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寬如
摘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構建傳統文化的主題課堂活動中,要堅持做到從教材出發結合傳統文化開展活動;通過詩詞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在實踐和創造中感悟傳統文化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加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語文素養。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初中語文教學經驗,對傳統文化構建初中語文主題活動做逐一深入闡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主題活動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許多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不僅是學校,現在社會上學習傳統文化的浪潮也越來越大。《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賽》等綜藝一路爆紅,這都表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傳統文化所帶來的不應該僅僅是欣賞完的一聲驚嘆,而應該是深思由這些傳統文化所透露出來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1 從教材出發結合傳統文化開展活動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是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段,教師應當充分學習利用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正確、良好的三觀。由于一部分外來文化的入侵,導致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屑一顧,卻對外來文化視若珍寶,他們不知仁義禮智信為何物,這樣的思想是極度危險的,教師應當在教學生活中以傳統文化為媒介,以端正思想樹立三觀為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成長。要想將這些傳統文化滲透進學生的生活,首先就應當從教材出發。每一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創作都是許多人嘔心瀝血的成果,因此初中語文教材里囊括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論語>十二章》中,教材所選取的都是《論語》中較為有教育意義且方便學生理解的句子,教師可以以這篇課文為出發點,開展一些活動。首先,教師讓學生將這篇課文進行背誦,了解傳統文化的第一步就是熟讀熟記,然后教師可以讓同學進行接龍,隨機抽取一列同學,教師說出句子中的前半句,學生背誦出剩下的相應部分。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負責翻譯一個句子,并討論自己的所思所感,然后各小組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匯報,這樣既能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又能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課外任務,全班同學負責接龍,依次每天找出一個《論語》中的句子,抄寫在黑板上,并在早自習時向同學解釋抄寫的句子的含義。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論語》的掌握更加深入,還能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
2 通過詩詞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個階段的他們擁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卻又時常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在主題文化的開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手段不能一塵不變,傳統老派的活動不僅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可能還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對活動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合理采用多種形式。例如,古詩詞作為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華的歷史長河中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對古詩詞的學習掌握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領悟人生的哲理,感受那些名人志士的生活態度。對于古詩詞的學習,我們可以采用經典詩詞誦讀和詩詞創作大賽這兩種方式同步進行。學生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古詩詞進行誦讀也可以根據傳統詩詞自己進行創作并朗讀,由班級進行選拔并最終進行全校比賽。這樣既能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優秀的古詩詞,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對詩詞進行二次創作。
3 在實踐和創造中感悟傳統文化
在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習俗,和一些優秀的真實故事或神話故事方面,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親身實踐來感悟其中的精髓。例如,教師可以以手抄報為媒介,讓學生以傳統文化為創作內容,繪制手抄報。或者讓學生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思想進行手工創作,例如進行書簽設計大賽,學生既可以以悲壯又動人的昭君出塞為主題,又可以以著名的花中四君子為創作內容。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又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而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國學內容,手抄報這樣的形式很顯然不適合這類知識的學習。因此對于傳統的國學內容,教師可以以國學角或者國學小課堂這樣的形式開展下去。例如:教師可以將全班分為七個小組,每個小組每天負責一個小知識的宣講。這個小知識既可以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習俗,也可以是二十四孝故事,或者是傳統的神話故事。每天一個小知識,三年下來學生便可以獲得極為可觀的知識儲量。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
4 總結
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當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在日常的課堂生活中通過寓言故事等來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提高他們對于初中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王青青.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問題及解決策略[J].小學教育,2014(02).
[2] 鮑子明.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07).
[3] 胡函圓.如何改進語文教學——以滲透傳統文化為例[J].寫作(上旬刊),2015(04).
(作者單位:湖南省益陽市益師藝術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