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中心環節,該文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例,深度挖掘了專業課程的思想道德資源,提出從師資隊伍、教學管理、教材建設、思政資源、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6個維度對專業課程進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教學改革,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立德樹人 ?國際貿易實務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110-02
1 ?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及意義
1.1 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6年,上海教育領域圍繞高校立德樹人教育改革,創造性地提出“課程思政”這一命題,構建融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課、專業課等多門類課程于一體的立體化課程體系,并在上海進行了改革試點。自此,如何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成為研究的熱點?!罢n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理論貫穿于教學研究全過程,深挖各類課程的立德樹人的教育資源,探索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1.2 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實施和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不斷擴大,國家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作為從事國際貿易的專業人才,他們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全的人格品質、正確的價值取向。然而,長期以來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賴于思政課程,而忽視了專業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致使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不能滿足企業要求,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對誠實守信精神的缺失、社會責任觀念的淡薄、法律風險意識的弱化等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應圍繞“知識技能與思想道德相結合”的目標,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探索在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中更加有效地實現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2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
目前,各個高職院?;径奸_設了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理論以及國際貿易業務流程的操作技能,雖然學生就業率較高,但是培養的人才仍很難滿足社會的需求,通過學校、企業和社會3個層面的人才培養現狀調研后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重視知識技能,忽視德育培養
目前國貿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只有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沒有融入德育目標,無法有效實現專業課程的育人效果。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準確理解進出口業務中的相關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進出口業務知識;具有對外商務談判、簽訂合同的能力,具有正確操作進出口業務的能力,具有解決進出口業務糾紛的能力。課程培養目標中并沒有提到如何進一步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2.2 道德修養不足,守法意識淡薄
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足,社會責任感和守法意識淡薄,導致在實際工作崗位中頻繁出現違反國家政策管理規定等問題。例如,學生在從事國際貿易相關崗位時,在報關、報檢和出口退稅過程中,經常出現貨物虛假申報、侵犯知識產權、逃避商品檢驗、違規出口退稅等現象,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而且影響了貨物正常的通關速度。
2.3 適崗能力較差,職業素養弱化
學生的適崗能力較差,團隊協作意識、心理調節能力、承受耐挫能力等職業素養缺失。由于學校學習的課程理論化較強,很難實現學校和企業工作崗位的有效銜接,學生在入職以后,往往會出現新客戶開發困難、外貿單據制作錯誤較多、外貿業務流程辦理緩慢、產品知識嚴重匱乏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團隊溝通協作能力差,部分學生會出現畏難情緒,否定自身和專業知識技能,喪失信心,出現頻繁離職跳槽的現狀,不利于學生工作技能和素質的沉淀積累。
3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3.1 學生層面專業課重視程度高
學生普遍對專業較為認同,對專業課程較為重視。通過調查發現,由于入學志愿和就業方向的因素,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學生往往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較為重視,學習興趣較高,如果結合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也會起到更加明顯的效果。
3.2 專業課程思想道德資源豐富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包含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跨境電子商務、商務談判與禮儀、外貿函電、外貿單證、外貿跟單、報關與報檢實務等專業課程。這些專業課程中蘊含著大量的課程思政資源,如外貿跟單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進出口報關與報檢守法意識、出口退稅誠實守信觀念、國際商務談判禮儀素養、外貿單證制作的工匠精神、外貿業務談判心理調節、國際貿易繁重工作的承受耐挫能力、國際貿易地理的人文素養、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視野等;需要專業課程教師在課堂中結合內容進行引導教育,就會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3 具備學以致用的現實教學條件
從現實教學條件來看,國貿專業的課程思政教育不僅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教師進行講授,而且可以通過網絡、微課、MOOC、視頻、軟件等“互聯網+”教學工具,借助校內多媒體教室和實訓場所得以實現,校外實踐方面,通過外貿崗位的頂崗實習,在實踐中深刻領悟課程思政的真正意義,實現學以致用。
4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
基于存在問題和現實條件,提出從師資隊伍、教學管理、教材建設、思政資源、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6個維度對專業課程進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教學改革,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
4.1 轉變教師育人觀念,提升教師育人能力
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師資隊伍,提升國貿專業教師思政育人能力和意識。課程思政的建設關鍵在于教師因素,課程思政需要教師不僅掌握課程知識技能本領,還要具備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首先,教師應樹立牢固的育人意識,扭轉偏重傳授知識與能力,忽視價值傳播的傾向;其次,教師應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能力,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師德師風、社會實踐能力和行業敬業精神的在職培訓。
4.2 完善教學管理頂層設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
完善國貿專業的課程思政改革的教學管理的頂層設計,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融入德育目標,明確培養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價值全面發展的人才。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注意要結合企業、行業、學校等三方面專家的論證意見進行論證,每門課程都要體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政目標,并結合每個單元或情境設置細分目標,并以具體某一單元章節內容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
例如報關實務課程知識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報關的基礎理論和流程;能力目標是能夠結合進出口商品編碼歸類、進出口稅費計算和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填制等技能完成報關業務流程操作;思政目標則是在報關業務流程中;遵守職業道德與法規;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并以一般進出口貨物報關為例,視頻案例導入、一般進出口貨物報關理論講授、一般進出口貨物報關流程演示、思政案例評析、知識技能與思政內容考核等任務進行教學樣章設計,從而體現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精細化設計。
4.3 選用國家統編教材,逐步推出專業課程思政教材
優先使用國家教育部統編教材,確保教材的國家意志體現和意識形態屬性,同時加強教材建設,集中骨干教師力量,通過搜集課程思政工作案例和實地調研,逐步開發課程思政系列教材。教材建設上,以1~2門課程作為試點,教材既要體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特點,又要結合相關的案例視頻實現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教材內容應適應國際貿易崗位對人才知識、技能、職業素質和價值觀的需求,更好地滿足各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和外經貿工作者的需求,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突出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知識、技能與職業道德素質要求。教材設置的項目情境可以實現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并使繁雜、抽象的課程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4.4 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資源,打造協同育人教學團隊
深入挖掘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教師通過集體備課、企業實踐、邀請思政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參與教學團隊等方式,挖掘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提煉愛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誠實守信、人文素養等要素,合理安排課程整體設計,把社會主義核心觀價值教育融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工程中,實現潤物細無聲。構造課團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工作主體,教學團隊形成專業教師、思政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全面參與的主體。專業教師到企業鍛煉,體會一線崗位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要求。
4.5 創新“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教學吸引力
運用“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探索將互聯網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通過課堂網絡、微視頻、實訓平臺,課后微課和MOOC的方式,提升教育教學的吸引力。例如,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可以結合國際貿易模擬實訓平臺、外貿單證可以借助MOOC資源、報關報檢課程可通過視頻案例、商務談判與禮儀可通過微課演示等“互聯網+”教學工具,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 方曉珍.高校“立德樹人”的理論指導與實踐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94-98.
[2] 靳諾.立德樹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2017(18):8-12.
[3] 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16):11-14.
[4] 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5] 劉淑慧.“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16):15-17.
[6] 高錫文.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育,2017(12):16-18.
[7] 呂玉龍,屠君.基于藝術設計專業的高職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