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書婷
摘 要:所謂小學語文預習,就是學生對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自我學習的行為,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對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把握,這樣在學習新知識時能夠直入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實踐中去。本文對于語文教學中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的探究,與廣大同仁共勉。
關(guān)鍵詞:小學 語文 預習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記》中曾闡述過的“預時孫摩”也在強調(diào)預習的重要性。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去讀書、作文,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現(xiàn)狀分析
目前孩子的語文學習,幾乎是天天都有新內(nèi)容,生字的掌握,課文的理解,作業(yè)的完成,更主要的是閱讀能力的提升。在這樣密度大、時間緊的情況下,預習效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而且對于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課堂效率不能保證,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因此,我們從一年級就持之以恒的要求和指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但由于二年級學生自學能力比較差,對于預習仍然是不知道預習的意義在哪里,只是在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家庭作業(yè),不會主動去挖掘課本中的重要信息。所以,對于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得不落到細化,落到實處,否則將會影響孩子今后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能力的提升。現(xiàn)如今學生的預習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孩子自學能力差,不知該如何高效預習。低齡學生眼中的學習,就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2.孩子不能夠堅持高效預習,把每天的學習當作流程去完成。
3.個別孩子學習習慣差,離開家長便不能自己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預習任務。課文讀不通順、字詞不認識便蒙混過關(guān)。
4.預習檢查、評價跟蹤不及時,導致在50多個孩子中,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做到高效預習,總是會有漏網(wǎng)之魚。想必我們每個老師的班級里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
二、解決措施
那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討論,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如何能將學生的預習落到實處?如何能夠引導小學生做到高質(zhì)高效的預習?這是我們接下來要不斷鉆研、學習的重點。針對小學生語文預習,一定要堅持讓孩子的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所提升,堅持讓孩子動口、動腦、動手。經(jīng)過在班級一段時間的使用,發(fā)現(xiàn)以下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具有可行性。
(一)預習方法的改進
1.讀:我想對于語文的學習,永遠都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讓孩子讀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而讀課文也不是盲目的讓孩子去讀,我們初步講讀分為三個步驟。一讀:讀的過程中認識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并自己動手查一查,記住這個字的讀音。二讀:認識這些生字之后,要努力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三讀:圈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用筆標記。用波浪線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2.聽:聽課文朗讀,跟讀課文,讀出感情。
3.寫:為課文中我會認的生字注音,并口頭組詞兩個。
4.想:想一想課文講了什么內(nèi)容,并向爸爸媽媽講一講、說一說。
5.家長參與:家長針對預習單,按照步驟給孩子打分,簽字。
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預習,加上家長的參與,逐漸對預習產(chǎn)生新的認識,懂得預習不是簡單的完成任務,而應該認真對待。
(二)評價機制跟進
如果孩子的學習只是停留在學,而沒有任何反饋,時間長了必然會再次走向滑坡。所以,評價機制的及時跟進對于維持孩子長久的學習動機也是必要的。并且,如果能夠進行及時評價跟蹤,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所了解,老師也能根據(jù)孩子的預習情況真正地在課堂上有重點、有預設地進行重難點講解,才能讓學生上一節(jié)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課。
1.如何能夠檢測學生讀的效果如何并激發(fā)孩子讀的興趣是老師跟蹤的第一步。在一些APP或者公眾平臺舉行課文朗讀比賽,孩子每晚配樂朗誦并且上傳至APP或公眾平臺,進行線上比一比的活動。同樣,老師也要參與其中,讓學生從內(nèi)心感受到朗讀帶給自己的美的感受,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在機制。引導學生逐漸將朗讀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學會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2.第二天,老師利用早讀時間5分鐘,請語文小組長進行檢查預習,檢查內(nèi)容為四項:①抽一名小組組員讀課文其中一段,看是否準確、流利。②是否標注自然段。③是否注音。④家長是否每項都打分,家長是否簽字。小組長針對讀、聽、寫、想、說每一項進行檢查、落實,完全通過的同學進行蓋章并選出本小組內(nèi)完成質(zhì)量最好的一個學生,進行預習標兵評選。
孩子處于低齡學習階段,外在學習動機占據(jù)主導地位。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過,作為老師,我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在于喚醒和激勵。喚醒學生內(nèi)心的興趣,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知道學習不是為了應試教育,而是著眼于自己的成長。所以,老師的評價機制對于喚醒學生的興趣是極其重要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對于學生持久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作為老師只要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的督促和指導,孩子的預習能力就能逐漸轉(zhuǎn)化為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宏斌.如何利用預習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