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是具有高技能、高素質的實用技能型藝術設計人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為主線,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向要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行業企業需求及滿足社會實踐應用。
關鍵詞:職業能力;課程設置;工作崗位
中圖分類號:6642.3;TU23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231-02
一、前言
目前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大多數都是以就業為導向,就業率是學校辦學發展的風向標,就業質量是學校辦學的依靠和保障,為此,多數職業院校都遵循“以學生為主體,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與課程體系也是如此,都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進行課程的規劃,而課程的規劃和最終目的主要是以訓練職業能力和培養職業素養為主,希望學生具備藝術專業的職業素養與知識,可以勝任藝術設計行業相應的職業崗位和工作的能力。
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環境分析
(一)職教形式與社會背景分析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但是高職教育又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課程設置等方面,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注重的是人才的實踐能力、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等,而普通高等教育則側重于人才在科學研究、理論基礎等方面的培養。
因此,高職課程設置體系逐漸趨向于當前國際職業教育的主流價值,使社會需要與個人發展相統一,將課程目標從以工作目標為指向延伸至以職業生涯目標為指向,課程內容將學科體系轉向為崗位體系,課程實施過程從封閉轉為開放銜接,課程重心由單一技能培養變為職業綜合能力培養。
(二)企業行業與用人單位環境分析
近幾年來,藝術設計行業不斷的發展變化,文創產業與多媒體平臺產業的規模日益增大,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出現了變化,由原來的傳統型設計人才的需求逐漸轉向為對新型設計型人才的需求。藝術設計專業怎樣才能跟上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合理的優化與調整,是藝術設計教育領域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方向必須要與行業發展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結合多方面需求打造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基于企業行業需求及社會實踐需求的課程設置,并且能夠有針對性的結合企業行業情況、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對課程體系進行實時有效的調整。
(三)教育主體內部環境分析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將職業崗位能力的訓練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這種教學模式的目標是使培養的對象能夠具備專業的崗位技能與職業資格。其課程特點是非常重視學生從事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設計能力,讓學生從“仿真工作”中了解制作技術與工藝流程,掌握貼近實戰的“真功夫”。
在鄭興我研究的中、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銜接研究課題中提出,職業教育院校的藝術專業課程重視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的課程,把專業實踐崗位能力放到至關重要的位置,甚至是放棄部分理論知識的學習,重點是職業技能的訓練,為學生培養更多的職業崗位能力,實踐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高職院校藝術設計課程的實施是教學培養方案的重要體現,是實現教改目標的關鍵,如果堅持傳統的課程設置體系不向體現能力與專業需求的課程體系上轉換,無視新型多媒體平臺的出現對崗位的影響,那就會使現有的教學理念跟不上社會需求,培養出的學生只能滿足傳統崗位的需求,進而就無法實現教學教改的目標。
三、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依據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技能課、專業選修課等幾大模塊構成。專業核心課的設置是建立在職業崗位能力和企業需求的基礎之上的,是包含專業實踐、項目課題等授課環節的。所有的課程模塊既有單一性的,也有綜合性的,不同學校的專業培養方向不同,硬件條件與師資力量不同,在課程設置的實施上也不盡相同。
(一)依據企業行業與用人單位的需求
企業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及標準是指導高職教育培養人才方向的重要依據。能夠培養出適應工作崗位、適應企業行業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是一直是高等職業院校探索和發展的方向。而培養人才的重要因素是建構合理的、能夠反映社會實踐的需求的課程體系,只有符合市場需要的、符合社會發展的教學體系才能更好的為社會輸出高質量、高水準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之前應對社會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從實際出發,并結合學生職業發展方向,按照藝術設計專業相應的就業崗位的相應技能而有針對性地設置。
(二)依據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
高職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的設置要堅持理論夠用的原則,以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為核心,突出職業性、實踐性,明確不同崗位的不同知識要求、能力要求、素質要求,且要充分考慮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要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建立在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的合理規劃基礎之上。
(三)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分配要有合理性
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無論是專業基礎課程還是專業核心課程,它們都是專業課程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在于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造型能力、藝術修養等專業素養,而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在于專業核心課程是根據工作崗位轉換的、能夠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課程。藝術設計專業課設置的過程中既要確保今后的教學中基礎課程的夠用,又要使專業技能訓練有明確的針對性。因此,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分配要具有合理性,在學生掌握了專業基礎理論的同時又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能夠達到學生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的同時又具備和相應的崗位技術能力。
四、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本著培養具備優秀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進行構建,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培養目標、能力要求、課程開發都要以實際的工作過程、工作領域、工作任務和職業方向為出發點,將學習過程工作化,工作過程學習化,從而使學習領域的確定與職業工作達到無縫對接。
(一)基于工作過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人才是能夠在動漫公司、數字多媒體公司、廣告制作公司、出版社、網頁制作公司、室內設計公司、電商平臺等企業單位進行生產制作的實用型高級人才。藝術專業課程體系要基于藝術設計的工作過程和職業能力而進行構建,也就是學校要經過真實的調研和分析將企業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整理形成典型工作任務,再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區分為教學需要的課程門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進行對應的工作任務的設置,模擬真實的工作過程,這種以工作過程和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能夠更明確的在課程中體現相應的職業崗位對相應技能的要求。
因此,學校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應當組織學校的教學專家、企業技術人員、行業專家一起,根據職業崗位、職業能力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再結合行業標準、國家標準規范等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對課程計劃、課程結構、課程目標、學習目標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
(二)促進學生提高專業技能的技能證書考核體系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專業技能課程,這些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也恰好與很多技能認證體系的考核內容相吻合,因此,在很多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里構建合理的技能證書考核體系,可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如動畫師、插畫師、室內設計工程師、廣告設計師、三維動畫工程師、Maya動畫工程師等資格證書的認證考試。
(三)促進職業能力培養及教學活動的工學結合教學體系
近年來,藝術設計產業的規模不斷的發展壯大,這就要求人才輸出平臺能夠為這些活躍的行業企業提供大量的高素質、高標準的人才,這些設計人才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應具備一定的崗位職業能力。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要及時與社會接軌,滿足行業的需要為用人單位輸出實用型人才,就必須在高職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構建基于工作過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將學校的教授專家、公司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社會專家等組織起來,對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課程目標等進行優化和測評,對專業的建設和課程的實驗實訓給予指導和調整,結合校企合作的平臺開發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實用型教材,及時地將行業更新的知識、技術、工藝、方法等實時的引入教學,這些都已經成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必要途徑。
根據工作過程、崗位群將教學模塊進行合理的劃分,再以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標準為參考,以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而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崗位而進行培養,從而形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實踐為載體,以崗位能力為核心”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充分體現。工學結合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完成任務,同時也可以在學習中了解職業崗位的要求,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術能力、職業能力和素養提供更真實的工作情境和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藝術設計教育要繼續保持與時俱進的辦學思維,不斷的創新理念,依據相應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總結課程計劃,結合職業領域、職業能力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營造真實的學習情境,使學習過程與實際工作相銜接。
因此,基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崗位能力這一目標建構課程設置,才能更好的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適應文創產業和設計產業的實用技能犁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