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結構材料作為一種無規定、無具體要求的材料,幼兒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想法,隨意組合,一物多用,這對幼兒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想象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篇文章對低結構材料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策略進行探析,期望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幫助。
關鍵詞:低結構材料;幼兒教育;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1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67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幼兒游戲器械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新型游戲器械對幼兒造成的傷害也逐漸浮出水面。但低結構材料不同,安全可靠、易于獲取、結構簡易、可塑性強、安全環保是它的基本特點。幼兒教師只有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科學地投放安全、環保的材料,并憑借幼兒的自身經驗,才能實現幼兒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的有效激發,并實現各類教育游戲器械的最大功用,進而實現幼兒的良好發展。
(一)情景性低結構材料
情景教學作為常見的教學方式,主要指幼兒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預設特定的生活情景,在實現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所以,幼兒教師在進行情景教學設計和教學器械制作時,應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特點,科學地選擇低結構材料。同時還應根據情景教學活動的變化,及時補充低結構材料,確保幼兒教育活動的豐富性、多樣性。比如,為培養幼兒孝道,幼兒教師通過設計“問候懷孕媽媽”教學情景,使幼兒認識到媽媽生育孩子的艱辛,激發幼兒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幼兒教師應積極鼓勵幼兒參與到“懷孕媽媽”的角色扮演中。這樣的情景設計,學生參與度較高,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形象性低結構材料
研究發現,直觀形象的方式最能營造生動的情景,最易喚醒人們的思維與記憶。而幼兒階段受到身心年齡的影響,對替代事物和特殊符號記憶敏感,但對活動的目的性較缺乏。因此,幼兒教師應注重直觀形象低結構教具在教學活動中的展示與應用,增強幼兒活動目的性。幼兒活動教育離不開相關器械的投放,離不開實物形象化的寄托,所以在低結構游戲材料的選擇上,必須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多選擇形象、直觀的游戲器械,少講知識目標。
(三)挑戰性低結構材料
幼兒園的學生滿懷好奇,喜歡探索欲嘗試,新奇的材料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學習興趣,這一探究過程利于開發幼兒智力,對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幼兒教師在低結構材料選擇上,應注重其新穎與挑戰性,使其充滿誘惑力。幼兒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層次化設計,努力為幼兒自制組合材料搭建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彰顯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開發學生心智,提升學生創造力。幼兒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與經驗,科學地選擇挑戰性低結構材料,并鼓勵幼兒自主制作玩具。比如,在進行情景模擬游戲中,幼兒教師可設置抽獎環節,并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設計、制作抽獎大轉盤,幼兒可以用光盤、螺絲、紙板制作抽獎大轉盤,并將制作的游戲器械應用到情景模擬中,從而實現幼兒探究、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
每個幼兒都是具有鮮明、獨立、具有主觀意識的個體,且接受事物的快慢不同,幼兒教師應尊重幼兒個體間的差異,在低結構材料的投放上應具有差異、層次性,使低結構材料都能接近幼兒“發展區”,使其在制作過程中,實現自身認知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兒教師可將低結構材料放置在一起,鼓勵幼兒自主選擇低結構材料。比如,在一次游戲活動中,有些幼兒在眾多的低結構材料中選擇了紙箱子,并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將紙箱子制作成老鼠的家,其中一位小朋友扮演老鼠,其他小朋友扮演捉老鼠的農民伯伯,一起從外邊砸紙箱子。幼兒通過自主動手制作游戲器械,自己設計游戲規則,玩得不亦樂乎。幼兒不但在游戲中收獲了歡樂,還認識到一物可以多用,使低結構材料在教學中的作用得以實現。可見,幼兒教師只有在充分尊重學生內心情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才能有效激發幼兒潛能,彰顯低結構材料的高效性。
幼兒喜歡游戲,幼兒教師可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科學地選擇低結構材料。幼兒教師在進行游戲活動設計時,應注重選擇的材料與教學主體自然契合,努力使幼兒的情感充分投入到游戲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能力與情感的有效發展。比如,為提升學生合作、創新能力,幼兒教師可將幼兒分為若干小組,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發揮其想象力,制作游戲器械,使低結構材料的價值得以從分發揮。通過劃分小組,小組成員間共同的探究低機構材料變廢為寶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幼兒合作、創新能力的提升,還能使幼兒的童年更加豐富多彩。
將低結構材料應用到幼兒游戲教學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其高效性的投放標準依然值得幼兒教師認真探究、思考。幼兒教師只有不斷總結經驗,積極進行探索,才能實現幼兒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陸沁.低結構材料在中班幼兒區角活動中的運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1).
[2]錢玉芬.低結構材料在幼兒園戶外游戲中的運用與幼兒發展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4).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李禹彤(1993.10— ),女,漢族,內蒙古翁牛特人,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