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小平
【關鍵詞】 數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115—01
數學教育的目標可分為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兩大內容,而核心素養屬于隱性目標。在執行新課程改革標準時,初中數學教學除了傳授知識(包括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以外,更要促使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運用合理的數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是核心素養。一個具備了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善于以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已成為當代學生進入社會的必備本領。核心素養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主要概括為三大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二是激活學生的思維,三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下面,筆者就從這三個方面,談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曾說:“學生自己得來的任何一項知識,自己解決的任何一個問題,由于是他自己得來的,就比通過其他途徑得來的要徹底地屬于他自己所有。”這充分說明了自學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自學的重要性,并將這一重要性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自學。其次,教師要遵循“精講”“少講”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高效率地學習。同時,還要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幫助學生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自學意識。最后,還要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比如,通過熟悉的生活或者規律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順其自然地進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在特定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趁勢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了自學能力。
如,教學“認識三角形”這一內容時,筆者以學生熟悉的建筑物(大橋、金字塔、小帆船、路標等)導入,讓學生指出物體中出現的平面圖形,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學生回答完后,教師繼續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三角形形狀的物體?”促使學生展開思維,進而自主學習。
二、激活學生的思維
可以說思維的媒介是數學,思維是數學的生命。若沒有思維支撐,數學學科也就毫無價值可言。此外,也只有以思維作為根本的出發點,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以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并且引導學生通過拼湊、剪切或者是借助輔助線轉化三角形的內角,促使學生從實驗思維轉變為空間思維。緊接著,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學習,掌握不同的輔助線做法的不同轉化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結合問題輔助教學,以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但是需要注意:要重視新舊知識的銜接,且確保問題情境的引導性、探究性與啟發性。也可以說教師要以數學知識作為依托,在細節中凸顯數學思維的深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
三、滲透美學教育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比較關鍵的是要賜給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數學知識的美,利用學生的主觀情愫進行客觀判斷。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教學披上美麗的外衣,促進教學內容以美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逐漸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以教學“絕對值”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本節課要研究的課題:表示的是一個有理數,仔細觀察并思考幾何意義。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思維定勢,結合對稱的知識思考。這時,有學生眼前一亮說:“可以將中間的有理數看作一面鏡子,那么也就像一根棍子在鏡子中的影像。”還有一個學生說:“如水中的倒影,鏡花水月有一種對稱之美。”可見,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點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