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園園
摘要:高職院校的目標主要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性人才,個人理財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學科,旨在培養具有金融問題分析、投資理財技能,能為客戶量身提供理財服務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探討高職院校如何進行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在研究個人理財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個人理財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研究如何將個人理財教學從傳統的以理財知識傳授為目標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為客理財實踐能力為目標。
關鍵詞:個人理財? 能力培養? 教學改革
一、個人理財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個人理財是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個人理財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較高的理財意識和專業理財能力的學生,能夠運用專業知識為自己和客戶提供專業的理財服務。而在個人理財的教學課程中,卻因為存在教師理財專業能力缺乏,教學中實踐課程較少,考核以理論考核等問題,使得個人理財教學重點偏向了知識的傳授而不是能力的培養。為了達到培養學生理財能力的目的,我們需要分析個人理財教學存在的不足,探索如何通過改革現有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個人理財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個人理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內容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囿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實際理財工作經驗的缺乏,依然選擇以講授教材課程為主。個人理財的大部分課時主要用于講授股票、基金、黃金等理財工具的基礎知識和教育、養老、遺產等理財活動的基本步驟。部分理財產品已經過時,難以滿足大眾的理財需求,通過理論講解理財工具和理財規劃步驟,也難以培養學生理財實際操作的技能。
個人理財課程課程一般也會安排一定實踐教學課時,但往往實踐課時比重往往較少,由于很多教師缺乏操作理財工具的經驗,股票、基金、黃金等金融工具的實踐課程往往只涉及金融工具的基本操作,學生缺乏運用金融理財工具進行理財的實踐技能。在教育理財、養老理財、遺產理財、綜合理財規劃的實踐教學課時中,教師往往采用案例式教學,學生根據教師給的案例給出具體的理財規劃方案,而理財規劃師實際工作中必須的與客戶交流的技巧、規范的商務禮儀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卻在實訓課程中沒有得到重視,實踐教學對能力培養的效果不夠突出。
(二)教學手段較為落后,教學方法運用不當
在個人理財課程教學手段選擇上,大部分教師仍采用較為傳統的灌輸式講解為主,PPT、板書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質量受到影響。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大部分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案例法、情境教學法,普通教材選擇的案例較為單一、陳舊,案例之間的連貫性較差,情景設置與實際工作情況有較大差距,案例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等其他一些可以提升學生參與程度放入教學方法卻顯被運用于個人理財教學中,出現教學方法運用不當的問題。
(三)課程以理論考核為主,評價方式單一
個人理財課程是以學生實際理財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但在學生成績考核中,個人理財課程的考核方案普遍是期末考試占百分之70%,平時成績占30%的傳統考核方式,具有重知識考核,輕技能考核的缺點。這樣的考核方式會給學生錯誤的引導,使得學生認為個人理財實訓課程不重要,理財能力的提升不是重點,相關知識點的記憶才是重點。雖然說很多老師會把學生平時參與實踐課程的成績算入30%的平時分中,意圖提升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但因為分值比例太低,起到的效果有限。這種較為單一的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難以起到引導學生注重能力提升的效果。
三、個人理財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
個人理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采用傳統的理論教學占主體,大部分課時用于講授各種金融工具的基礎知識和理財規劃活動的基本步驟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出能為客戶量身提供理財服務的技能型人才。學生需要在個人理財課程學習過程中,掌握不同的理財工具并進行使用、分析理財案例、制作理財報告、處理理財難題與顧客進行交流等。這些能力都需要通過實踐教學方式來培養,所以建議個人理財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重采用各占50%的方式,實踐教學的比重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
由于教師理財工作經驗和理財工具運用經驗的欠缺,校外實訓場地的缺乏等,個人理財實訓課程經常會出現教學內容流于表面,學生往往只能掌握金融工具基礎操作卻不具備運用理財工具進行投資獲利的能力,在面對具體理財案例時,只能出示具體理財規劃書,卻不具備理財基本的理財師的溝通技能和商務禮儀。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理財技能,提升實踐教學質量,首先要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可以通過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或提供下企業實習的機會,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可以具有理財規劃師工作經驗的教師從事個人理財課程的教學。學校同時也應該為學生聯系理財咨詢機構作為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安排一到兩周的綜合實踐訓練,見習和參與理財工作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創新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在個人理財的手段選擇上,大多數教師采用傳統的灌輸式講解為主,PPT、板書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往往會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更新穎的教學手段,如運用視頻向同學們展示個人理財工作的具體流程和環境,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職業體驗。運用學習通、藍墨云班課等教學軟件,可以通過線上搶答,打分,投票等,增強學生們課堂參與的熱情;同時教師也可以將一些模擬炒股,理財大賽比賽引入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師生同時參與比賽,在比賽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操作理財工具實現財富增值的能力,實現以賽促學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一些基礎理論和知識脈絡的講解采用講授法,具體的如養老理財、教育理財等理財活動的學習,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設置情景真實、時效性強、與學生貼合度高的案例來導入相關內容,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案例的理財規劃中學習。教師也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在角色扮演法教學中可以設置相應的情境,學生分別扮演客戶和理財規劃師等角色,進行理財咨詢和規劃,角色扮演法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一定的工作體驗,培養學生實際工作中與客戶交流的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改革傳統考核方式,增加實訓考核比重
考核方式對教學有很強得引導作用,只改革教學方式而不改革考核方式,往往會使得教學改革流于形式。要進行能力為導向得教學改革,在個人理財課程考核中,不僅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而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一般以平時的實踐實訓成績為主,那么,我們可以把平時成績占總考核的比例調整由30%調整為50%,平時成績考核中囊括出勤狀況和課堂表現和實訓成績,見習狀況等。可以設置出勤狀況和課堂表現占總成績20%,平時的實訓成績和實習見習成績占總成績30%。這樣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主動性,重視在實訓中提升理財實際操作能力,從而避免學生平時上課態度隨意,考試前突擊復習的現象。
四、總結
通過對個人理財課程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必要性思考,以及個人理財課程的教學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反思,本文給出了改革個人理財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建議。希望通過個人理財教學改革縮短課程與工作崗位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使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更加精細化,從而實現《個人理財》課程與理財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單位名稱: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