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遠奎 黃東 孫穎
[摘要]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指出要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建設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以睢寧縣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走訪農戶,對目前睢寧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及影響農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從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農戶受教育水平,發展本地經濟作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美麗鄉村;農戶意愿;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
“三農”問題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習近平主席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隨后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概念的核心,也是保證我國基礎和諧穩定的基礎。2013年農業部啟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全國各地無數村子競相參與評比美麗鄉村建設,2014年農業部正式對外發布生態保護型模式、社會綜治型模式、環境整治型模式、休閑旅游型模式等十種美麗鄉村模式。時至今日江蘇省也涌現出多個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例如徐州馬莊村的香包遠近聞名,睢寧沙集鎮的淘寶村致富顯著,蘇州長江村被譽為長江名花,無錫陽山村的水蜜桃被人們贊不絕口。
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從不同方面對美麗鄉村進行研究,其中大部分研究的是不同地區進行美麗鄉村的不同建設模式,政府如何發揮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職能作用,以及對國外鄉村建設情況的研究分析,只有少數文獻關于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戶的參與情況及參與意愿的研究。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是美麗鄉村的建設者,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力量。談到美麗鄉村建設我們就不能夠忽略農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參與主體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的作用,美麗鄉村建設最終還是建設成為農民宜居宜業的美麗農村。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課題小組成員以江蘇省睢寧縣的美麗鄉村建設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不同村子走訪,對睢寧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以及農戶參與的意愿及影響因素進行調研、分析,主要的內容包括: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村的現狀、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意愿、影響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因素,并通過這些調查、分析,提出相應的提升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
1 蘇北美麗鄉村建設現狀:以徐州睢寧縣為例
睢寧縣作為江蘇省重點幫扶縣和農業大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多層次產業,改善人民生活條件,致力于提升人民收入與幸福指數。幾年來睢寧縣的美麗鄉村建設頗有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睢寧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姚集鎮高黨村2017年8月獲評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沙集電商被譽為全國“淘寶第一鎮”便是最好的例子。
1.1 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
實地調查走訪是獲得一手研究資料的方法之一,本次調查數據主要來源于對睢寧縣凌城鎮、邱集鎮、沙集鎮、魏集鎮、雙溝鎮五個鎮十個行政村進行的實地問卷調查,一共發放300份問卷,剔除21份無效問卷,回收279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3%。;男性有201人占總人數的72.04%,女性有78人占27.96%,男性占比遠多于女性,這與我國農村里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有一定關聯。
1.2 睢寧縣美麗鄉村建設現狀
1.2.1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想致富、先修路”,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道路建設更是一個地區的根本建設。通過調查發現:95.7%的受訪農戶所在村子已經實現了道路硬化,僅有4.3%的受訪農戶所在村子沒有實現道路硬化,目前睢寧縣通灰黑公路的比重達到100%,這說明“村村通公路”這一政策在睢寧基本得到了貫徹實施,縣政府注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過作為“村村通共路”的姊妹工程“村村通公交”工程在睢寧縣的實施差強人意。近五
成受訪農民表示近三年來公共交通只改善了一點,四成受訪農民表示近三年來公共交通沒有改善。相比較于城市里十幾分鐘一班且價格兩元的公交,村民表示所在地區一天幾個班次且最高票價6元的公交不是很方便實惠,希望縣政府能夠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支持,增加公交班次,降低公交價格。
1.2.2 公共設施服務供給增加顯著。將農村建設成一個生態文明,農民幸福指數高的農村,離不開當地政府提供的公共設施與服務。在對農戶生活用水的使用情況進行走訪發現:超九成五的受訪農戶使用的生活用水為自來水,僅有極少數受訪者使用的生活用水為井水,同時在走訪中我們發現當地在進行自來水管道設施的升級工作,這說明在自來水設施建設方面睢寧基本實現了區域內全覆蓋。生活幸福指數是否高,農民的廁所和農村的環境衛生是兩個重要影響因素。在農戶關于家庭廁所為何種廁所的回答中顯示:有七成的受訪農戶家庭使用的還是自己蓋的到了夏天會有臭味散發的簡易旱廁,而不是統一的干凈整潔的公共廁所或者說水沖式廁所。縣政府可以在這方面學習其他地區的改廁工程,實現糞便處理無害化,推進睢寧縣農村地區的“廁所革命”。“廁所革命”不是簡單的新建和改造,科技創新才是“革命”二字的真諦所在。推進“廁所革命”縣政府應該立足于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同有關機構密切合作,創造出有特色的改廁措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對村子的環境衛生情況調查研究發現:超九成的受訪農戶所在村子有專人負責打掃衛生;九成以上的受訪農戶所在村子實現了垃圾的集中處理,這說明如今區內已經基本做到了每個村都有專人打掃路面,維護環境,絕大多數垃圾也都實現了集中處理,這使得不少村子的整潔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1.2.3 文娛空間規劃供給初步實現。美麗鄉村建設一定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建設的過程,缺少了精神文明的美麗鄉村是缺乏內涵的美麗鄉村。在對文娛空間規劃的調查研究發現,超過七成的地區已經對文娛空間做出了具體規劃,部分地區規劃已經完全落實實施。目前全部村子都已經安裝了健身器材,第一屆富有農村特色的廣場舞比賽已經開展。但是觀察發現大部分的公園、圖書館等場所設立在建制鎮上及其周圍,文娛空間規劃供給鎮一級基本實現,未來還可以進一步下沉到村一級。
2 睢寧縣農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2.1 農戶參與意愿分析
2.1.1 農戶更愿意參與切身相關的公共服務供給。調查研究發現村民們參與度最高的項目便是垃圾處理這一項,在睢寧縣沒有實行“組保潔、村收集、縣轉運處理”的三級保潔模式。以前,大部分鄉村里隨地亂扔垃圾現象非常普遍,到了夏天不僅蚊蠅到處飛還影響美觀,而在這一模式實行以后,作為全市第一個實現農村保潔全區域外包的縣,睢寧縣轄區內的鄉村、莊組的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如今村民們能夠自覺將垃圾丟進垃圾桶里,生活污水也不再隨意排放。
2.1.2 農戶愿意為道路等基礎設施承擔部分資金。如今睢寧縣的主干道百分百實現了通灰黑公路,然而對于如何解決道路修建最后一公里難題,縣政府的財政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此我們對村子內部的道路如何出資修建進行了調查,超過七成的農戶選擇村民政府一起出錢修建,8.28%的受訪農戶選擇政府出錢修建,近兩成的受訪農戶選擇村民自己出錢修建。這說明對于村子內部的道路基礎設施修建,農戶還是很樂意為此出資的。縣政府可以借鑒其他地區采取的村民政府一起出錢修建的方式,發揮政府資本的牽頭作用,吸納民間資本共同建設,解決農村道路最后一公里難題。
2.1.3 農戶更希望接受相對公平的收費模式。公平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原則之一,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也應當矢志不渝的堅持。不過在調查當地自來水收費方式時卻發現農戶對于收費方式不是很滿意。超七成受訪農戶所在地區的自來水收費方式為無論用多少收取統一費用,只有22.23%的受訪農戶所在地區使用的是按表收費,這表明縣內大部分農村地區自來水收費采取的是一刀切收費方式,這種做法雖然保證了效率,卻在一定程度上舍棄了一些公平,讓部分農戶不是很滿意。如今每家每戶已經安裝了水表,農戶更希望能夠實現按表收費。
2.2 影響農戶參與意愿的因素分析
2.2.1 對美麗鄉村的認知直接影響意愿。在問卷中一個極為不正常的現象就是八成的村民不知道美麗鄉村建設,近七成的村民不知道自己所在村子進行了美麗鄉村建設,這說明相關宣傳部門對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大部分的村民并不知道政府當前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而與此相反的是絕大部分的村民愿意或非常愿意參與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通過分析我們看到,知道美麗鄉村建設的且非常愿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受訪者占總人數的46.95%大于不知道美麗鄉村建設而非常愿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占其總人數的42.65%,由此可以看出村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知程度是影響農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因素。
2.2.2 文化程度是影響意愿的重要因素。在使用多種因素與參與意愿進行相關分析后,我們發現學歷與參與意愿呈正相關關系。對于這一結果我們不難理解,受教育程度越高,人思維的靈活性便會越高,視野會更加開闊,對政策的理解能力也會更強,從而更容易了解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和對自己的益處,進而接受美麗鄉村建設并參與其中。
2.2.3 其他因素影響參與意愿。此外我們還發現,主要收入源自本地的,如依靠農產品收入,養殖業收入,家庭副業收入的農戶比主要收入依靠外出務工的農戶更加愿意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年紀較輕的受訪農戶比上了年紀的人更愿意參加美麗鄉村建設,上了年紀的人常年居住于農村,已經習慣了當前的生活,而年輕人在外出見識到外面的世界后,更加想要改變現狀以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
3 提升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參與度的對策建議
美麗鄉村建設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缺乏或沒有農民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麗鄉村。只有農戶的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才會有人關心、有人支持、有人出錢、有人出力,工作才能推進,創建才能成功,管理才能長效,否則美麗鄉村建設就會成為干擾農民生活的“擾民工程”,沒有農民參與的“政府工程”。為了提升農戶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參與度,這里筆者給出三點建議:首先,政府有關宣傳部門應該通過掛橫幅、廣播、電視臺等傳統方式以及新興的自媒體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戶了解美麗鄉村建設進而方便他們參與其中。其次科教興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離不開鄉村人才振興,需要培養鄉土人才,吸引外來人才,壯大專業的農村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九年義務教育之外的高中及高等教育尤為重要,這不僅是提升農戶參與度的方法更是提升當地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農民利益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重要體現,解決農民利益問題對改善“三農”問題起到積極作用。要想讓農戶參與,一定要保證農戶的各項權利,尊重農戶的意愿,落實陽光政務,大力支持農戶進行規模化、綠色化的養殖業、畜牧業經營,積極招商引資建立鄉鎮工廠,提升農戶的經濟收入水平,將農戶的經濟收入與美麗鄉村建設聯系起來,讓農戶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切實獲得實際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 馬桂才.美麗鄉村規劃與設計初探[J].居舍,2018(36):92.
[2] 王洋,邢麗濤.以“釘釘子精神”推進“廁所革命”[J].紫光閣,2017(12):48-49.
[3] 吳佳莉.提升農村學前教育品質 促進美麗鄉村發展[J].教育研究,2018,39(07):89-91.
[4] 鄧建華.新時代協調農民利益沖突策略研究[J].新東方,2018(04):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