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政
摘 ?要: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院校是向社會輸送專業技術型人才的特殊機構,其教學結合了普通高等院校的知識性以及社會所需人才的職業性。隨著我國制造業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各企業對高端技術型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多,這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在高職教育體系中,體育教學是很容易被忽視的部分,也鮮少有教師能夠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滲透體育素養。同時,體育教學中看似毫無職業技能知識,這也就無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該文通過分析高職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體育素養與職業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職體育教學的優化措施,旨在加強職業性與體育教學的聯系,進而通過體育教學提升學生在社會上的就業競爭能力。
關鍵詞:體育素養 ?職業能力 ?高職體育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a)-0112-02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體育教學在整個高職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已經有明顯的提高。在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體育知識、體育意識的培養,缺乏對學生體育道德、體育個性以及體育行為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雖然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和知識技術,但是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職業理念、發展職業能力、提升職業道德。所以,傳統的體育教學不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也無法將學生培養成全面型人才。這種教育環境與社會發展所產生的矛盾給高職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因此,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高職院校應當重視體育教學,建立完整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制度,以學生的就業問題為引導,提升學生的就業信心。
1 ?高職體育發展現狀
1.1 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不重視
為了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專業技術所需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高職院校在設計教育體系時,會將專業課程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過量開設專業課程,從而降低了體育課程的開展。此外,高職教育體系中的教學評價及學生評價都是以專業課程為主,對于專業課的監管也相對嚴格,相反,對于體育課程的課堂內容、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水平評價都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室外天氣較差的情況下,體育課被用來作為專業課程的習題課,另外,在室外的體育課程中,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在教室中或操場上休息,另一部分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體育項目。綜合來看,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時間設置、體育教學活動監管、體育教學評價上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源頭是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對體育缺乏重視程度,嚴重影響學生的體育觀念形成,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2 體育教育缺乏針對性
高職院校的教育與學生的就業有著緊密的聯系,高職體育教育在學生的就業方面缺乏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實用性和職業性,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鮮少有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工作的前提。隨著就業問題的加劇,高強度的工作內容對員工的身體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提前適應高強度工作對身體的超負荷壓力,以便在工作中能夠以堅韌的品質和好的身體來應對困難。此外,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是勝任工作崗位的必要條件,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要以平常的心態面對問題,冷靜地分析問題,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有必要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1.3 體育項目單一
大多數高職院校中,體育教學課程都是以傳統的體育項目為主,例如足球、籃球、排球等,這些日常化的體育教學項目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很單調,無法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信息化時代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他們不再滿足于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他們希望通過大膽地創新、不斷地質疑和嘗試來認識事物、認識自我,進而完善自我,所以,對于單一性的體育項目,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 ?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措施
體育素養是指學生通過體育教學中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和在體育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所形成一種體育行為與體育能力。體育素養是體育的綜合體現,包括學生對體育的觀念和認識、學生獲得的體育專項知識、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所產生的體育道德以及身體和心理素質水平。學生在學習體育時,并沒有正確地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認為體育教學對于自己專業知識的提升并沒有幫助,也就缺乏獲取體育知識的動力,無法形成體育素養。針對于此種現象,學校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開展專題講座、增設體育課程,適當地在一周之內增加一節體育課、或者通過多媒體等新興技術展現社會實際例子,讓學生了解身體素質對于適應工作強度的必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觀念,并且有意識地加強體育運動。
2.1 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
高職學校體育教學體系的建立,應當從教師觀念的轉變入手,讓教師樹立起正確的體育觀念,進而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其次,在體育課程設計上,要采用實用性和開放性的原則。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開設體育課程,提升體育知識的實用價值,將體育課程延伸至學生的就業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理念、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
2.2 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
在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中,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了能夠讓全體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應當積極開展形式各樣、內容豐富、主題新穎的體育活動,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建立終身的體育觀念。所以,可以定期舉辦拔河比賽、綁腿跑比賽、多人跳繩比賽等團體類活動。這種活動需要較多的學生參與,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還需要學生間的相互協調配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此外,對于單人項目,例如顛足球比賽、踢毽子比賽等,這些運動項目有別于傳統的體育項目,更具有地方特色也更需要專業的技術,單人項目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3 ?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職業能力是學生的工作專業知識、人際交往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高職體育應當在教學中滲透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例如高職體育教師在足球課程的講解中,除了要講解足球運動的基本技能之外,還可以介紹足球運動員的訓練過程,體現足球運動員在高強度的日常訓練中如何克服困難,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完成訓練動作,以此來啟發學生在工作中應當盡職盡責,通過努力來獲取事業上的成功;同時,教師還可以介紹有名的足球運動員在籃球比賽生涯中的高潮時期與低谷時期,通過事跡的講述,讓學生對于工作中的成功和失敗保有一顆平常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失敗;此外,教師在組織足球運動時,要保證每一名同學的參與,以多種運動形式,例如傳球活動、帶球跑活動、團體活動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鍛煉身體,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合作意識。
4 ?結語
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是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要深刻認識體育教學對學生發展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與職業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歐美平.培養高職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教學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2):142-143.
[2] 趙金哲.知識經濟時代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3):184.
[3] 陸瑞.基于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職體育教學淺談[J].中國農村教育,201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