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興
【摘要】個性化閱讀是小學語文在新課改教學要求下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方式,其主要側重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的閱讀方式與學習方法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閱讀理解能力。本文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踐出發,首先簡要分析了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對個性化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教育的改革勢必會帶動教育體制的改革與完善。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正在從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向側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方向轉變,個性化閱讀方法正是在這種教育形式下普及起來的一種現代化閱讀教學方法。個性化閱讀方法的應用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通過找到適合學生自身學習情況的閱讀學習方式,改變傳統單一教學方法的弊端,豐富教學形式,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與落實,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也在逐步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轉變,教學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加快教學方式與理念的革新,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素質教育工作。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因其自身鮮明的教學特征與優勢得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的認可與普及應用。作為素質教育下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重要的教學環節,個性化閱讀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現實性的不足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性化閱讀方法的有效實施,無法充分發揮個性化閱讀的教學優勢。首先來說,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對閱讀文章的講解過于片面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發展局限性太大,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次,教師在應用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的時候過度注重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性,在閱讀過程中缺乏給學生提供一些針對性的閱讀指導,過分自主化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缺乏教師指導與啟發的個性化閱讀無法充分發揮教學優勢。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優勢,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需要不斷在教學過程中總結教學經驗,優化教學方式,在實踐與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效果,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個性化閱讀方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化應用
(一)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
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完善與革新,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需要同步進行轉變,緊隨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時俱進地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從根本上將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作為素質教育背景下閱讀教學的工作重點。通過不斷完善學習,提升自身教學專業能力,更新傳統教學理念,轉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教學中心的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自身學習情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合理安排教學設計,在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與點撥,引導學生正確掌握閱讀學習的技巧,從而確保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順利實施,最大化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
(二)開展多元化閱讀方式教學,激發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閱讀學習效率,在閱讀課堂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通過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教學形式來提高語文閱讀的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質量。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轉變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去圖書館閱讀以及課內閱讀比賽等活動形式提高學生參與語文閱讀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進行課外小品閱讀《我只愛你》的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扮演活 動:兔子尤希、兔媽媽、小松鼠、鼬鼠等等。通過學生自己體會角色、演繹故事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通過融入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將其表現出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與創造能力。在學生參與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地給予指導,引導學生如何通過肢體語言去表達文章情感,加強閱讀技巧與理解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愛讀書的興趣,同時也要注重會讀書能力的教育工作。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展個性化閱讀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與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因此,在閱讀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從學生的自身學習特征出發,及時跟進了解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進度與想法,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發展。與此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閱讀學習中的思維能力,教師要能夠不斷創新閱讀教學的講解思路,為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方式及能力奠定基礎。通過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逐步給學生滲透“閱讀是一種享受的過程,而不是一種任務”的學習觀念,促使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學習在提升閱讀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自我,提升閱讀教學的育人作用。
(四)強化課前教師指導,優化學習質量
個性化閱讀的教學質量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與點撥,其最終目的在于優化傳統課堂教學的質量。在開展個性化閱讀前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新課重難點,制定相應的預習案,引導學生開展預習活動。例如,在《負荊請罪》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預習案的設計,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預習活動。首先,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對文中的生字進行熟悉,如“藺”“壁”等,在此基礎上能夠通讀全文。其次,要求學生自主查詢資料,初步了解“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的大致歷史背景,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最后,就是由教師統一指導教學,梳理文章脈絡,精細化教學。在學生個性化閱讀預習的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年紀特點,在教學時注意個性化閱讀學習的方法教學,結合預習案設計,引導學生先找出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之間的聯系,然后結合歷史背景了解當時七雄并立狀態下秦國的實力。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拓展學習,提高學生對作者生活背景以及思想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文章的獨特見解,優化課堂教學。
(五)明確語文閱讀目標,注重課堂閱讀與實踐的融合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中,為了有效提升閱讀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能夠圍繞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進行有計劃的語文課堂閱讀活動。例如,在完成本節課程的個性化閱讀活動后學生能夠掌握哪些詞匯的運用、掌握哪些句式的寫作等等,通過制定明確的閱讀學習目標,保障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個性化閱讀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過《古羅馬斗獸場》一文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模仿文章的寫作方式,自己寫一篇旅游過的地方。其中第一部分描述具體的場景,第二部分要求結合歷史文化背景,以一種抒情記敘散文的方式表述自己對該參觀場景的理解,從個性化閱讀延伸至個性化寫作,提高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效果與廣度。
三、總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科學地進行引導與針對性的教學。個性化閱讀方式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新式教學方式,在應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同時加強對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從而更好地發揮個性化閱讀的教學優勢,提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伍玲.個性化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