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康
摘 要:數學課堂需要生動的導入設計,教師應注重對藝術性教學導入的探索。文章闡述藝術性教學導入的作用,指出導入環節對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對藝術性教學導入的方法加以歸納,從開門見山、聯系生活、復習溫習、設置懸念四個角度探討課堂導入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藝術性導入;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6-0074-01
數學屬于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由于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很多學生會感覺數學學習比較枯燥。如果數學教師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在教學導入方面多下功夫。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師使用藝術性的教學導入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盡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際上,課堂教學始于導入環節,而藝術性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思維火花,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新知進行主動思考、分析以及探究。尤其是對數學這門抽象性、邏輯性以及關聯性非常強的學科來說,課堂導入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因此,藝術性的課堂導入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對數學課堂的藝術性導入方法加以探究。
所謂課堂導入,是指教師在教學初始階段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更好地對課堂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課堂教學起始于課堂導入,課堂導入的整體效果往往可以決定一節課的成敗。導入效果如果十分理想,就能對整個課堂效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偏重理論講解以及習題訓練,沒有重視導入環節的作用,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很多學生都感到數學學習比較乏味、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重視藝術性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在課程開始之時便對要學習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進而在興趣驅使下對新知識進行高效學習。可見,藝術性的課堂導入會提高學生對整個數學課堂的參與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藝術性的課堂導入的方法。
其一,開門見山。實際上,不管學生對哪門學科進行學習時,根據相關科學驗證,學生的聽課效率都會伴隨時間推移而漸漸降低。所以,在教學剛開始的時候,數學教師必須對復雜煩瑣的內容以及舉例進行適當刪減,最好可以開門見山,直接引出主題,這樣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掌握更多知識。同時,通過開門見山這種導入方法,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例如,講授“一元二次方程”有關內容時,鑒于課程的連續性,數學教師便可直接對方程求解內容進行導入,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
其二,聯系生活。聯系生活這種導入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并且可以讓學生在一個真實情境中對所學內容進行體驗和感受,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因為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如果數學教師通過聯系生活這種方式對知識進行導入,就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以及學習難度。例如,講授“正負數”有關內容時,教師便可聯系現實生活中溫度計上的攝氏溫度進行導入,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負數”進行認知。這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
其三,復習溫習。復習溫習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于新舊知識存在較大關聯的學科,數學正具有這樣的特點。在教學剛開始的時候,數學教師可帶領學生對之前所學有關知識進行復習,之后把新知識非常自然地引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復習,同時還能讓學生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產生一定認知。例如,在講授“三角形相似”有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帶領學生一同對“三角形全等”有關內容進行復習回顧,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于三角形全等有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還能引出新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三角形全等的證明方法來探討三角形相似的證明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
其四,設置懸念。設置懸念這種導入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讓學生在問題興趣驅動之下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探究。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數學教師需通過設置一定懸念來讓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之中。例如,在講授“勾股定理”有關內容時,數學教師可借多媒體來設置問題情境:在小河兩岸有A和B兩個村莊,如今想要對兩個村莊間的實際距離進行測量,因為兩村莊間沒有橋梁,無法進行直接測量,請大家開動腦筋,思考應當如何進行測量。通過這樣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進而對“勾股定理”的學習產生強烈欲望,促使學生在課堂集中精力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數學屬于一門關聯性以及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所以很多學生都感到數學學習有一定難度,有時難以集中精力進行思考。所以,數學教師要通過開門見山、聯系生活、復習溫習以及設置懸念這些方法對知識進行藝術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其主動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探索,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杜守平.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巧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8(19).
[2]蘇淳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4).
[3]范茂海.“開門見山”談導入——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方法例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