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法學專業學生熱衷于司法考試,忽視了法學職業精神的培養。各高校法學專業教育雖取得了進步,但大多忽視了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國務院曾出臺《關于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見》,對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因此,我們應積極研究思政教育在法學教育中的應用,分析法學生職業精神培養中的不足,為提高法學職業精神提供客觀具體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思政教育;法學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0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003
近年來法官違法違紀案例層出不窮,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的影響,此類案件嚴重破壞了法官在人們心中的公正形象。因此,司法系統應以此類案件為反面典型,深入剖析問題的根源,加強法律工作者的法紀觀念,加強職業精神中培養思政教育理論的滲透,號召法律人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只有積極重視職業道德精神的再教育,才能確保司法公正,重建人民群眾對法律工作者的信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為解決法官違法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應加強法律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培養,提升其思政覺悟。這就對法學生在法學教育中的職業精神養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法律教育的始終。
(一)未確立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
近年來,我國高等法學教育快速發展,優秀法律人才輩出。目前,我國高等法學教育仍存在許多有待改進之處。職業精神養成教育缺乏,思政教育不夠深入是阻礙法學教育發展的重大障礙。提高法學生職業精神水平成為我國高等法學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法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有助于其日后職業中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1]。
教育部在2011年提出了《關于實施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表明政府對法學教育的高度重視,使得職業精神培育有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但我國職業精神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職業精神專業課開設不足,學生對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內容理解不夠深入。學生自我養成職業精神能力不足,是法學生養成職業精神的重要阻礙因素。
專業課程設置過多,不重視學生思政教育培養等問題仍是當前法學生職業精神養成中面對的具體問題。優秀的法律工作者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良好的職業精神。長期以來,高等院校法學教育未對法律職業精神給予足夠的關注。法學教育目標是培養合格的法律職業者,但法律工作者因其職業的特殊性決定其應具備更高的自我監督能力。因此,法學院必須擔負培養法學生職業精神的重任。
業務素養的養成是高校法學教育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方面,思政教育是提升學生基本素養的有力武器。在法學培養中僅關注專業知識的傳授是片面的,法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必須依賴于思政教育,才能使其在執業中發揮更高水平的能動性。
高水平的法律人才是各法學院校培養的目標。但當前高等法學院忽略了對學生職業精神的有效培養,導致培養目標偏向專業法律人,沒有認識到思政教育水平影響法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因此,高校應明確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思政教育實效性不足
當今社會對法學生水平的高要求為教師提出了更艱巨的任務。教師應重視向學生傳授品德教育,教師的思想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高校不斷擴招使得對教師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高校對專職教師的招聘標準僅注重參考文憑,沒有博士學歷的教師難以進入重點高校任職,忽視了對教師其他綜合素質的考量[2]。法學教師是法學生培養的中堅力量,當前高校法學專業教師整體隊伍水平不夠平衡。短板的出現會使法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產生隱患。法學專業教師在任教中忽視自身思政水平的提升,成為教師隊伍水平失衡的重要因素。
人們在認識改造世界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當前大多學生不主動思考實踐,習慣于依賴教師的指導幫助,不利于學生的自我能力提升。法學生更需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不愿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法學生要不斷努力改正缺點,最終達到自我教育。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發現生職業精神培養中,學生是內因,如僅靠學校教育發揮作用,沒有學生的主動學習則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因此,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一)確立思政教育在法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學生思政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其自身品質,因此要提升法學生思政教育水平,必須強化思政教育。重視發揮思政教育在法學生職業精神中的培養作用。近年來我國高校不斷擴招,高校畢業生人數劇增,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高校在法學生培養中應將培養高水平的人才作為培養目標,高素質的法學生人才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對法律具有堅定的信仰,尊重法律事實[3]。因此,要培養高水平的法學生,應重視職業精神的培育。
目前,法學教育忽略了以培養健康心理等為內容的思政教育。高尚的品格是法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在培養法律人法學教育中必須融入思政教育。可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建立培養高素質的專兼結合的思政教育輔導員隊伍,打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等方面加強法學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培養具備良好法律理論道德與扎實法學基礎的合格法律人才。
辯證唯物主認為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指導人們有效開展實踐活動。因此,要達到職業精神培養的實際效果,必須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思政教育是解決社會矛盾問題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法學生職業精神養成中要利用好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重視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思政教育因其不適應于現代社會發展要求,要想使其取得成效,應重視人格教育的培養。人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缺乏人格教育基礎則會使思政教育不能深入。法學生職業精神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思政教育內容,因此,法學生職業精神養成前提是提升自身思政水平。
要堅持法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與思政教育的時效性結合,高校可通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以達到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的目的。法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要通過考察學校社會在法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能否實現低投入高效率的實際效率。長期以來,我國各高校思政教育并不能對實現學生職業精神的實效性產生推動作用。通過考察學校思政教育能否真正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質,考察學校能否針對法學生的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特別的思政教育,法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是法學生根據所接受的思政教育指導自身行為[4]。
很多專家學者深入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問題,為改進教育現狀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但國內許多研究內容泛化,未考慮到法學生培養中的特殊性。對此,要提升職業精神培養教育成效,要通過實踐活動加強法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完善思政教育,首先要更新職業素養培養內容,其次在具體培訓中要創新培養方法。此外,要創造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優良環境,完善高校法學院思政教育主體建設,創新高校法學院思想教育內容與方法,以便更好地實現高校法學院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三)建設思政教育的載體
思政教育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才能進行,載體的出現是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目標。法學生職業精神養成中應強化思政教育載體,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選擇合適的載體。課堂教學是對法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目前,各高校開設了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思政教育理論課程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思政素質、法律素質,增強其使命感與責任感。課程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政素質。這是因為教學載體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課堂教學質量降低,就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載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具體來說,要做到這樣幾點。首先是教學內容。思政理論課教師應根據法學生特點進行授課。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課堂形式的變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努力學習互動,不可一味通過試卷測試學生所獲知識數量。教師還要從課堂積極性方面、課后作業完成質量等方面給予學生多方面的評價。如此方可達到科學的評價效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在法學生職業精神養成的預期作用。
校園文化是大學的血脈,法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顯性的課堂教學載體需隱性的大學文化載體支撐。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有著無形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環境對人的品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精神,必須以良好的環境進行熏陶。要求學校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有代表性的精神文化影響教育學生。學校的建筑物要突出文化內涵,通過強調遵守大學制度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與底線意識。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開展愛國教育等宣傳活動,引導學生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師資隊伍的思政教育水平
法學專業教師隊伍通常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擁有嚴謹的科研態度。但過分追求學術成就,會忽視自身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優秀的法學專業教師應全面發展,要具備過硬的思政教育能力。合格的法學生要有優秀的專業課成績,并要求在學習中注重思政水平的提升。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就業素養培養中思政教育,建立動思政教育與就業素養的教師隊伍非常重要。在法學生職業精神培養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實施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因此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會對法學生職業精神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輔導員或專業教師都應有堅定地政治立場,才能有效教育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5]。同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根據法學生就業形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探究更加科學的教育模式,面對學生職業精神培養中的困惑,要做好耐心細致的疏通工作,指導學生的就業,才能真正使學生的職業精神得到培養。
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者來說,心理健康是成為合格教師的前提。因為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性格,才能正確對待工作的困難,以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質影響幫助學生,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職業精神培育是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法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要與思政教育結合,借助思政教育在價值引導等方面的優勢。因此,高校應完善思政教育課程內容,堅持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此外,教師引導應與學生社團宣傳結合,充分發揮思政課程教育的積極作用。
強化法學生自我教育必須發揮思政理論的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努力提供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即教師利用思政教育基礎課程理論,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管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加強法學生職業精神養成有助于提升未來法律人才的職業水平。目前,法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方面仍有些許不足,其具體表現在對法學生思政教育重視不足,課堂教學內容集中在專業知識,教師的思政教育水平有限,對學校各種資源利用不夠充分等問題。因此,必須重視法學生職業精神的養成,發揮思政教育在法學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充分整合學校的各種有利資源,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水平,確保思政教育在法學教育中的實效性,從而使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獲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張崢.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法學本科教學的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18(40):24.
[2]安軍.法學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36.
[3]晉國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法治素養提升路徑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8(3):61.
[4]唐智.高職院校依托思政課開展法律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6):88.
[5]卓英子.高師思政教育專業法學教育初探[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S1):64.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宮鮮靜(1967.10— ),女,漢族,河南洛陽人,講師,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