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娥 烏日娜
【摘要】目的:分析評價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病人急救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此次納入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病人作為研究的對象,然后采取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2個小組,每組平均為4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急救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急救過程中采取預見性護理方法,比較兩組急救護理效果。結果:(1) 觀察組救護車到達時間、接受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短(P<005)。(2)急救過程中,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呼吸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平穩(wěn)(P<005)。結論:針對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病人,在急救過程中加強預見性護理方法具備顯著效果, 能夠為急救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提供有效依據,并保證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wěn);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急救
【中圖分類號】R5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167-01
多發(fā)傷,指的是基于同一致傷因素影響下,導致身體2處或2次以上解剖部位或臟器的創(chuàng)傷,且至少當中有一處會對患者帶來危機生命的威脅。而對于脊柱損傷,則多發(fā)于工礦及交通事故。當患者出現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采取急救醫(yī)護干預措施[1-2]。此次重點分析評價預見性護理在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病人急救中的應用價值,具體的研究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入選的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患者82例,入選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2月,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均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按隨機分組法分成,觀察組41例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齡跨度為19-73歲,平均為(458±13)歲;受傷原因:16例為交通事故傷、10例為高處墜落傷、8例為重物砸傷、7例為利器刺傷。對照組41例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齡跨度為20-72歲,平均為(459±12)歲;受傷原因:17例為交通事故傷、9例為高處墜落傷、8例為重物砸傷、7例為利器刺傷。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對比沒有明顯差異性(P>005),具備可比的意義。
12方法
此次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急救護理方法,嚴格按照常規(guī)急救護理流程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及時處理好急救護理期間存在的障礙,確保急救護理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觀察組患者在急救護理過程中采取預見性護理方法,包括:
121出診前干預
針對急救患者,在出診前需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收到急救電話之后,需及時對患者的病情及受傷經過進行認真詢問,對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呼吸情況進行了解,初步判斷患者的術傷情。叮囑現場人員維持實施聯系,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實施報告;并保護好患者的受傷部位及脊柱部位,避免擅自搬動、轉移等。
122現場急救干預
急救人員和車輛達到現場后,對患者及時構建靜脈通路,對患者口腔異物及時進行清理,保證患者呼吸道維持順暢,對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以及心率等指標進行嚴密監(jiān)測。并合理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評估,將患者受傷部位固定處理好之后,待患者基本生命體征平穩(wěn),小心搬運到救護車上。
123轉運急救干預
在轉運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若患者心跳及呼吸暫停需及時采取心肺復蘇等急救設備進行處理;針對意識喪失的患者,需確保其平躺;頸椎沒有損傷的患者可協助使其將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導致氣道受到阻塞。若患者失血偏多,則需及時采取補液擴容干預。除此之外,轉運期間需加強和醫(yī)院的溝通交流,為后續(xù)入院救治做好充分的準備。
124入院急救干預
入院后,及時對患者術后進行常規(guī)檢查,包括備皮、備血以及導管留置等準備均需做好;若患者需截癱,則需將牽引車準備好;術后則需協助患者翻身、日常生活指導及康復指導等。并加強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干預,確保患者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增強對抗疾病的自信心。
13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救護車到達時間、接受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并比較兩組急救期間平均動脈壓、心率及呼吸頻率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本次涉及的計量數據,使用(x±s)表示,并用t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具備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急救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救護車到達時間、接受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短,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急救過程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情況比較
急救過程中,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呼吸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平穩(wěn),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針對,針對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患者,考慮到患者得到優(yōu)質的急救護理干預方案,此次重點提到預見性護理方法的應用,包括做好出診前準備工作,加強現場救護,并加強轉運過程中的護理干預,進一步配合醫(yī)護工作人員做好入院后護理工作等[3]。結果顯示,此次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在救護車到達時間、接受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與采取常規(guī)急救護理的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短;同時,急救過程中,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呼吸頻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平穩(wěn);由此可見,預見性護理方法的應用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病人,在急救過程中加強預見性護理方法具備顯著效果, 能夠為急救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提供有效依據,并保證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wěn);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向梅.預見性護理在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病人急救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12):233-235
[2]劉清艷.預見性護理在多發(fā)傷合并脊柱損傷病人急救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7,15(26):3275-3277
[3]杜建蓉,榮秀華,黃麗.預見性護理在脊柱損傷合并多發(fā)傷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04):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