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古詩詞教育與審美教育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在充滿韻味的意象中產生更豐富的美的感受,深刻的品味語言美、意境美,身臨其境的感知美,鼓勵學生嘗試利用古詩詞的語言進行語言表達,體會古詩詞語言的形式美;通過自身對古詩詞中畫面的理解,感悟特殊形式語言的意象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此,文章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具體分析了高中古詩詞審美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古詩詞;審美能力
利用高中古詩詞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利用古詩詞精練的語言、抑揚頓挫的韻律,語義表達展現的含蓄性與抒情性等特征,強化學生對美的認知,在提升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與鑒賞能力基礎上,也切實實現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一、 重現詩詞中畫面,展現形象美
“詩中有畫”是語言描述的特征所在,也是古詩詞語言藝術之精華,通過古詩詞教學在理解詩詞含義基礎上,會在學生腦海中產生畫面感,這些具體又抽象、精煉又豐富的語言是詩人、詞人通過自己所見、所聞、所感而產生的,以具體的語言表現出來,讓人產生美的感受,這是古詩詞的形象美。例如,在《菩薩蠻》這首婉約派代表詞中,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意思,可以發現這篇文章所講的是女子起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與梳妝后的情態,但并不單純地描寫兩種姿態,更多想要表達的是作者的寂寞心境,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將其中的畫面重現,才能深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如“小山重疊今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這些畫面細致地刻畫了女子梳妝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女子的耐心,但更多的卻是女子的無奈,委婉而又含蓄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而作者作為一名男性,通過反襯的手法寫出該首詞,使詞中形象生動、豐富,可見作者能力與才華,學生只有在畫面感的代入下才能體會到作者描述的美感,從而直觀地感受作者描述內容的感染力與沖擊力,體會語言中蘊含的形象美。
這種重現古詩詞中畫面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感受文本內容,將具體的畫面與物質形象、人物還原,更清晰地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在理解作者寫作意圖基礎上,豐富學生美的感受,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而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 還原詩詞中形象,領略意象美
意象是古詩詞學習中重點探究的內容,無論古詩詞采用的是借物言志還是借物抒情的方法,都需要通過意象作為媒介將這種思想傳遞出來。因此,教學過程中,針對經典的意象展開具體的還原,能夠有效提升古詩詞的分析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如何通過意象表達與傳遞思想情感,賦予意象深刻的內涵。
例如,在教學《虞美人》這首詞時,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意象表達對故國的思念與自身的愁苦,奠定了全詞曲折回旋、凄楚哀怨的感情基調。從詞的開頭,“春花秋月何時了”中利用春花秋月原本具有美好寓意與意象的事物來抒發感情,而這一句讀完,那種濃濃的哀怨與無奈始終無法化解開來,作者利用美好的意象勾起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到曾經的美好生活,通過反襯,點綴下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情感。接下來,作者又通過“小樓昨夜又東風”,突出樓的意象,展現出自己站在高處翹首期盼的姿態,表達出思念之情,但卻在“樓”字前加了“小”字,“小樓”從空間上框定了樓的范圍,表達出自我封閉的意象,并利用昨夜代指過去,深刻表達出作者對曾經生活的懷念之情。
還原意象可以幫助學生領略古詩詞中的意象美,但需要注意的是意象不能與古詩詞內容相分離,兩者應始終處于融合狀態,否則過于片面的還原意象、理解意象,并不能在語境中讓學生感受到意象美,無法從情感上讓學生產生共鳴。
三、 重點、經典名句鑒賞,感受情韻美
在古詩詞中作者情懷抒發的內容往往是形式美的體現,而這些內容大部分是經典流傳的佳句,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反復的朗讀詩句內容,從詩句的平仄、對偶等形式表達上分析其形式美,在深入字句上,探究作者語言表達的高超技巧,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喻義,從而感受每首詩詞的情韻美。
例如,《一剪梅》這首詞是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的,此詞描寫的是作者與丈夫離別后的生活,整首詞情感細膩而真摯,表達更是優雅清新,展現出了婉約派詩詞的特色,從而也深深的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與對丈夫的深情,細致刻畫了一個初婚少婦沉溺于情海中的深情形象,情韻美豐富而獨具特色。詞中字字句句蘊含著深刻的情感,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最為著名,在學習過程中,品茗經典名句的表達技巧,體會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懷與感情。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其中的情韻美,讓學生學習利用文字表達情感的方式與方法,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素養,也能夠讓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漸被激發,從情感中獲取到更豐富的美的感受。
如果說情韻是古詩詞作者情懷的表達與抒發,那么需要學生在學習文章過程中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分析,感受精妙語言帶來的美學盛宴,從而提升自身感悟美的能力與欣賞美的品味。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與豐富的內涵,除了文章中論述的形象、意象、情韻美等幾種形式外,語言、意境等方面也蘊含著深刻的美,因此,基于核心視域展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應在古詩詞教學中給予學生更深入的引導,讓學生在感受美中逐步提升審美能力與個人品位。為此,文章總結了幾點具體的策略,希望能為高中語文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楊.淺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J].新課程·中學,2018,36(8):258.
[2]盧華琪.審美理論對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啟示探析——以王國維《人間詞話》“境界”說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下半月),2018,27(10):5-7.
[3]何凌.緣情造端,興于微言——淺談高中古詩詞教學[J].中學語文(上旬·教學大參考),2018,33(8):84-86.
[4]楊麗.高中古詩詞教學對人文精神傳承的影響及方法[J].中外交流,2018,42(28):105.
作者簡介:
鄢晶,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