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的繁榮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發展契機。而如何有效利用新媒體促進高校思政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國內高校思政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文章以高校思政教育為研究對象,探究新媒體下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旨在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3-001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05
大學生正處于知識、情感、社會生活的萌芽階段,容易受享樂主義、利己主義誘惑,使其學習、生活受到影響。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幫助大學生擺脫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的影響。但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實現想要獲得的預期教學效果。想要取得長足發展,思政工作需把一些社會主義精髓當作思政工作的核心,不斷延伸、拓展工作內涵。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為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探究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徑,進而加強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推動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實現學生正確觀念的樹立,培育社會高素質人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基于新媒體發展視域下,需緊跟時代發展節奏,在教育教學中注重“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有效滲透,結合實際需求創新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
例如,在當今社會發展環境中,為了幫助高校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在明確認知自我使命的基礎上,高校思政教育需注重“四信”教育,具體體現出民族文化、審美、道德與網絡法制教育,引導學生繼承及弘揚中華傳統精神文化,降低腐朽意識形態及思想觀念對大學生的不利影響,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教育能力,以及規范意識的培養及提升。除此之外,可選擇高校線上專題講座、思政網絡課程教育等方式,借助微博、QQ、微信等網絡平臺,實現線下、線上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及教師間的溝通及交流,提升學生思政課程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在此基礎上,高校教育者可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例如BBS、微博等,對于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等內容開展討論,在鼓勵學生從多維度看待事件的基礎上,也要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誤區并進行引導,促使社會主流思想及核心價值觀內化成為學生的思想[1]。此外,學生可運用新媒體平臺,積極參與到熱點事件及新聞的討論中,依托新媒體表達自身訴求,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
從大學生視角分析,大學生的價值觀正在形成,需積極判斷、分析及篩選所接觸的信息,假設沒有及時發現其中的不良信息,就有可能會異化他們的審美價值訴求,影響到他們三觀的形成。因此,一線教育者必須積極學習新媒體教育技能及相關知識,具備良好的媒介素質,加強實踐行動,堅決抵制低俗價值觀及不良信息對學生的侵襲,引導大學生認清各類魚龍混雜的媒體信息。高校進行思想教育時,輔導員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多樣化活動,促使學生的思想受到熏陶,將思政教育精神真正落到實處。在開展常態化主題班會、公益志愿服務、參觀學習等活動時,要立足于學生,運用他們喜歡的新媒體傳播方法組織活動,通過良好的教學氛圍感召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此同時,學生活動要與專業學習密切結合起來,結合新媒體技術,更能契合學生的接受心理。高校開展思政教育中,輔導員及班主任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使命,思政教育作為一項偉大的育人樹人工程,要想將學生培養成挺拔的參天大樹,其作用不可小覷。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內容展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傳播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這也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但輔導員、班主任作為高校學生的一線教育者,可以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了解這類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態及心理訴求[2]。因此,要遵循立足學生、育人樹人這一理念,改變灌輸式的教育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成為有擔當、有良知的人。
在新媒體視域下,為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目標,并提高教學質量,需積極轉變之前陳舊的考核體系。以分數作為評判學生思政學習效果的方式,傳統閉卷考試難以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思政狀況,盡管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是難以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基于此,實現對高校思政教育考核體系完善極為關鍵。可以通過各種考查方式,憑借多媒體來實現。
例如,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實施全程的跟蹤及記錄,以完成學校布置的考核任務,切實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踐能力[3]。同時,總結他們遇到的問題,理性分析學生的成績,針對性提出解決的辦法,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思政學習的效果。顯而易見,針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怎樣更好地實現及完善其考核體系,是有關教育者必須積極開展的研究。
總之,新媒體展現出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高校思政教育者必須充分認識、把握新媒體帶來的發展機遇,努力探究新媒體時代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徑。文章重點探究新媒體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以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武傳鐘.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應變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6(10):53.
[2]樓爾文.基于新媒體網絡平臺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7):100.
[3]侯靜.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1):136.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胡阿剛(1977.11— ),女,漢族,遼寧營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