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越來越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運動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樹立學生的體育規則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讓學生能夠有積極向上的體育情感態度,擁有健康的鍛煉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朝著全方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基于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就核心素養引領下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的發展,各級各類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核心素養逐步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去,小學體育也不例外。體育作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中的“體”的重要平臺,亦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平臺之一。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將這項工作落實到位,以便增強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鍛煉和學習的觀念,強健學生的體魄,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一、 有關體育核心素養的概述
所謂小學體育核心素養就是指從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出發,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豐富學生的內在情感,鍛煉學生的體魄,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態,并讓學生逐步樹立起終身學習、鍛煉和全面發展的意識,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和未來的社會。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就是讓小學生通過體育這科課程的學習,幫助其形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養,促使學生在今后的體育活動中逐漸具備與體育學科相關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基本經驗與品質、基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發展核心素養為中心來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以逐步達到發展學生素養的核心價值追求,其中包括學生的“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三方面主要部分。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農村體育教學呢?
二、
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 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的培養
“體育情感和體育品格”是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一大維度中的兩個方面,其重點指出學生為什么要去參加體育鍛煉和應當如何參加體育鍛煉。“體育情感”的含義主要是圍繞學生的體育興趣展開,其最終指向也是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對體育技能“知之,樂之,行之”,從而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運動;“體育品格”則是指一種體育精神,如團隊協作、堅韌不拔、不拋棄、不放棄等均是體育品格的范疇。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和體育品格,則要求教師能夠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計劃性地設計體育教學環節。如,結合當地一些民間特色,在體育游戲中引入當地元素,給學生一種熟悉感、歸屬感,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體育;二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徹底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如面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要遵循“競賽法”的教學理念,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等;針對低年級的學生,還應以體育游戲為主,讓低年級的學生能夠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去參加體育活動。盡量貼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去,再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從而讓體育教學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 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的培養
“運動能力”是衡量學生體育潛能的重要指標,“運動習慣”則是一個人體育素養的基本體現。體育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特例性,由于學生身體素質、體育興趣的不同,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經常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也是不可規避的一種問題。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學生的身體素質(有無身體缺陷)、運動特點、心理承受能力等綜合因素,帶領學生以多樣性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育習慣,必須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采取內容分層、目標分層、評價分層,給不同年齡段、身體素質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培養目標,保證擁有不同運動天賦的學生,都能“伸伸手就能摘到蘋果”,從而實現學生運動能力的共同進步;二是學校聯動機制,通過帶領教師到周邊特色小學進行體育培訓,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來完善體育教學體制,從而不斷提升體育教學科學性、合理性;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各學校體育教學案例,全面提升教師、學生的體育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切實促進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
(三) 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的培養
“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運動與健康”一直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理念。要求體育教師能夠不斷結合時代特性,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全新的教學思想,不僅重點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能讓學生掌握健康的鍛煉方法,以相關體育任務為樞紐,將強化活動意識、健康意識以及持續健身為決策,促進體育動機、體育態度以及體育價值觀的形成,促進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
在農村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體育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以健康理念為宗旨,逐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滲透健康知識。例如,農村小學生喜歡籃球運動,可以在教授籃球技能的時候傳授“防止中指挫傷”“腳踝扭傷”的健康知識;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耕作器材,如鐵鍬、鋤頭、扳手等,完善和清理籃球場,檢查籃球架、籃球筐的穩定性,以增強運動的安全性;二是實現家校聯動,請一些懂醫學常識的農村家長教授一些止血、正骨以及防受傷的健康小竅門……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健康知識的全面掌握和學生健康行為的良好培養。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體育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運動知識與技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逐步具備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且擁有積極向上的體育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以上是筆者的粗鄙建議,旨在拋磚引玉,望廣大教育工作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J].人民教育,2015(13).
[2]李晶.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與對策探討[J].好家長,2015(43).
[3]張良.淺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意志力的培養[J].赤子(中旬),2014(18).
作者簡介:
任丹,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瓦房店市復州城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