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蘭

摘 要: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就內容而言,是操作性比較強的課堂。大多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把信息技術課上成計算機基本操作課,那么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機械化,給人感覺比較枯燥、乏味;再加上這門課程不用參加初中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校的領導都不重視,使得學生對信息課更加不重視,不感興趣。要想改變這種現象,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學模式,開展互動探究課堂,設計靈巧的教學設計很重要。
關鍵詞:學習興趣;互動探究;課堂有效性
學生對計算機來講本應該是非常感興趣的,但初中信息技術課不用參加升學考試,平時的考試也是非常少,所以學生不重視,不主動學;再加上學校領導也認為信息課無關緊要;還有就是許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課上成計算機基本操作課,使整個教學過程機械化、枯燥,所以學生大多數不重視這門課程,常常上課就是玩游戲、瀏覽網頁、與人聊天,紀律比較松散。
巴班斯基指出:“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教學原則、現代教學形式和方法、教學系統的特征以及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準看來發揮最有效作用而組織的控制。”這句話實質表明了教學論的關鍵要點: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既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又不會造成師生過重的負擔。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改變這種局面,從教學設計著手,在互動探究模式下開展信息技術課,提升學生上課的興趣,優化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設計教學設計才是靈巧,本人有幾點看法。
一、巧妙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一節課成功的開端。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認識事物存在著知覺優先的傾向。這需要老師給學生提供感性的材料和實踐的機會,因此巧妙的導入在信息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的導入非常關鍵,它能吸引學生目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注意力集中。例如,一位老師上“文件和文件夾的組織管理”這一內容時,她的導入很特別:“各位同學,相信大家對剛才視頻中的歌曲、畫面和人物等都非常熟悉,今天給你們一個機會在電腦上自編自導西游記的故事情節。”
[故事情境]
西天取經的途中,唐僧師徒4人來到一個鎮里投宿,請同學們幫忙完成下列任務:
(1)以縮略圖排列D盤的對象,找出唐僧師徒4人的圖片并改上他們正確的名字。
(2)建立一個文件夾(客棧)并改上你們喜歡的名字,在客棧里面再建立4個房間并命名。
(3)為師徒4人分配房間并入住其中。
(4)在客棧里面新建一個文本文件,文件名是你喜歡的人物名字,內容:簡介他的特征。然后示范操作:個別學生展示他們的操作過程。
這種創設情境的導入,引出主題,吸引人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學生覺得好奇和好玩,就會迫不及待地想嘗試,這樣就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提供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這樣一來,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起來了,學生覺得又好玩,又學到知識,真的是雙贏。
二、多樣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令人感覺學習枯燥乏味,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人感覺到新鮮感。有了新鮮感,學生無論在注意力、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課堂的參與度等各方面都會有明顯的提高。
課例一:《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先觀看錄像介紹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讓學生體驗感受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再在教室中實際地拆裝計算機的主機,讓學生感受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如果學校條件許可還可以分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切斷電源的情況下,由學生拆裝計算機主機,親身體驗,了解計算機的各組成部分。這樣,學生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了,并且很投入。
課例二:《電子表格》,結合教材的內容設置一個以調查居民用水省水或是用電省電情況的主題活動,學生先經過收集數據,再分析整理數據后形成主題鮮明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課例三:《演示文稿》中引入情景教學法。將“增江畫廊”“增城遲菜心”“中國夢”“垃圾分類”“對蔬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探究”等做成作品展現給學生。學生一看,原來PPT可以做得這么漂亮,而且還可以把整個主題完整地表達出來。
就教材而言,大多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專業性又強,直接灌輸給學生是不可行的。現在通過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的轉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去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很常用和實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去學習或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學科的學習應用中的能力,改變了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單調教學模式。
課例:《網上收集信息》,打算在周六組織學生“自行車一日游”主題活動,但是,活動方案還沒有定下來,希望學生在這節課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制定確切可行的活動主題與方案,為周六的出行提供依據。
布置任務一:小組討論,用3分鐘的時間確定主題,填在表格中(例如蓮塘春色、增江畫廊、掛綠湖等)。教師巡堂過程中重點觀察學生確定的主題是否符合自行車一日游活動的范圍。
布置任務二:用5分鐘時間小組討論,共同制訂方案,策劃行進的基本路線和途經的景點及活動所需時間,填在表格中。
要想使你的方案更加切實可行,就需更多了解途中的景點信息,最快的方法就是借助網絡。對網上信息資源的查找,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搜索引擎是一些專門幫助人們查詢信息的站點,它們有自己的數據庫,保存了Web上的很多網頁的檢索信息。
提問:常用的搜索引擎有哪些?你們習慣用哪種?
學生看書后會答出:百度(www.baidu.com)、Google(www.google.com)。
從大部分學生都使用的百度引出:百度是一個網站,一個特別的網站,其主要功能是搜索。那么這一節課的主要知識在任務驅動中完成,而且整個過程中學生有事做,心情愉悅。
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練習,老師進行提問、解釋;以探索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創建寬松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去學習;同時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是引導者,不斷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同時也是學生的學習伙伴。
四、靈活的評價,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新課程強調:教學中要重視學習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進一步有效學習,一次評價不僅是對所學內容的總結,更是下一節內容的起點、向導和動力;同時評價有利于學生自我調節,也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課例:《文件和文件夾的組織管理》。
表面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學生學習自我評價,但這其中已包含整節課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學生一看這個表就知道自己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可以回顧這些內容的操作,加深和鞏固各個知識點,同時達到省時、效率高的效果。所以評價表不一定要太復雜,有時簡單反而更實用。
總之,教無定法,具體的教學方法來源于特定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教師用點心思在教學設計上,設計出好的教學設計就可行。總的來說,靈巧的教學設計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教學模式,這種有效的互動探究學習,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造高效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8.
[2]廖曉翔.有效教學 我的策略我的追求[M].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0.
[3][蘇]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2018年度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課題編號:GDXKT18467)《互動探究模式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課例為載體推動“互動探究課堂”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6YQJK025)的研究成果。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