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盈盈
摘要:以恩政課程和課程思想為引領,形成圈層效應,以及協同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形成合力,是目前高校構建大思政作基本模式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高職院校大恩政工作基本模式的有效路徑是以問題導向的社團化大思政運行模式;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提出具體實踐理念,指導構建大思政運行模式以及調動綜合因素,構建多元化、綜合性強的大恩政工作格局。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思政;基本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445-01
一、目前各高校大思政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重點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想為引領,形成圈層效應
1.上海地區部分高校,基本形成三門思政示范課、兩門中國系列課、十三門綜合素養課、二十八門專業課的課程同心圓模式。同時,實施“4+1+x”的課程體系,“4+1”指的是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開設的思政必修課程,不僅要按照要求開設好,學時足,同時還要開出特色?!皒”指的是各個高校結合學校的辦學方向、行業領域、校園文化以及學科特點等開設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思政選修課程。
2.天津地區部分高校,構建“1131”大思政工作格局:突出一個首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頭腦、進教材;開展一個活動,即基層黨建工作評選活動;實施三項工程,即思政政治工作提升工程、意識形態筑牢工程和工作能力提升工程,目的是形成文化、網絡、科研、管理和實踐等多方位的育人體系;培育一批品牌,即培育思政名師工作室、思政精品課程、學生講思政課創新活動以及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等,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規劃化、體系化和品牌化。
(二)協同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緊密結合,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四川地區部分高校,構建“322”大思政工作體系:三條主線,即以黨建為引領,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黨員教師隊伍建設,青年學生黨員隊伍建設,以此形成有力抓手;兩翼陣地,即與黨校協同,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完善思政實踐課堂活動,規范學分分配,構建校內思政育人陣地;與社會200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建愛國主義、民族精神主題實踐教育基地,與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協同發揮育人作用;兩輪驅動,即思政線上與線下相協同,思政教師與輔導員相協同,共同推進大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構建高職院校大思政工作基本模式的路徑
(一)問題導向的社團化大思政運行模式
建設學生可接受的思政課教學,不是要講教師認為的教材上的重難點,而是要講學生的疑點,學生的疑點才是思政課教學的真正難點。00后關心什么?要設計問題,通過調查問卷,總結學生的關注點,根據學生的關注點和疑問,在課堂上要講出來。同時,在課堂上,下課前的10分鐘,專門留給學生提問題的時間,學生可以就本堂課有關的任何問題向老師提問,教師并予以現場解答。思政課的設置一定要以解決學生的思想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在大一新生入學的新學期,或每學期的開學之初,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系統的問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開展課堂專題教學和課外講座。課堂專題教學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問題。依據學生的問題,同時要不脫離教學大綱的前提下,設計專題的內容。課外講座則是要講課堂上沒講,但學生卻很關心的問題,以此來構建學生可接受的思政課教學。
對于經費并不充足的一些高校,實踐活動開展面臨的實際問題很多。但可通過“社團化”來解決實踐活動的經費不足的問題,把實踐活動交給學生,自主實踐,教師指導和把關。一些高校建立70-100個思政綜合性社團和理論性社團,充分利用思政課教師、共青團干部隊伍,配合過程化考核評價體系,有效開展思政實踐活動。
另外,在思政課的考核上,加強對日常行為的考核。積極推進實施“優秀免試”,每班至少有10%的免試比例,對學生的激勵性很大。創新考核方式,可以與思政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二)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提出具體實踐理念,指導構建大思政運行模式
側重采用“課堂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的“三育理念”來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課堂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種子,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思政課的事,更需要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同心同力,課程建設同向同行。實踐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土壤,通過搭建“思政實踐育人平臺”,加強校企協同,在學生深入專業實訓、實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環境化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靈魂。深入挖掘校園文化,為大思政工作開展提供生動的“教材”。深入挖掘校園文化中的辦學傳統、人文底蘊、精神內核,從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景觀著眼,引導學生,形成思想共鳴,教育學生于潤物無聲之中。以上的實踐理念,最終就是要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調動綜合因素,構建多元化、綜合性強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將思政課教學與工科人次培養方案和目標緊密結合。積極構建“德+x(行業)”融合的思政育人體系。通過科教融合、校企融合,利用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基地、專業實訓活動,在專業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政政治水平和專業能力。
同時,把學生的思想觀念表現、關于價值感情的調查分析報告反饋給其所在專業院系,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活動緊密結合。同時,加強課程建設,筑牢根基。夯實思政課課程標準建設基礎,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集體備課。因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具有多樣性和多元化,同時又是統一教材,組織集體備課,大家共同完成課件的制作,集思廣益,針對優秀案例進行設計和集中,構建了符合教學實際需要的標準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