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室內環境的要求和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給室內設計從業人員和教學工作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作者根據教學實踐,從核心素養和專業技能融合、注重學科交叉、推動校企合作和“互聯網+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室內設計;教學改革;技能培養;核心素養
改革開放剛剛邁過了四十年的歷程,人民對于幸福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飛速發展的浪潮當中,室內環境作為人們朝夕生活的重要空間,其設計規劃也成為人們逐漸開始重視的方面。前有市場需求,后有教學改革,中職學校應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定位準確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這就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一、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準,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設計原理,打造優美室內環境的一門交叉學科。環境設計既具有使用價值,又反映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涉及建筑學、力學、美學、材料學等多個領域的交叉知識,還涉及工程管理、材料施工等多種實用技能,既考驗從業人員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構造能力,又充分體現個人的人文素養和藝術積淀,對于個人能力與素養的要求極高。
中職學校應從市場需求著手,從基礎抓起,在綜合能力素質拔高的基礎上緊抓實踐教育,培養能力素質強、業務水平高、就業渠道廣的專業性對口人才,力求向社會輸入能夠適應多種需求、滿足客戶期望、具備工程能力的環境設計師。
二、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現存的問題
當前,中職學校在課程設計和教學安排上不斷調整優化教學結構,增大實踐教學比重,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迎合市場需求,做出了針對性調整和改進,但是在教與學的組織和安排上,在專業和素質的平衡上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阻礙了教學改革的步伐。
(一)教學內容相對空泛,教學形式相對落后
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是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面,唯有與時俱進,深化改革,突出實踐性和多樣性,才能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產生更多的積極影響。目前,中職學校教學方式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難以適應多學科雜糅交叉的教學需求,難以單純地通過課堂教學囊括全方位的知識內容。
在教學手段上,“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應用還不是很普及,在整合信息資源和互聯網渠道方面還遠遠不足。學生對于現代化信息媒體技術的了解不足也會給未來的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培養模式亟須升級,學生興趣有待深耕
中職學校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素質高度重視,希望學生能夠在課程實踐和實習當中明確定位,提升價值。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較為粗放的培養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實踐教育打了折扣,很多學生處于不明白實踐意義、缺乏實踐動力的渾渾噩噩的狀態之中。甚至有一些學生抓住管理上的缺失和漏洞偷懶耍滑,蒙騙校方以躲過實踐課程。由此可以看到,部分學生對于室內設計的興趣不高,自我定位不準,內在動力不足,因此造成了核心素養能力低下、專業水平不過關的情況。
(三)交叉學科深度不足,人文素養仍需提高
室內設計最早是由建筑設計的不同類型、風格的裝飾部分發展演變而來,是對室內建筑設計的升華再創造。由此易于導致教學設計在工業和建設方面的知識基礎較多,但是在藝術審美和設計方面的交叉知識不足,難以滿足現代社會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設計美感的追求。相對于產業要求,學校的部分課程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同時造成了學生人文素養普遍不足、就業薪資相對受限的情況。
三、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課程結構措施
在室內設計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將核心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融入教學的方方面面,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教學的基本目標,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在課堂學習中、在生產實習中全面貫徹學校的教學理念,堅持提升自我核心素養,成長為真正的室內設計專業人才。
(一)注重學科交叉積累,講求專業素質過硬
專業素養是中職學校學生安身立命的基礎和前提,唯有過了技能關才能為就業做好第一手準備。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專業技能講解的比重,引入信息化技術設備,強調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實操實干能力。在具體操作方面,需要注重教師團隊素質的提升,引入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專家,構建穩定的一流團隊,為學生核心技能的養成準備先決條件。學校還應設置光學、美學、建筑學等方向的選修課和專業拓展課程,提升學生學科交叉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統一觀看名校慕課(mooc)課程,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的教學平臺。
在深化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還應引入相關的文學藝術類課程,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文化軟實力。還應對于設計方面的課程設計和結構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比重,組織相應的分享會和專題講座,在原有基礎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基礎上補充通識課程、思政課程、人文素養講座,將核心素養養成作為學生專業能力的補充和基石來著重培養。同時也要做好調查和反饋工作,保證學生對于教學的意見反饋通道暢通無阻,積極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對教學結構優化做出正面貢獻。
(二)完善課程體系升級,推動校企合作進程
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強化核心素養,需要到社會的大熔爐中去深刻地鍛煉和改造,方能成就自身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組織低年級學生實地參觀室內設計工程項目,鼓勵高年級學生參與工程實習實訓,以學校為平臺聯系對口企業和項目,為學生提供充足優質的實習資源。除了“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學校可以著手組織“企業大講壇”“學長跟你說”“實習交流會”等交流分享會,邀請企業當中的專家、已經畢業的優秀學長來跟學生交流實際工作和學校學習之間的差別,構筑起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窗口,為同學們將來走向職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制度,遴選對口企業,規劃實踐流程成為教育工作的一大要點。確保實訓項目的順利開展,規劃好學生的個人生涯計劃,積極監督和推進學生實踐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發揮市場、學校、家庭的作用,引入多方力量,構筑全方位平臺,幫助學生在實踐環節真正地突出自己的內在價值。
(三)注重市場需求引導
在市場和行業的推動下,學校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模式也必須與時俱進,與行業接軌,和市場一致,不然就容易導致學生在學校所學和工作所需對不上號的情況,影響專業技能的教學效果。學校可以根據具體的就業方向,開設照明、策劃、裝配、陳設等不同方向的專業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前接觸實際工作的具體知識,而且能培養相關興趣,明確未來的從業方向。
緊密關注市場動向,學習相關新技術和新模式,有助于學校改革升級教學方式方法,對教學課本做出補充和調整,形成以教材為主、以經驗為輔的教學模式,利用各種手段向學生傳達最新的行業動向和信息,確保學生不落伍,技術不落后。
(四)推動“互聯網+教學”
“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新生態,推動職業學校在網絡建設、資源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信息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互聯網思維、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職業學校要更加注重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將傳統線下教學轉至線上,打破以往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資源得到高效配置。應用先進的信息手段還可以轉變教學主體,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和在線課程答疑的方式實現全天候教學,以學生的需求和困難為引導方向。課前引導學生在網上自學,了解課程重難點和相關背景知識,課后可以在線上完成作業、共享班級資料、展覽優秀作業等,優化教學流程。學校為重點課堂建立了網上教學平臺,方便學生和教師就專業問題進行討論和對接,同時也為作業的評審和技術測試提供了新的方法。
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要把傳統室內設計教學和互聯網平臺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計算機制圖軟件技術,幫助學生學會精確的繪圖方法。采用虛擬模塊技術還可以對室內空間的承重墻、承重柱、家具器材等進行虛擬化,與電子圖紙有機地結合起來,獲得更好的設計成果。目前互聯網技術在室內設計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圖紙設計、場景復現、實地測量還是施工方案,都可以應用相應的軟件來輔助工作。只有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更新改造“互聯網+”的從業模式,才能夠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四、結論
教育是以培養綜合素質為前提和先導的,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立德樹人的唯一途徑。對于職業學校來說,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鍛煉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向社會輸出對口人才的前提和標準。筆者在融合不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摸索出了專業技能和核心素養“兩手并抓、全程教育”的一條新路。只有在教學改革中貫徹這樣的思想和方針,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潛能,才能從根本上培養核心品質優秀、專業素質過硬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立圖.“互聯網+”思維的高職室內設計教學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8(11):239-240.
[2]曾琪.淺談環境藝術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改革[J].廣東蠶業,2018(11):88-89.
[3]潘瑜.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素養的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藝術研究,2018(04):134-136.
[4]陳思捷.高等職業專科教育中室內設計教學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9):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