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新時期、新常態社會經濟發展的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構建有目標、有特色且功能齊全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是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該文就當今我國高校創業創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的相關改進措施和具體建設方法,以期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教育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b)-0193-02
1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概念
1.1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概念
創新創業教育是指以培養學生創新型個性和創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在整體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在校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更要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對部分打算創業或已經創業的大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培訓,分層次、分階段地灌輸創新創業理念,鍛煉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基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符合市場經濟、社會人才需求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實用性極高的全新教育內容。
1.2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本要求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關乎大學生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大學教育內容。首先,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高校應做到啟蒙學生創業精神與創新意識,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了解當代社會對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的素質要求。其次,在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方面,高校應從學生個人特點著手,培養其優越的觀察力、判斷力、協調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最后,在整體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過程中,應積極融入人文素質教育,通過全方位、全角度的綜合能力培養,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水平。
1.3 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設置
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想在向實踐教育轉化的過程離不開有效的具體課程,課程體系更是達到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關鍵因素。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架構大致分為三方面。首先,面向全體在校大學生,其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創新創業潛能。其次,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培養,面向創新創業意圖較強的學生,其核心在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基本技巧、基本常識和專業技能。最后,綜合常規性和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展開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活動課程,使大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并以實際項目、活動為依托,理論知識與行動相結合,對大學生實踐過程進行創新創業引導、指示。
2 ?現階段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部分發達國家創新創業教育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就當時的創新創業研究來說,更多的集中在創業微觀范圍,普遍圍繞創業人員自身和創業人員的資源整合與創業精神開展,例如對企業生成過程研究、創業人員個性研究或者對創業人員風險投資的研究等。相對創新創業研究的先進性而言,美國位居世界前列。美國教育系統對大學生創業主體關注度較高,同時兼顧創業團體研究,利用個體案例研究方法,全方位、全角度地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所處環境進行合理分析,例如企業家演說、教授講解、商業發展計劃撰寫、創業可行性研究、課堂聯系、課外實踐、計算機模擬創業、小企業中心等。在具體的教學課程和規劃架構方面,參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學模式,設有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學課程總綱,課程分為核心課程、基本課程與公開選修課程。核心課程教育內容包含商業投資計劃、商業發展計劃、商業機遇、創新創業融資以及創業實際需求等。基本課程有創業基本技能、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商業邏輯培養和創業精神培養等。
相對部分發達國家,我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起步時間落后30余年。1997年,以清華大學為首的11所國家重點大學共同提出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育相關定義,并以清華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競賽”的召開正式將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學序幕拉開。隨后的幾年里,在國家強力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全國各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迅猛,2003年,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南開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0余所高校被確立為國家重點創新創業課程教育試驗基地。
3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存在問題
創新創業課程是相關教育活動的載體,是完成教育最終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影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優化的核心問題。然而,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課程構建方面存在問題較多,缺乏系統性、實質性、高效性的課程體系。
3.1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局限性
以相對廣義的角度審視創新創業課程,開創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學生群體,對培養個人冒險精神、獨立性以及創新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社交能力、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創新創業課程應要求高校將實用技能、理論知識以及精神思想作為培養學生的基本目標。雖然當今我國高校普遍對創新創業教育比較重視,但就部分高校而言在創新創業課程教育方面仍存在較高的局限性,如創業指導課程難以落實、創業課程內容設計精神引導較少等;另外,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要相融合,“專創融合”不足也是現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表現。
3.2 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第一,我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種類過于單一,課程整體開設數量相對其他學科普遍較低,而且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主要以理論知識、技能課程為主,涉及創業精神、創新意識、邏輯思維能力的課程不足。第二,課程面向學生群體主要是本科類高校生,難以貫徹教育部《創新創業指示》,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公共選修課。第三,在創新創業培養方法層面,高校主要針對全體學生開展基礎知識培訓,缺乏對創業意愿較高學生的針對性培訓,并缺乏相關課程支持。第四,創新創業課程雖涉及創造學、KAB創業基礎理論等先進內容,但在實際講授的過程中以企業家精神、創業定義等內容為主,致使創新創業課程缺乏應有的系統性。尤其是部分高校難以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大學生實際需求和所學專業相結合,對差異性專業的學生開展統一授課,無法發揮學生專業優勢。此類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的課程教育體系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4 ?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策略
4.1 構建創新創業質量體系團隊,發揮高校職工領導職能
為構建優質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高校應構建配置合理的創新創業領導團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進行有效性的統籌規劃、協調整理。首先,領導團隊的隊長與副隊長應由學校高層領導擔任,隊內成員設置應涉及校內各個部門,積極引導教務處、學生處、后勤辦、保衛科、功能館、黨委團委的負責人參與到創新創業工作中。在團隊工作保障方面,院校、校內部門、各大院系、各個班級四個層面要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對團隊工作情況、工作進度、工作范圍等實質性內容進行規范和監督管理,并且要明確各個層面的具體權利、義務與職能。其次,高校還應構建專門的創新創業工作辦事處,并將創新創業教師設為長期駐守的專職工作人員,吸引社會各行各業創業者擔任兼職工作人員,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投入適當資金為大學生提供如硬件設施服務,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學習、實踐的全過程加以全方位、多角度、全過程的創新創業指導,實現大學校園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應依托高校大院系、具體專業,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組織,為不同專業的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素質、理論知識、創業實踐教育。
4.2 優化創新創業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創業質量
教學內容是課程體系構建的重要內容,為保障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質量,必須從課程內容方向著手。一方面,高校應結合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將各個領域發展成果與各個學科動態趨勢貫穿于創新創業教學內容中,提升創新創業課堂對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的契合度。另一方面,高校應根據既定辦學條件對自身進行精準定位,將創新創業活動課程、模擬課程、理論課程以及實踐教學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此外,高校應合理利用當地企業單位,聯合開展課程教學,根據企業對社會動態的掌握情況,科學合理地擬定課程內容更新計劃,并及時對現有課程加以升級更新。同時,應將企業的創業經驗、發展經驗、業績成果、管理手段列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內容,用實踐經驗激發學生的正向創業思想,提高學生在未來創業中的實踐能力。
4.3 加強綜合性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多門學科體系,如創造學、經濟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以及人文素質等均是應滲透與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大部分高校將上述內容列為選修課程,嚴重束縛大學生在未來創業中綜合素質的發揮。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其他非專業學科的教育力度。例如,高校通過對學生哲學知識的教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思維,進而大幅提升自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再如,通過對學生人類文明歷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人類各個時期的主要科技成果,從上萬年前人類對石器的使用,到三星堆文化青銅器的誕生,從陶瓷的發明,到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每一次新的發現均是人類對自然界探索創新的產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備受歷史事件啟發,進而實現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目標。
5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已然是時代的必然趨勢與要求。高校時期創新創業教育是決定大學生未來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首先,高校應構建創新創業教學團隊,發揮學校領導人員職能,實現大學校園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優化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從基礎上提高教育質量。最后,應結合各學科內容,發揮各領域優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潛能。
參考文獻
[1] 韋聯桂,蔣歡.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化工作探析——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8):56,163.
[2] 陳楚瑞.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探析[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6(4):38-44.
[3] 董建梅,韓伏彬.雙創大賽背景下創新創業課程改革新探——兼論衡水學院的改革實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9(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