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進一步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逐漸成為重點。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還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水平提高緩慢。因此,本文將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動探究
中國古人有云:“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這句話深刻地闡釋了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對教學質量的重大影響。但從目前的實際小學課堂教學情況來看,通常都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就思考什么問題”,這種現象如果長期出現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雖然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一定的知識點,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開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進而阻礙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為了改變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這一現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現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每個孩子都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邁入人生學習的初期階段,對新的知識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培養他們的主動探究精神。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來看,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思想,而是要幫助學生通過自主研究發現問題,最后與學生一起尋找解決辦法,共同得到解決方案;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向更寬闊的范圍進行思考。最后,教師能將答案正確與否作為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要鼓勵學生多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找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圓》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布置任務,讓大家在上課之前準備一些自己認為是圓的東西,并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與大家分享自己所準備的“圓”。隨后,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到底什么是圓?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形成對圓的基本印象,教師再給出準確的定義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答案,最后達到相關知識的補充與拓展的目的。
二、 創立生活情景,引發自主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小學課本的許多知識來源于現實的生活情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通過創設生活情景來解決數學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精神。其中,生活場景的創設要符合現實情況,既能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又能幫助學生對數學問題有深入的思考,不能超越學生的理解范疇,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多加思考。
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教師可創設生活中購買商品的情景,讓學生輪流扮演賣家和買家,進行商品購物活動。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要為學生們準備1分、2分、5分、1角、5角、1元、2元等面值不同的錢幣若干,并讓學生對他們進行區分。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發放給參加活動的學生一樣多的貨幣,并制定一些規則,比如,第一,每個人都必須使用不同的錢幣購買不同的商品。第二,要求用手中的貨幣購買到最多的物品。第三,讓全體學生對自己的購買方案進行解釋,并集體討論誰的購買方案最好。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學生不僅僅能夠在活動中學習到貨幣之間的轉換關系,而且通過購買的過程可以主動探究貨幣之間的最佳組合關系,真切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
營造課堂探究氛圍,小組討論促進共同進步
探究氛圍的營造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關鍵,環境是塑造學生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不能總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提出解決辦法,不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和自主探究的空間。并且,教師不能將學生割裂成單獨的個體,要將他們看作數學學習中的一個整體,通過引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質疑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養成。
比如在《長方形》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準備大量的長方形,并在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展示自己手中的長方形,并嘗試著給長方形下定義,最后各個小組派一個代表講述和展示小組討論結果,并讓其他小組進行打分,評出最佳討論小組,教師給予適當獎勵。在上課內容結束以后,教師可留下相關問題,如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區別?現實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長方形?這些地方為什么要用長方形?能不能用正方形來取代?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并在下次上課前檢驗學生的探究成果。在這樣一個長期的良性循環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會逐漸遞增,并且愿意主動去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將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 結語
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進行主動探究,才能讓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得到整體提升。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來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杰.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一代,2018(4):94.
[2]麥祖俊.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3):72.
作者簡介:
張懷亮,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紅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