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齡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動機

2019-08-11 23:55:46王欣張真
學前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

王欣 張真

[摘 要] 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明確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動機,能幫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其親社會行為的本質,為在學前教育中有效地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從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對近年來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動機的研究進行了梳理,結果發現從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來看,學齡前兒童做出親社會行為的內部動機包括自主動機和受控動機兩類,其中自主動機包括移情、兒童對當前是否實施親社會行為的自主選擇;受控動機包括感激和內疚。互惠期待、聲譽和服從權威則是激發兒童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外部動機,然而外部獎勵卻被證實會削弱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動機。未來應加強動機單獨效應與綜合效應的研究,探索動機與其他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了解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與親社會行為動機之間的關系等。在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時,家長和教師應考慮兒童不同類型親社會行為動機發展的關鍵時期,充分利用兒童社會交往的具體情境,采用以引導為主的方式促進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表現,并慎用外部物質獎勵引發兒童親社會行為。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內部動機;外部動機

一、學齡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是道德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整體和個體而言都有重要的積極作用。[1]親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期望, 對他人、群體及社會有益的行為,例如幫助、分享和安慰行為。[2]親社會行為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指標,對兒童的社會適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直受到發展心理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的重視。[3]對成人而言,實施親社會行為的個體更容易被選擇成為合作伙伴,在人際交往中具有更大的優勢,[4]他們也擁有更好的社會支持網絡,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兒童從小就對做出親社會行為的個體表現出偏好。[5]早在8個月大時,兒童在觀察他人之間的互動后會明顯表現出對親社會個體的偏好;[6]2.5歲的兒童在直接與他人互動后,更傾向于接近親社會的個體。除了對親社會個體和行為的偏好,[7][8]年幼兒童自己也會做出親社會行為,[9]在14個月大時,嬰兒會自發地進行工具性幫助,例如幫助他人拿開障礙物和幫助他人拿到那些他們夠不到的物品;[10]到18個月大時,嬰兒在他人流露出痛苦的時候,會表現出同情和安慰;[11]到了2歲時,幼兒開始分享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親社會行為也變得更加復雜。[12]例如對3歲兒童來說,他們在面對以前給自己分享過資源的個體時,會傾向于分享更多的資源給他們,[13]并且會對由于自己原因所引起的事故和傷害,表現出最多的補救行為;[14]4歲兒童會分配更多資源給潛在的回報者;[15]從5歲開始,兒童在有同伴在場的情況下,會表現得更加慷慨。那么,兒童表現出如此復雜的親社會行為,這背后都有什么樣的動機呢?

長期以來,親社會行為及其動機一直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16]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從道德發展、自我意識、認知歸因、社會化發展、人際關系等多個角度對成人的親社會行為及其動機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者發現,實際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表達與成人有很多相似之處。[17]例如成人在觀察個體與第三方的互動后,會更傾向對親社會的個體也表現出親社會行為,這是成人基于對方個體聲譽的表達;[18]成人也更傾向于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成人基于移情的表達;[19]他們也會對那些向自己表達過親社會行為或意圖的人更加友善,并實施更多親社會行為,這是成人基于感激或互惠期待的表達。成人的親社會行為受到多種動機的調控,那么在親社會行為表現上與成人相似的兒童,其親社會行為動機又有哪些呢?

近年來,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和動機研究受到了大量的關注。學齡前時期兒童正處于認知發展和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對這個階段的兒童進行親社會行為動機的研究,也就是研究促使兒童做出親社會行為的內在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理論層面來看,揭示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動機,回答兒童為什么會做出親社會行為,才能真正明確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復雜性,并通過和成人的比較,了解親社會行為表現和行為動機在發展上的連續性和差異性,從而幫助我們了解人類道德行為的本質,以及早期培養的重要性。[20]從應用層面來看,幼兒期是培養兒童親社會態度和行為的最佳階段,兒童的親社會性是其良好品格的基礎,也是兒童社會性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只有了解引發兒童做出親社會行為的動機是什么,才能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提高該動機,從而促使兒童更多地持續表現出親社會行為,建立積極的同伴關系。

盡管研究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動機非常重要,但動機卻是一個不易研究的主題。由于動機是介于環境刺激和個體反應之間的中介變量,難以直接觀察測量,需要根據由環境刺激的變化所引發的行為反應去推測,這導致我們對兒童親社會行為動機的認識還遠遠不夠:[21]包括兒童早期親社會動機的種類,這些動機如何隨兒童年齡的增長而發展變化,以及不同的親社會動機之間如何相互作用等。近些年來,隨著研究者綜合演化心理學的視角,借鑒社會心理學、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他們通過揭示兒童更為復雜的親社會行為表現,提供了有關兒童親社會動機的新知識。在本文中,我們希望通過梳理和總結目前已有的關于兒童親社會動機的發現,為研究者今后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構架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借鑒,以推動我們對兒童親社會行為本質的了解。同時,希望通過我們的總結,能讓早期教育工作者了解學齡前兒童為什么會做出親社會行為,從而摸索提升親社會動機的方法,最終達到促進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表現,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同伴關系,促進其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目的。

二、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是個體對所從事的活動本身有興趣而產生的動機,個體在從事這種活動時不需要外力的推動。親社會行為的內部動機能夠直接激發個體實施親社會行為。[22]根據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動機體現了個體的行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和自我決定的。個體在表現出特定行為時,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部或外部歸因。[23]當個體對自己的親社會行為進行內部歸因時,個體感知的是內部控制點(Internally Perceived Locus of Control, I-PLOC),傾向于認為該親社會行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產生的,因此對自身行為具有更高的內控感;當個體對自己的親社會行為進行外部歸因時,個體感知的是外部控制點(Externally Perceived Locus of Control, E-PLOC),傾向于認為該親社會行為受到他人和環境等外部因素的控制。[24][25]因此,根據自我決定理論,可以將親社會行為的內部動機分為自主動機(autonomous motivation)和受控動機(controlled motivation)。我們也將按照該分類方式,從自主動機和受控動機兩方面來闡述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內部動機。

(一)親社會自主動機

親社會自主動機(autonomous motivation)是指親社會行為由個體自主實施,[26]由于自主動機激發的行為反映的是內部控制點(I-PLOC), 實施行為的原因和動力來自于個體內部的認同、興趣和價值觀, 因此,受自主動機的驅動,[27]個體會做出真心地想要使接受者受惠的親社會行為。[28]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的重要自主動機。此外,盡管學齡前兒童會基于成人的指令做出親社會行為,但隨著年齡的發展,兒童的社會互動逐漸獨立于成人,因此他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自主選擇是否實施親社會行為。自主選擇做出親社會行為體現了親社會的自主動機,所以自主選擇與兒童親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也持續受到研究者的關注。

1. 移情。

移情是人際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29]移情是對他人情緒的覺察而導致自己情緒喚起的一種情感體驗。[30]由于移情是對處于困境的他人的情緒狀態的認同性反應,以及對他人情緒狀態的原因解釋,研究者認為,[31]移情是人類關心照顧他人的基礎,這種能力可以自然的激發各種親社會行為以消除他人的負性情緒狀態,因此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的自主動機。移情在嬰兒期就有初步表現,并在學前期不斷發展。[32]新生兒在聽到別的孩子哭泣時自己也會哭是移情能力的發展基礎;[33]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識別和理解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也不斷發展,逐步能夠通過細微的線索覺察他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并對他人情緒的產生原因進行正確推理,從而更容易產生移情。相應地,由移情促發的親社會行為在兒童早期就有體現。[34]在出生后第一年里,可以觀察到嬰兒對他人的痛苦表現出移情,[35]例如6個月大的嬰兒,當其他嬰兒哭泣時,他們會關注哭泣的同伴,一些還會靠在同伴身上,做手勢或觸摸;[36]14個月大的嬰兒會表現出對他人痛苦的情感共鳴,并會通過安慰、幫助或者分享等親社會行為來減輕對方的痛苦;[37]學齡前兒童也會將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指向需要幫助的人。因此,移情是促使學齡前兒童表現出親社會行為的一種重要的自主動機。

近年來,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移情動機的研究,進行得越來越細致。[38]研究者們通過實驗發現,18個月大的兒童更容易去幫助他人完成一個中斷的行動目標,而不是通過移情幫助來緩解他人的情緒困擾。到30個月大時,兒童就可以基于對他人感受和內部狀態的推斷,在需要涉及更多復雜情緒推理的情緒相關情境中提供幫助。也就是說從2歲起,學齡前兒童開始能夠提供更多的移情幫助。[39]鄧菲爾德(Dunfield)和庫爾邁爾(Kuhlmeier)探索了移情反應強度與親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他們發現:移情反應的強度越強,學齡前兒童產生的親社會行為就越多。他們對2~4歲兒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親社會行為表現做了研究。實驗中給被試設置兩個情緒困擾的情境:一個情境是讓兒童看到實驗者心愛的玩具被弄壞后,因為發現心愛玩具被損壞而感到情緒困擾;另一個情境是讓兒童看到實驗者被桌子撞到膝蓋后,因為輕微的物理傷害而感到情緒困擾。研究者對兒童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現出親社會行為的反應時間和具體行為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所有年齡段的兒童都對心愛玩具被損壞所引發的情緒困擾表現出更多的行為安慰(比如幫助修理玩具、擁抱實驗者),而且親社會行為的反應速度更快,而對于物理傷害所引發的情緒困擾則表現出更多的言語安慰(例如說:沒關系,去貼個創可貼,或揉揉吧)。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學齡前兒童對于心愛玩具被損壞情境下個體的移情反應更高,因為他們對于這種情境更加感同身受。該研究表明,移情影響著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表現,兒童對情境的移情反應越高,他們越有可能在該情境中實施親社會行為。

2. 自主選擇。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自主選擇是否實施親社會行為。[40]自主選擇是指個體有充分的自由來選擇是否做出特定行為,在動機理論和相關的研究中存在一個普遍的假設:擁有選擇這種感覺是一種強大的動力。[41][42]研究者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假設,即自主選擇對個體行為具有動機作用,如果人們相信是自己選擇了某項活動,他們更有可能參與其中。[43][44][45]根據自我決定理論,內在動機取決于個體是否有行動或者不行動的選擇權,[46]個體必須覺察到自己是行動的發起者,從而相信自我的行動是自己決定的。[47]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通過生活中的自主選擇(比如,選擇玩什么玩具,是否喝牛奶)開始考慮自己行為的影響,體會和理解自己不同的行為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會將自己的行為解釋為選擇的一部分,即自己的行為是自己決定的,自己是行為的發起者,因此,自己選擇的行為會以一種內部動機的方式促使兒童堅持自己的選擇。具體到對自己行為的選擇,當兒童通過自主選擇實施了親社會行為時,這種自主選擇作為內部動機將繼續激發他們的親社會行為表達。

近年來,自主選擇與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48]最新的研究表明:自主選擇作為親社會行為的內部動機,作用于個體的未來,即學齡前兒童未來親社會行為的多少,取決于在先前的親社會任務中是否有自主選擇的機會。[49]3歲和4歲兒童,如果在第一階段的實驗中自主選擇進行了分享,那么在后續的任務中會分享更多資源;而那些在第一階段實驗中被要求必須進行分享的兒童,則在后續任務中分享較少。[50]對于5歲兒童來說,自主選擇對親社會行為的激發作用更為明顯,5歲兒童在他們可以自主選擇是否要提供幫助時會給予更多幫助,而當他們被指導和要求提供幫助時,他們提供的幫助較少。[51]一旦兒童自主選擇實施親社會行為后,這種最初的選擇可能有助于兒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自己的行為——當兒童主動選擇放棄其他選項的誘惑,而實施了親社會行為時,可能會促進兒童形成關于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想法。[52]這種自我概念的建立會進一步促使兒童在今后穩定地自主選擇做出親社會行為。因此學齡前兒童通過自主選擇實施的親社會行為會促使個體形成相應的自我概念,并在未來促進個體更多的親社會行為表達,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二)親社會受控動機

受控動機(controlled motivation),[53][54]是指個體出于內部或外部壓力而做出某行為的動機。[55]由受控動機激發的親社會行為反映的是外部控制點(E-PLOC), 個體實施親社會行為的原因和動力來自于感知到的外部壓力。對學齡前兒童來說,最常見的親社會行為受控動機是內疚和感激。

1. 內疚。

內疚是至關重要的親社會動機,[56]它促使違規者做出補償,從而恢復受損的關系。[57]海帕赫(Hepach)維希(Vaish)和托馬塞洛(Tomasello)通過實驗驗證了內疚對于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激發作用。他們使用瞳孔擴張的變化作為兒童內部喚醒的測量依據,因為已有實驗證明:[58]瞳孔直徑的增加是對具有動機意義的刺激的響應。[59]研究者對2~3歲兒童設置了兩種情境:一種情境是兒童對他人造成了意外傷害(兒童控制的玩具小火車翻了,小火車上裝載的一杯水傾倒在“受害者”的游戲場地上),一種情境是兒童目擊了另一個成人對“受害者”造成了同樣的意外傷害。然后通過操控兒童補救(兒童有機會把紙巾遞給“受害者”)和另一個旁觀者補救(旁觀者把紙巾遞給“受害者”),以此來觀察兒童在不同情境和反應下眼球運動和瞳孔擴張的情況。研究者們發現:2~3歲的兒童在自己意外造成傷害且自己無法補救時,瞳孔直徑會增大。但如果兒童能夠進行補救,則瞳孔擴張消退。這與兒童向有需要的人提供了幫助以后,瞳孔擴張消退的情況是一致的。該研究表明:內疚的確是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動機之一。[60]研究者探索了內疚發展為兒童親社會行為動機的年齡,他們通過實驗發現:2歲兒童面對事故時,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這個事故,他們都會表現出補救行為;而3歲兒童,則只有當事故和傷害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時,才會表現出最多的補救行為。也就是說,直到3歲起,內疚才明確成為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動機,2~3歲是內疚發展為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動機的重要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內疚對于違規者和受害者雙方,都具有親社會動機作用。對違規者而言,內疚能夠激發他們做出幫助、補救和道歉等親社會行為;對受害者來說,違規者所表現出的內疚(例如道歉)能起到緩和沖突的作用,受害者在感受到違規者的內疚后,更容易原諒違規者,從而在后續的互動中,更有可能與違規者產生親社會互動。有研究針對此問題進行探索后發現,[61]對于4~5歲兒童來說,當違規者表現出內疚的時候(例如道歉),受害者會進行自我安慰。[62]4~5歲的兒童,在面對有內疚表現(例如道歉)和無內疚表現的違規者時,更愿意與有內疚表現的違規者互動,并且在隨后的資源分配中,會分享更多資源給表現出內疚的違規者。因此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內疚能夠激發違規者實施親社會行為,而違規者在內疚動機作用下表現出的親社會行為,能夠促進受害者對違規者的諒解,進而在未來的互動中促進雙方的親社會行為表達。

2. 感激。

研究者們認為感激是建立和維護社會關系的重要因素。[63][64]感激不僅與道德緊密相關,感激也直接促使人們對施惠者做出回報和對其他人做出親社會行為。[65]對成人感激動機的研究發現,感激能夠激發互惠和親社會行為,施惠者和受惠者通過這些行為建立起社會關系,并在后續繼續通過這些行為維護社會關系。[66]巴特萊特(Bartlett)和德斯特諾(Desteno)第一個用實驗證明了感激對塑造成人親社會行為的動機作用:在成人的互惠行為中,是感激,而不是簡單的對互惠規范的遵循,激發了受惠者對施惠者的親社會行為。

互惠行為同樣是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重要表現形式。[67]互惠是指這樣一種現象:我幫助你,你幫助我,在互相幫助中達到共贏。學齡前兒童互惠行為的表現模式之一是:你先對我好,我隨后也對你好。在這種模式下,可以觀察到學齡前兒童對互惠規則的理解和運用。[68]例如21個月大的嬰兒傾向于幫助那些之前想要給自己提供玩具的個體;[69]3歲兒童,在面對曾經給自己分享過資源的個體時,會傾向于分享更多資源給他們。但是這些研究沒有厘清感激是否在兒童互惠行為中起到了作用。

針對這個問題研究者探索了分配者意圖與兒童互惠分享之間的關系。[70]他們發現:學齡前兒童在互惠中會更多地考慮分配者的行為意圖(例如分配者的行為意圖是給予還是拿走),而不是僅僅根據自己所獲得的資源數量去做出判斷。研究者首先通過給予和拿走兩種方式,讓兒童得到完全相同的物品數量;當兒童后續在面對有過給予行為的個體時,會分享更多資源給對方。該結果提示,互惠分享中存在著感激的成分。[71]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進一步對兒童感激動機進行探索后發現:那些因為對方的施惠意圖而獲得益處的3歲兒童,在后續的資源分配中會給施惠者分配更多資源;而那些雖然獲得了相同數量物品的3歲兒童,如果施惠者是無意中讓兒童得到了物品,或者兒童觀察到施惠者給予其他個體相同數量的物品,而并沒有對自己做出施惠行為,那么他們在后續的資源分配中不會給予這樣的施惠者較多資源。這些研究說明:感激能夠激發學齡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而且當施惠意圖和施惠行為同時存在時,兒童能最大程度地體會到感激,并因此激發出他們最多的互惠和親社會行為。

三、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外部動機

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環境為誘因激發而來的動機,稱為外部動機。外部動機也是促發學齡前兒童做出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從年幼開始,兒童就會遵循成人的指令做出親社會行為,對權威的順從是學齡前兒童表現出親社會性的重要外部動機之一;另一方面,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熟的認知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同時考慮自己行為的潛在結果,由此,對他人互惠行為的期待以及對自己聲譽的管理開始激發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下面我們將從順從權威、互惠期待和聲譽三方面來闡述學齡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外部動機。此外,研究者們已經證實外部物質獎勵并不是激發親社會行為的動機,這一點也將在下文進行闡述。

猜你喜歡
學齡前兒童
口腔健康教育對幼兒園兒童齲病情況影響的調查研究
學齡前兒童家具發展趨勢研究
藝海(2016年11期)2017-02-21 15:34:31
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與應用研究
藝海(2016年12期)2017-01-13 07:56:53
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綜合干預研究
上海醫藥(2016年20期)2016-11-09 21:10:42
心理護理干預在學齡前兒童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探析
學齡前兒童第一恒磨牙應用窩溝封閉劑預防窩溝齲的臨床效果分析
宜春市袁州區學齡前兒童家長用藥行為研究
蘇北地區學齡前兒童早期閱讀的現狀調查及分析
文教資料(2015年22期)2015-12-17 03:25:42
優質護理在學齡前兒童急診清創縫合中的應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區的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措施探析
黑河教育(2015年2期)2015-02-10 09:58: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欧美在线| 日韩视频福利|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a国产精品|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产区在线看|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97色在线|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在线专区| 91一级片|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在线97| 国产精品污视频| 日本91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日本91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成人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久|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情侣一区|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日本欧美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青青操国产视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69视频国产| www.精品视频|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视频一区|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2020|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色精品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999精品视频在线|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黄网在线| www.91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福利片91|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区| 亚洲第一av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