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銀
摘 要: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學科特點決定的。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藝術形式之一,能夠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滿足學生精神文化需求。教師要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挖掘、整合、利用音樂教學資源,設計趣味化的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各個環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強大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71;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6-0022-01
音樂是一門富有感染力的學科,包含著健康向上的因子。借助音樂學科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這是新課改的重要訴求,也是現代教學理念的具體表現。創設豐富的音樂教學情境,能夠迅速激活學生情感體驗;挖掘、整合、利用音樂教學資源,對調動學生思維認知有很大幫助;設計趣味化的音樂活動,能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陶冶情操。
青少年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大多取決于興趣愛好,興趣若高漲,則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就高。因此,采用何種方式激趣,就成為音樂教師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創設情境已成為音樂教學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故事、角色演繹、歌曲欣賞等方式創設適當的情境導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蘇少版第一單元“春天的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關于春天的圖片以及關于春天的“歌曲串燒”,讓學生觀看、聆聽。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甚至有的學生跟著視頻哼唱歌曲,課堂學習氛圍濃厚。接著,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交流討論: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樣的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自己喜歡的歌曲描繪一下嗎?這樣,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關于春天的視頻資料創設情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順利實現教學過渡,教學進程順利推動。
視頻信息帶給學生極大的沖擊,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出來。同時,教師設置了討論活動,學生在相互交流與討論中思維得到拓展,視野得到開闊,形成積極的情感共鳴。
音樂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既包括課內資源,又包括課外資源。教師要善于挖掘課內外的音樂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青少年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極強,思想比較活躍,但缺乏對音樂知識的了解。教師要進行專業化的指導,讓學生認真聆聽歌曲,感知歌曲內容,接著讓學生分析音樂結構,掌握歌曲節奏與韻律。例如,教學《爺爺為我打月餅》時,教師可由故事《閃閃的紅星》導入新課,讓學生在聆聽故事中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問學生“大家還知道哪些革命年代的故事,講來聽一聽”,然后讓學生積極參與。接著,播放《爺爺為我打月餅》。這首歌曲風格是活潑、愉悅的,聽著這首歌,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歡樂、幸福的童年回憶。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與爺爺之間發生的趣事。在講述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啟動。這時,教師可以展示各種各樣的樂器,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樂器演奏歌曲。樂器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這給學生帶來的感受自然也是不一樣的。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實現了教學效果最大化。
當然,課內資源的挖掘只是一種方式,教師還可以將課外資源與音樂教學相結合,這樣能為音樂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無論是挖掘課內資源還是課外資源,教師都必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進行全面滲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音樂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良好的心理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要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行組織音樂活動,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迅速提升。當然,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在活動過程中容易遇到困惑,教師則要發揮引導、點撥、啟發作用,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學《七個小兄弟》之后,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一個角色扮演游戲活動:小音符,大智慧,小音符在音樂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每個小音符的作用也不一樣。請大家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小音符,將它的作用、特點講解清楚。有的學生選擇音符之后,尋找相關服飾,將自己進行一番“包裝”,還邀請其他同學參與表演,這樣就變成一個情景劇。本來小音符的自我介紹是一個相對枯燥的環節,但經過學生的創新設計,游戲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看得高興,聽得認真。
音樂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最直接的音樂體驗感知,在設置活動時,教師要注意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學生在參與游戲、參與表演的過程中,積極情緒得到激發,思維得到啟動,情操得到陶冶。
總之,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青少年學生心理發展呈現出復雜性、多變性、動態性的特征。教師要從音樂教學各個環節著手,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挖掘、整合、利用教學資源,設計趣味化的音樂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促使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的基礎上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
參考文獻:
[1]劉輝.音樂教育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可行性研究[J].北方音樂,2016(01).
[2]田靜,張潔,陸春庚.“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音樂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J].中國教師,2013(16).
[3]徐微.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書育人,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