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符合新課改要求,實行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這樣必然會使得語文教學的成效出眾。為此,初中的語文教師必須對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并制定出相應的學習策略,最后將其應用到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組合作;教學效率
一、 引言
通過對語文教學的模式改進,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真正體現出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都是一貫的填鴨式,這樣不僅抑制了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提升,而且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降低,自我設置了語文的學習難度。本文將對分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 初中語文分組合作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一) 分組合作學習中分組不夠科學,極大地降低了學習效率
對于分組合作學習來講,對其分組是否正確、科學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質量。隨意地去分組,使得學生之間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使得學生們的學習優勢無法達到互補的目的,這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二) 分組學習在課題的設置上沒有針對性,使得學習效果不好
對于分組合作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能夠在學習中起到充分的作用,根基是老師配置的學習任務,這要求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具有有價值的學習任務,才能夠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基礎,充分反映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引導學生去吸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但是,根據目前的合作學習課題來看,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不夠合理,這樣不僅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與討論中,甚至可能使得學生進入學習的誤區。
(三) 只注重分組合作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學的實效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是為了輔助教師教學,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而不僅僅是為了營造課堂的活躍度。但是這一現象在很多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分組教學僅僅是形式,而學生們實際的學習效果并不好。學生們很多時候過分沉浸在分組學習的歡快氣氛中,而忘記了本來的學習任務。
(四) 教師對分組合作學習的反思、評價以及指導忽視
分組合作教學方式的步驟一般是分組、設置問題、互相討論、評價、反思等。然而很多教師會將評價與反思這兩個環節忽視,學生們分組討論結束后,只是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泛泛的評價,并不會對整個課程結果進行系統的總結,更不會做課后的反思。這樣的現象在很多教師中出現,從而使得教學的效果難以提升。
三、 初中語文教學分組合作的學習策略與實施
(一) 科學地進行分組,有效地進行互補
教師在進行分組合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基礎工作,對小組成員進行科學的分配。分組合作學習和分層教學進行分組時是有很大區別的,在分層教學中是將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差不多的學生分到一組,而分組合作學習在分組上,就要復雜很多。語文老師在進行分組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要對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情況,以及擅長的地方進行系統的分析,這樣才能使分組更具有針對性。了解學生是第一步,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才能做到科學合理的規劃;分組時要秉持,異組同質量,同組異質量的原則。顧名思義,就是在分組的過程中,必須要滿足各組與各組之間的學習能力平衡,只有這樣才具備公平性。另外,要滿足同一個組之間的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方面達成互補,最后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 對課題的設置進行優化,使得學習效率真正提高
在教學的目標以及內容上基礎上,設置出具有創新性、開放性以及針對性的課題,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進行激烈的研討。對于設置問題時缺乏有效性,太過隨意,教師應該研究設置更具有質量、具有價值的課題。例如《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文章,有些教師會設置這樣的問題:“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給學生們帶來了哪些人生的觀念?”這個問題具備創新性和開放性,但是缺乏學習的針對性。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這樣的問題太過寬泛,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學生在進行討論時,學習結果無法一致。可以這樣去問:“文章第九段作者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將其指出并說出含義,最后討論這一段落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這樣問就具備針對性了,并且符合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 語文教師要在分組合作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
對于分組合作來講,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對合作討論的氛圍以及針對性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過往的分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布置完課堂問題之后便任其自由發揮,撒手不管,使得學生在課堂的隨意性過高,這樣的做法并不科學合理。這會給學生灌輸一種散漫的學習觀念,無法完成學習效果。因此,在分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控制好課堂的氛圍。首先,教師對引導進行強化。在對于難度較大的課題,學生之間分歧大的問題上,教師要對其加以引導和點撥,陪伴學生一同渡過難關,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如,在對《桃花源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布置“總結并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學生可能會對“緣”通“沿”模棱兩可,出現分歧,這時候語文老師就要對其進行指導,使得合作繼續進行。其次,教師要對課堂的學習氛圍加以控制,并控制好各個合作環節的時間,要留出評價總結的時間。
(四) 教師必須做好課程結尾以及結束后的評價與反思
首先,分組討論結束后,老師應該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和學習過程進行科學而系統的評價,這樣可以鼓勵學生不斷學習前進,要做到評價公正、及時、不吝嗇。例如,前文中提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一文章學習時,教師就應該把哪個小組表現得好提出來,哪個小組最能夠實現優勢互補等提出來進行表揚等,讓學生們可以互相借鑒。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進行小組反思和自我反思,老師也要對課堂的整體效果進行反思,使得今后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積累經驗,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春芳.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
[2]趙鑫.小組合作式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探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3]宋天宇.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及思考[J].亞太教育,2015.
作者簡介:
鄧日成,福建省漳平市,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