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俊
【摘要】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展開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對于教材內容的寫作方式進行學習、結合生活實際內容進行改寫、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續寫的有效措施,旨在為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注重讀寫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發揮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優秀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尤為重要,雖然閱讀僅僅是最基礎的課程,但是優秀的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于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視野,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讀寫結合是新課改后的重要部分,教師應當采取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通過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綜合性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閱讀與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為寫作語言的流暢度提供保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提升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及想象力。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經驗,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優秀的寫作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讀寫結合的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日后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讀寫分離的情況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雖然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受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但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仍然有一部分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將讀寫進行結合。這種情況導致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與學生的口頭交流與朗誦課文作為基礎內容,對學生的寫作訓練不夠重視,在教學中沒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讀寫訓練機會,存在讀寫分離的情況,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重視朗讀輕視寫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生教師重視朗讀輕視寫作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小學生語文教材的編制存在一定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寫作的要求較少。另外,教師對寫作的指導要求也不明確。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積累,自然能夠提高寫作水平,導致學生實際的訓練機會不多。教師務必要明確閱讀知識積累固然十分重要,而加強寫作訓練也十分重要,只有通過寫作訓練,才能夠將寫作技巧傳授給學生,進而有效提升寫作水平。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對于教材內容的寫作方式進行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從中學習良好的語言表達方式及寫作方式,也就是說通過語文教材及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對課文的優點進行學習,并根據有針對性的課文及內容進行仿寫。例如在《路旁的橡樹》這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讀全文,并領讀各個段落,使學生能夠從中學習描寫方式及寫作的精華內容。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寫作的主題,可以是身邊的環境,例如校園里的大白楊等。如果文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式,學生就可以模仿課文的形式,對校內的環境進行描述。教師要將這樣寫的好處告訴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問問學生看過什么優美的環境,將路旁的橡樹蘊含的深層意義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深切地體會到人們為保護橡樹的心情,最后要讓學生明白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加強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地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在進行課文的閱讀中得到感悟,學習其中優秀方式。通過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二)結合生活實際內容進行改寫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要保證學生能夠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的訓練。利用改寫的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的動腦能力,為學生拓展更廣闊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務必要注重保證學生借鑒的資料是健康的、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還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準備優秀的文章讓學生對其進行改寫,可以是優秀作文,可以是詩歌。學生可以憑借自身的喜好,選擇正敘、倒敘或插敘。另外,還可以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將學習過的說明文改寫成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最后,在進行閱讀講解與改寫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對自己的父母進行描繪,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進行組內討論后選擇代表進行發言,將自己寫的文章與同學們進行討論,并由教師及時糾正其存在的錯誤。利用這種方式真正達到了讀寫結合,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還能夠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使學生能夠更加細心地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與技巧,合理地運用到日后的寫作過程中。
(三)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續寫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將學生作為絕對的主體,針對小學生十分活躍的特性,要進一步培養其豐富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從了解學生的興趣入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與閱讀環境,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秉承著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理念。開啟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將自身的語言寫出來,用文章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在《驚弓之鳥》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身想象為那只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加明白課文的含義,由于這只鳥受過箭傷,所以會更加容易受到驚嚇,無法在天上繼續飛翔了,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鳥兒的驚慌與害怕。最后,要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根據教師設定的情境進行續寫,假設鳥沒有掉下來而是飛走了會發生什么故事,讓學生進行互相交流,寫作的內容沒有固定的局限,學生可以將自身的真實情感加入其中,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寫作欲望。還可以通過翻閱課外書籍借鑒的形式,但是要將優秀的內容記在腦海中,利用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式,促進學生良好閱讀及寫作習慣的養成,為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語言是思維的主導,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語言積累還不夠豐富。例如,在上作文課的時候,有些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下筆就十分順利,明白寫作的基本架構及構思,但是仍然無法寫出優秀的文章,那就是因為學生的語言積累不足。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從根本上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利用靈活的知識,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
與此同時,要想保證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文章中學習的語句,可以讓學生模仿其表現手法,進行語言形態的轉換。例如在學習《草原》的過程中,其中蘊含著許多優美的語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不改變原含義的基礎上,利用不同的修辭方式,進行語言的靈活運用。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體會其中的真實情感,并利用適當的表現手法,有效地提升寫作水平與閱讀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閱讀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小學生閱讀興趣不高的現象,教師就應當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將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拓寬學生視野的情況下,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更多的詞匯及語言,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加深對文章的記憶,進而培養出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另外,教師要明確轉變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寫作及閱讀的能力,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博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7).
[2]馬文方.談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模式的開展[J].學周刊,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