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珩
摘 要:隨著當前科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社區的發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提出智慧社區發展模式,智慧社區發展模式是在新形勢下的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戰略,智慧社區充分利用了物聯網、智能家居、智能服務、智能建筑等一系列智能項目實現了社區居民生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服務,同時還增加了社區的服務管理能力。本文將通過描述人文導向智慧社區的概念以及發展情況,并結合當下人文導向智慧社區的發展模式展開詳細的討論。
關鍵詞:人文導向 智慧社區 發展模式
我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計算機網絡也發展迅速,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互聯網技術已經廣泛的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智能家居已經成為當下社區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在社區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個新的名詞,智慧社區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智慧社區。在城市規劃建設當中,智慧社區的發展形勢和實施過程都備受人們關注,許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也開始建立了智慧社區試點,人們在實踐過程當中發現了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力求從智慧社區建設過程當中尋找良好的解決措施,實現以社區居民為核心,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智慧社區的發展,力求實現人文導向下智慧社區的健康發展。
一、人文導向智慧社區的概念
為了推進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的品質發展,在新時代我國社區的發展提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智慧社區。智慧社區這個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的,是隨著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兩個概念出來的,并且在多個城市進行實踐。我們普遍用的定義將智慧社區所以叫概念界定:智慧社區是有意識的使用信息技術改變區域內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在技術上主要體現的是無所不在的社區網絡聯系,利用社區網絡聯系,將社區居民納入網絡活動當中,為社區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遠程醫療、智慧教育、電子商務等等方面。
智慧社區的建立應該是與科技創新建設相互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數據共享為突破口共同推進社區健康發展,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由于社區具有相對適中的空間尺度,并且社區在城市生活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當下智慧社區的研究已經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點突破內容,本文將通過研究人文導向下智慧社區的發展概況和發展模式。
二、當下人文導向智慧社區的發展模式
隨著十二五規劃以及新型城鎮發展戰略的推動,許多城市一直在推動智慧城市戰略的發展,在智慧城市戰略支持下智慧社區發展模式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政府主導型的智慧社區,第二種是政企合作的智慧型社區,第三種是企業主導型的智慧社區,其主要劃分依據是由開發模式的不同。
(一)政府主導型的智慧社區。政府主導型的智慧社區通常是由政府部門主導規劃的,政府主導型的智慧社區建設目的主要是為了響應國家社區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引導,是為了給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管理,為了維護社區的穩定與和諧,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比如說,2009年北京西城區引入信息化手段和物聯網技術,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建立了智慧中心,智慧政務,智慧民生和智慧商務四大智慧系統,四大智慧系統以數據為基礎,建立了多個子系統,成為標準型的政府主導型智慧社區。
(二)政企合作型的智慧社區。政企主導型的智慧社區是由政府和相關企業進行合作開發的智慧社區,例如上海市2010年金橋碧云社區,就是由政府部門聯合互聯網機構和相關的企業組成新的企業,共同打造智慧型的社區,政企合作型的智慧社區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集中資源進行智慧型社區建設。該社區的建立四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政府發布信息的門戶網站、提供數據支持的云計算中心、以及智能停車場、智能交通網以及智能環保等等,整合了多種服務,形成一種資源共享的社區服務形式。
(三)企業主導型的智慧社區。企業主導型的社區服務主要是體現在各個開發商與高新技術科技企業的合作,比如說房地產開發商和電信運營商和高新科技企業的合作,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充分運用到房地產項目開發當中,從而為社區居民打造智能家居服務的智能社區模式,從而使相應的企業也能獲取更高的利潤。比如說,中國聯通聯合綠地地產企業在南京共同打造了3G物聯網智能社區,該社區以社區每一戶住宅居民為服務對象,以整個小區為建設平臺,構建智能家電、智能網絡、智能安防、智能物業、智能服務、智能通信從而提高小區整體服務水平,提高社區的質量,企業主導型的智慧社區是當前智慧社區發展最為高端的一種模式。
三、人本導向下智慧社區構建的相關策略
(一)基于社區居民進行社區規劃和社區生活圈打造。隨著城市社區多樣化的發展,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普遍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人們不僅僅關注社區環境物質建設,更要關注社區居民的現實需求。在我們調查當中發現原有的傳統社區規劃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下社區居民的現實需求。在人本導向下智慧社區建設應該基于居民的需求進行規劃,在智慧社區建設過程當中,一方面要讓居民積極參與社區規劃的平臺,才能夠了解居民的主觀需求;另一方面要基于居民的個體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居民群體差異的客觀需求,從而兼顧整體和個體之間的關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面向居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智慧社區建設過程當中要充分關注居民的個性化需求,個性化的需求是以人本理念最直接的體現。在當今大數據時代,智慧社區構建應該以數據中心為基礎,包括居民的家庭關系,社交網絡,日?;顒?,出行車輛擁有量健康狀況,社會屬性等等,根據居民的個體數據實現個性化的服務,個性化的服務包括交通,購物,休閑,醫療,娛樂等等方面。在當今移動手機普及下,智慧社區應該積極的利用各種網絡APP向居民推送個性化的服務,建立居民獨立檔案,結合居民實際情況進行信息推送。
(三)構建社區精神和社區交往網絡。在智慧社區發展的過程當中,應該讓居民有廣泛的認同感和積極的參與感,然而在當今網絡時代,人們之間往往會出現許多交流障礙,智慧社區的建立應該關注人的情感,構建社區居民之間的交往信任,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軟件平臺減少人們之間的距離,促進居民和居民之間的交往,構建社區精神,完善社交網絡。
結 語
智慧社區的發展已經成為智慧城市重要的試點,近年以來,在智慧城市發展的浪潮當中要積極的推動智慧社區的發展,推動社區構建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產業,智慧服務等等系統,從而提高政府管理社區的能力和效力,也為居民提供更加人本導向服務。
參考文獻
[1] 鄭愛友.社區教育特色教育課程建設的實踐和反思.[J].江蘇科技信息,2015(05).
[2] 張藝.智慧社區發展分析和建設策略.[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3] 劉盛業.人本導向的智慧城市規劃與管理.[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