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理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提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和融合素質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改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提高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關鍵詞:高中數學 素質教學 提高素質 因材施教
一、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師隊伍建設
辦好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教師是關鍵;構建和實施素質教育,數學教師是中堅力量和關鍵因素。加強數學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就成為更好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一方面,高師院校數學教育專業要明確培養目標,造就一批具有高數學素質的新型中學教師;另一方面,要對現有從教的數學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培訓,提倡自我教育,立志崗位成才,使從教教師有能力進行數學素質教育。我們常說“要教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己先有一桶水。”
這是因為教師不僅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而且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治學態度等都將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提高和發展,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具體地教師在觀念層次上要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觀、育人評價觀,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時刻以學生素質的提高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在知識層次上要不斷地學習和牢固掌握現代數學知識,領悟知識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習數學教育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并科學地傳授給學生;在方法層次上要認真研究教法、學法,切實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使得學生學會做人、求知、辦事、健體、審美、創造,最終實現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二、明確教學目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積極思維活動。人的心理與動物的心理不同,它具有自覺性與能動性。學習目的越明確,自覺性與能動性就越強,那么高中數學的學習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打好數學基礎,培養科學的思維能力,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數學基礎是指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二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有基本技能,如果只牢記一些定義、定理之類的基礎知識,而不會用,那么這些基礎知識也是無用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在伴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進行的,只有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理想,才能逐漸由學數學到會學數學、愛學數學,才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三、引用實例,引導認識數學概念,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概念形成之后,教師通過具體例子,說明概念的內涵,引導學生認識概念的“原型”,利用概念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概念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此環節操作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鞏固以及解題能力的形成。
例如,當學習完“向量的坐標”這一概念之后,在進行向量的坐標運算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是A(x1,y1),B(x2,y2),C(x3,y3),試求頂點D的坐標。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有的學生運用平面解析幾何中學過的知識(如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斜率、直線方程、中點坐標公式等),結合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法;有的學生應用共線向量的概念給出了解法;還有一些學生運用所學向量坐標的概念,巧妙地解答了這一問題。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很快地投入到對新概念的探索中,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創造的欲望。除此之外,通過讓學生對反例、錯解等進行辨析,也有利于學生鞏固概念。
四、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
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個性在學生求知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學生積極個性的培養,全面發展人、完善人,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也是未來社會、未來教育的所求。因此,個性化教學應成為數學素質化教學的一個永恒主題。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科教學要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這里的“自由”就是其“個性”發展的主要體現。為此,數學素質化教學理應走向適應學生個性發展之模式。
個性是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是在心理過程的進行和發展中形成,并在心理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性的傾向性是指需求、動機、興趣。因此,數學素質化教學要適應學生的個性,就是要使整個教學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1)讓學生有迫切的需求。教學中,應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需求、大綱要求、教材內容等,有所選擇地、詳細地安排教學內容,以期望能贏得學生的歡心和急切的需求。
(2)讓學生有內心的動力。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3)讓學生有成功的嘗試。教學中,要注重培養興趣,著力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4)讓學生有創新的意識。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創新能力培養是個性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敢于懷疑,求新,求異等。
(5)讓學生有差異地學習。教學中,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間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五、理論聯系實踐,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素質的優勢不僅在于其掌握數學理論的多少,也不僅在于其能解決多少數學難題,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運用數學思想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高中學生性格活潑,既有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又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喜歡學習有生動現實基礎及將來從事工作所必需的數學知識與才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生活和社會實踐,提倡做中學,通過問題學,著重從學生今后實際生活的需要出發,使學生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能適應變化發展的世界,引導他們關心社會和關心未來,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讓問題進入課堂,以問題解決來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數學素質。
綜上所述,全面實施高中數學素質教育,教師素質是關鍵,學校的整體教學環境是重要保障,而實施好高中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是學生素質。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 吳會群.試論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6年06期
[2] 許艷華.試論高中學生素質的培養[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