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東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提出,為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該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積極改革其傳統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積極探究物理的過程中,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立足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就如何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具體說明。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其不斷內化核心素養概念的關鍵時期。而課堂是教師培養學生的主要場所,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除了結合教學所需,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基礎知識之外,還要在其已有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采取多樣的策略引導其內化核心素養概念,促進其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那么,我們要如何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有效地開展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呢?
一、激發學生興趣,化“被動”為“主動”
眾所周知,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體,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使其在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下,透過知識感知其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內容,以此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我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該學科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采取情境創設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究欲望,使其在積極參與、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有價值的物理知識和技能。以“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內容為例,教材內容先給出了基本的概念內容,接著將與之有關的現代科學實驗、技術設備等展現在學生面前,最后向學生呈現了“示波管原理”。這些內容看似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物理學習特點。但細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文字介紹異常枯燥、抽象,是抽象思維不發達的高中生難以理解的,由此導致其對抽象的物理知識難以產生探究興趣。基于此,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直接將示波器帶到課堂中,為學生創設了實物情境,以此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對示波器的結構有一個直觀的感知,同時在其運作的過程中理解其將電信號轉變為圖像的能力,借此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調動其對實驗原理的探究興趣,為其在“主動”探究中獲得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探究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倘若教師能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透過基礎知識,實施物理方法教育,不僅可以加深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其扎實掌握物理學習方法,為其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所謂的物理方法是指在學生在探究物理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等過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基于此,我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將物理方法滲透到不同內容教學之中,以此使學生在知識探究過程中獲得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以“力”的概念該內容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了推、拉、壓等,在現實場景的體驗過程中對自己的感受進行總結,以此在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下加深對力的感知。如此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物理概念的理解,還可以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物理歸納法,為其物理科學探究活動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我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還會立足教學所需,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其提出極具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其在小組中積極交流、討論,以此使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理解物理知識,同時獲得合作意識的發展。
三、善于利用實驗,增強核心素養教育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教師能立足教學所需,向學生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等,不僅可以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主發現物理現象中所蘊含的規律,促進其科學動手能力和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我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發揮實驗教學的價值,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生活實驗,使學生在生活材料的應用下,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樹立“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學習意識。以“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為例,我在教學開展中,引導學生將一塊橡皮放到一張白紙上,接著快速地將白紙抽出。在這樣的操作過程中,學生發現,橡皮并沒有隨著白紙運動。在該實驗現象的驅使下,學生會產生物理探究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其會發揮已有的知識儲備,對其進行深入探究,以此獲得有價值的物理知識,促進其物理操作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指導下,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使其在自主性的發揮下,積極參與物理探究、物理實驗等活動,以此在扎實掌握有價值的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促進其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核心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洪艷.培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探究[J].時代農機,2017,44(6):210-211.
[2]倪建云.例談“核心素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J].湖南中學物理,2017,32(6):92-9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