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杰
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沉淀,早已深深地融入到我們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之中,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將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小學德育教學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教育不平衡現象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小學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及其今后所發揮的價值,以為小學德育只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視了德育對小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因此無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導致出現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
2.教學內容過于片面化
教學內容過于片面化的問題在每個學科的教學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學校作為小學德育工作的最前端,并沒有做到全面系統地向孩子傳授適合他們成長的正確價值觀念。根據以往的經驗可知,小學德育在學生一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應當重視德育課程,依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興趣愛好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F今社會不同于以往,家長們都希望孩子不再受自己小時候的苦,很多家長都溺愛孩子,還有部分家長思想觀念比較落后,把孩子的德育工作全部交給學校,而且不積極配合學校的日常工作,嚴重影響了教育的效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滲透主要體現為對傳統文化的發揚以及對傳統美德的學習。例如,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貴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諧精神;團結統一、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以及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等。這些傳統美德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和現實意義,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于傳統文化的發揚主要表現在傳承發揚優秀的文化遺產方面,例如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等,歷史賦予了它們豐富的內涵和別樣的色彩;又如民間傳統的物質文化遺產,如剪紙、年畫、傳統樂器等;此外,我們常見的太極拳和戲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燦爛的瑰寶,需要一代代學生發揚和繼承。
1.分階段推進教育
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分階段進行,針對不同的年級段開展不同的教育工作,如此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階段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發展程度是不一樣的。對低年級的孩子主要進行啟蒙教育,重點在于教會他們正確辨別對與錯,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而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的認知,知道一些傳統的文化節日,老師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組織不同的文體活動。此外,老師還可以通過講解故事或播放視頻來幫助孩子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2.提高師資水平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高低。為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有所長,老師必須先擁有合格的教學水平。小學老師是學生最早接觸的教育工作者,一言一行都會對尚未成熟的小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老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時刻注意老師應有的形象,增強自身責任感,以身作則,努力做好學生的榜樣。學校也要積極開展工作,挖掘適合做德育工作的老師來為學生啟蒙,并且要定期進行檢查,重點關注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的師德水平、文化修養等,樹立優秀典型,強調示范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質、高修養的師資隊伍。
在現階段國力不斷強盛的背景下,隨著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不斷提升,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不言而喻。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在德育教學中對他們做好引導是我們的任務和職責。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不斷形成和發展的文化結晶,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是德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題材。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滲透有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使得小學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