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是貫穿于各個學科教學的具體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再局限于評價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掌握程度,還要關注語文熏陶下學生的個人成長與發展。提升古詩詞教學重視程度,可以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然而,僅僅死記硬背是不夠的,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獨自理解詩詞中蘊含的文學價值和現實意義又是困難的。因此,根據不同篇目古詩的內容和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教師可以制定科學有效的古詩詞教學方案,增強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古詩詞雖然簡短,但是僅僅讓學生做到背誦的效果顯然沒有體現其教育價值。所以,古詩詞教學亦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艱難攀越的高山。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制定合理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深入古詩詞的學習,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核心素質的發展。
一、
鼓勵誦讀,體悟詩人情感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身臨其境,產生共情的效果,更容易理解詩人。然而,現在的小學生更傾向于默讀詩詞,不愿意發聲。使用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干擾,而且學生難以從默讀中感受文字的力量,體悟詩人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認識到誦讀詩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把詩詞讀出來。
我在古詩詞教學中十分重視誦讀。比如,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和結束時,我都會要求學生齊聲誦讀所學詩詞。同時,我還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尋找不同的誦讀方式,并與大家分享。例如,有的學生將古詩結合到平時的游戲中,有的學生一邊跳皮筋一邊誦讀,充滿趣味性。學生在誦讀的過程可以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理解作者,也培養了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二、
關注意象,培養學生審美
意象是詩詞表達情感的載體,利用意象傳神達意是中國古詩詞的一項重要藝術手法。許多詩詞看似是意象的堆砌,實則意象之間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在古詩詞中,意象不是隨意出現的。在選擇意象時,作者需要考慮相關文獻和實際情感表達需求。正是這些意象的展現,古詩詞才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有著特殊的意境之美。然而,實際上許多教師僅僅止步于對意象表面的分析,進行機械式講解,使得學生只能粗略地認識,而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詩詞所表達的意境,讓學生體會詩詞中的畫面美,升華學生審美觀。
比如,《楓橋夜泊》描述了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勾畫了殘月霜天、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烏啼鐘聲等景象,有景有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緒。課上我先帶領學生尋找出詩中展現的意象,發現詩人選擇景物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然后引導學生將這些意象一一組合,發揮學生的想象,構造與之相契合的畫面。通過對意境的構造,學生對于旅人內心的愁悶能夠有更加真切的感受。
三、
聯想記憶,增強文化底蘊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將每首詩看作單獨的個體,而是要將詩詞分門別類,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記憶,及時復習鞏固的同時,增添新知識。可以以詩詞主題為類;可以以詩詞作者為類;也可以以不同意象為類。小學教材都是經過相關專家多番談論研究制定下來的教學材料,既符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我國,古詩詞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能夠入選小學教材的詩詞必定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不能學過后便束之高閣。有時候,“炒剩飯”不失為一件好事。教師應當及時地將已學知識拿出來與新學知識進行聯系,提高出現頻率,循環往復,加深學生記憶。當然,小學課本上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相較于中華詩詞庫而言,教材所選取的詩詞僅僅是鱗毛鳳角,并不能滿足小學生核心素質發展的需要。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要擺脫課本的束縛,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對學生的詩詞知識庫進行補充。
比如,在上蘇教版四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池上》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之前所學的《村居》,要求學生熟練地背誦出來,說說古詩描寫了什么,然后由兒童的主題引入《池上》。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借助注釋和插入理解詩意,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偷采”“不解”等關鍵詞語想象畫面感受小娃天真活潑的形象,注重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后,我向學生擴展了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要求學生運用之前的方法自學這首詩,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擴展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小學生正處在好奇的年齡階段,很容易對新奇事物產生興趣,但是他們的興趣來得快,也去得快,典型的“三分鐘熱度”。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控制力度,想辦法持久維持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部分教師依舊在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花費較短的時間對古詩詞進行簡單講解,將剩下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背誦。這種“授受型”教學加上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顯然是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學生沒有參與感,只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適當地開展與詩詞相關的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不同類型古詩學習和活動參與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比如,我在觀看《中華詩詞大賽》后受益良多。我與學生商量達成一致后,效仿《中華詩詞大賽》,每學期在班級內開展一次小型的詩詞競賽,采取分組答題、故事擂臺賽等形式。比賽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斗志,從而逐漸對詩詞產生興趣。這是對學生知識積累的檢驗,也是擴展學生詩詞量的好機會。
五、 結語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不斷改進,幫助學生增加文化底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學好古詩詞有助于涵養氣質。更為重要的是,詩詞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掌握古詩詞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在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有效推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發展:鼓勵誦讀;體悟詩人情感;注意象,培養學生審美;聯想記憶,增強文化底蘊;擴展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參考文獻:
[1]馮娟.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微[J].學周刊,2018(34).
[2]肖文華.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
作者簡介:
彭思敏,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周寧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