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體育的科學教學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身體素質,增強其道德情操,還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對突發情況的應對能力。教師要能夠有意識地創造安全課堂,快樂課堂,讓學生在一個積極的氛圍之中不斷加強安全意識。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育;應急救護;教學改革
隨著教育部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項素質要求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學生與家長開始重視小學體育教育,其專業化,規范化程度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鑒于小學生依舊處于一個身體與心理發展的初級階段,其安全意識與對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依舊沒有養成,教師要能夠對此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一、 培養學生應急救護能力的必要性
體育鍛煉與危險是緊密相關的,不僅僅是學生會存在著運動風險,甚至是很多專業運動員在訓練以及比賽過程之中都會存在著運動風險,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對于運動風險我們可以通過人為的控制去降低其發生的概率,比如說運動時的心理狀態,實時感受,天氣變化等等。很多小學生對體育鍛煉是存在著十分飽滿的熱情的,但是運動過度容易發生勞動性的損傷,比如說跳躍過多會引發膝肌腱炎。因此,提高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首先需要提升學生的安全運動意識,避免學生在課堂之中出現損傷,以預防代替救護這才是最好的“救護”。其次,教導學生正確的救護方法與救護步驟能夠大大地節約時間,讓學生能夠及時并且被科學的救助,這對于學生的身體恢復而言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二、 應急救護教育中依舊存在不足
目前,小學生的體育運動項目比過去要豐富得多,隨著家庭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多,很多學生的運動專業能力都是經過俱樂部專項培訓的,例如很多學生在上學前已經學會了游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并沒有得到過多的鍛煉,在真正的應急事件之中其理論知識水平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并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例如在小學體育課堂之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有學生摔倒或者是出現突發狀況,很多學生就以一種“看熱鬧”的狀態進行圍觀,進行各種“指揮”救助,很少有能夠真正動手去實施救助的,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對救助的實踐操作以及心理接受能力依舊較弱,其抗負能力依舊不足。很多教師過于注重理論或者是實踐的教育,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這一能力在實際的救助過程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對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之中不斷加強學生的應急救護教育,通過加強理論、實踐、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專項教育,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應急處置能力,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才能靈活地運用自己掌握的應急知識。
三、 體育課堂之中實施應急救護教育的途徑
(一) 開展專項培訓,多方面提升學生應急能力
教師要能夠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從專業學科,到心理素質教育,到實踐教育等,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做到遇事不慌,心里有譜。只有這樣的應急思維習慣和應急心理才能夠幫助學生在危機時刻實施高效的應急救護行動。教師還要能夠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演練,多人一組,模擬學生受傷的現場狀況,讓學生在課堂之中得到操作的機會。同時,對于基礎的救援工具以及救護知識依舊需要讓學生牢牢掌握和了解,進行專項的技能培訓,切實促進小學校園急救教學活動的展開。
(二) 靈活教育,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小學體育教師要能夠加強學生的應急救護方法拓展,不能夠遵循固定的教學模式或者是書本模式,要能夠讓學生做到靈活判斷,面對各種不同的狀況作出適合的救助反應。比如說遇到火災了,學生被困就需要注意自己所處的位置,如果是一樓和二樓并且一樓地面柔軟那么可以采用跳窗求生的方式,但是如果說在五樓甚至以上,學生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可以快速從安全通道撤離,不能夠乘坐電梯,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在窗口等待消防人員的到來,保持呼吸通暢并且注意身邊的易燃易爆物品。此外,可以組織急救講座,邀請醫護人員,警務人員,消防人員對學生進行專項講座,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各種突發狀況的正確應對方法。
(三) 模擬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安全救助思維能力
在體育課堂之中,經常會有同學出現摔倒,扭傷,脫臼等情況,針對這種突發情況,教師要能夠自身采用正確的救助方法,在救助學生同時向其他學生做出救助示范,在救助之后讓學生去回憶老師操作的具體步驟,加深記憶。同時,對于學生各種安全常識要能夠做到系統的培訓,類似于緊急止血,人工呼吸,包扎等基礎救助行為要能夠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操作,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救助方案。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工具,利用模型向同學演示正確的救助方法,類似于心肺復蘇的按壓頻率以及正確按壓方式等,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消防演練,讓學生實際感受到火災到來的時候自己需要做什么,做出什么應急措施,面對人員跌倒等各種情況又該如何反應等。
四、 結束語
應急救護教育是小學體育教育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去制定適合其發展的具體教學方案。要能夠在課堂之上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檢查各類器械安全,教導學生正確的應急救護方案和救護措施,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從容地面對各種突發狀況,保證自身安全。
參考文獻:
[1]馬玉嬌,張雨.論小學體育趣味田徑的育人價值[J].青少年體育,2018(3).
[2]吳雯.教育公平視野下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發展[J].西部素質教育,2018(8).
作者簡介:
陳麗蓉,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