師應調整教學內容,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輔助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祖潔.高校特色辦學背景下中外合作 專業的大學英語詞匯學教學新探[J].文教資料,2013,(27):169-171.
[2]張保培.高校英語專業詞匯學課程改革實證研究[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45-148.
[3]劉翠萍.互聯網時代“英語詞匯學”教學策略研究——以池州學院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