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具備較高表現力的芭蕾舞者能夠通過表演觸及觀眾的靈魂深處,震撼人的心靈。因此,高校在舞蹈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表現力的培養。為實現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中芭蕾舞的表現力培養,筆者從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中芭蕾舞表現力不足的原因,對其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中芭蕾舞表現力的培養途徑,提出了個人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芭蕾舞;表現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02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013
隨著素質教育要求的提出,越來越多的高校把舞蹈教學當成是普及性教學的一種,其中芭蕾舞更是成為了通識課。芭蕾舞以其優美的舞姿吸引了越來越多高校大學生的目光,很多人把芭蕾舞當成是完成舞蹈學習任務的舞種。自芭蕾舞創造出來以后,它的表現形式、舞蹈動作、音樂背景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與時代發展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同步發展,從而保障了其悠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中芭蕾舞表現力明顯不足,學生的肢體動作給人的感覺十分僵硬,與芭蕾舞的特點不相符合,不能全面地向觀眾展示芭蕾舞的美,其表現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動作要求過于苛刻
雖然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看起來給人的感覺更美,但是對于芭蕾舞這種舞蹈而言,有時候動作要求過于規范的話,反而會影響其帶給觀眾的美感。規范并不與美對等,苛刻也并不意味著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當學生完全按照舞蹈動作“擺弄”自己的身體時,其實會導致舞蹈失去了靈魂,會導致芭蕾舞演變成為“機械舞”“僵尸舞”,失去它原有的魅力。
(二)動作過于僵硬
一般而言,教師在給學生強調芭蕾舞動作要點時,都會反復對學生講:芭蕾舞的典型特點就是“提”,換句話說,也就是在表演芭蕾舞的過程中,要讓自己的身體始終都處于“跳立”的狀態,并且還應該以腿部表演為主,把身體上的力量都集中到腿部,用腿的動作體現芭蕾舞的美。雖然芭蕾舞給人的感覺是動作干凈利索、收放自如,動作之間轉化主要是靠直線或者直角來實現,但是卻缺少一種“彎曲美”,給人一種嚴肅、莊重的感覺,所以導致芭蕾舞的表現力較弱。
(三)教學過程存在問題
芭蕾舞與一般舞種的教學過程有較大的差別,因為一般的舞蹈給人的感覺是輕松、愉悅,但是芭蕾舞給人的感覺卻明顯不同。而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一部分應該歸咎于教學過程。很多芭蕾舞教師十分注重課堂紀律,課堂氣氛十分壓抑,如果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學習環境中,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舞蹈的理解力以及表現舞蹈的效果。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強調更多的是動作的規范性,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所以這種忽視學生主體情緒的教學方式就不可能培養出高水平的芭蕾舞舞者,同時也影響了芭蕾舞的表現力。
(一)將其他舞種的優勢融入到芭蕾舞教學過程
芭蕾舞應該是一種向觀眾傳達舞蹈美的藝術,而不應該是一種競技,借助于這種舞蹈,更重要的是把舞者情感的表現力傳達給觀眾,而不是依靠呆板、機械的動作把學習舞蹈的過程演示給觀眾看。芭蕾舞要體現出它的藝術美的目標,就要求教師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改變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興趣將其他舞種的優勢融入到芭蕾舞教學過程,要對芭蕾舞大膽創新,而不應該把教學過程當成是一個“復印”的過程。
(二)加深學生對芭蕾舞的理解
要想讓學生表現出芭蕾舞的內在美,培養芭蕾舞的表現力,首先應該加深學生對芭蕾舞的理解,讓他們全面了解芭蕾舞的起源、發展等內容,從“根”學習芭蕾舞。芭蕾舞的表現力是它的靈活,無論一個人對芭蕾舞的模仿動作有多高的相似度,如果未能體現出芭蕾舞的表現力,那么這個人也只能是一個成功的“復制品”,而不能稱之為舞蹈大師。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體現出舞蹈的表現力,向這方面發展,不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個芭蕾舞“復制品”。
(三)尊重學生對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雖然芭蕾舞對于動作規范性的要求較高,但這并不能忽視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對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不能對學生過于苛刻,更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
芭蕾舞作為舞蹈藝術領域的重要分支,它通過精湛的動作與優美的音樂旋律來演繹故事內容,傳遞故事情感。只有具備芭蕾舞蹈的表現力,才能很好地抓住其靈魂所在,賦予芭蕾舞生命力,才能引發臺上芭蕾舞者和臺下觀眾的共鳴。
參考文獻:
[1]孫達,李曼.關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8).
[2]沙薇.芭蕾舞教學中的基本功訓練與藝術表現力的培養思路研究[J].北方音樂,2014(7).
[3]王雨和.關于培養學院派芭蕾舞教學中舞蹈表現力方法的研究[J].藝術研究,2016(1).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周倩(1986.5— ),女,漢族,河南洛陽人,助教,研究方向:舞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