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年雄
摘 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主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也日益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對高效率推進數學教學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字化、信息化已成為當代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主流和趨勢。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上有著諸多形式,它們可以更好地對傳統數學教學的弊端與不足進行彌補,從多方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具體應用中,教師要明確教學主體和教學目標,把握好教學中對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手段的借助程度。在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優勢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提供經驗支撐。
一、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導入
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導入能輕松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就能具備自主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如,在教學“等差數列”這節內容時,我便在課堂導入環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張泰姬陵的圖片,并告訴他們傳說中泰姬陵內鑲嵌有一個三角形圖案,該圖案上布滿了100層大小相同的寶石,請問泰姬陵內的三角形圖案共有多少顆寶石?在看到泰姬陵圖片的初始,學生普遍驚嘆其壯觀之美,可是隨著問題的拋出,他們又普遍由淺顯的圖片欣賞活動轉移到數學思考活動之中:一個個地畫出來然后再數是一個最笨的方法,那么,有沒有一種簡便的方法快速計算出泰姬陵內的三角形圖案共有多少顆寶石呢?該疑問也使學生的注意力變得空前集中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只需順勢點明“今天我們來學習等差數列的相關知識,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關于泰姬陵內寶石總數的謎團就能迎刃而解。”學生便能自覺且積極地融入具體數學知識點的學習中來。這便充分證明了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導入對打破傳統的課堂開場方式、誘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所能產生的積極影響。
二、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講解
高中數學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探索出將繁瑣、復雜、抽象的高中數學知識點簡化成符合高中階段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這樣才能最大化保證學生最終的高效數學學習效果。這其中,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講解便不失為簡單又有效的一種。例如,“隨機事件的概率”這節內容涉及一個重要知識點,即“隨機事件在一次實驗中是否發生并不能確定,但是在大量重復實驗的情況下,其發生卻會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在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理解這一抽象的理論表述,但若是一次次手動模擬“大量重復實驗”卻又耗時又耗力,不符合實際;針對這一情況我便利用Matlab這一計算機語言對拋擲1元硬幣這一大量重復實驗做了編程,并將其每次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了記錄,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大量重復實驗的過程,且直觀地看到了不同次數下最終1元硬幣正面朝上的頻率,像拋擲2048次1元硬幣,其正面朝上的頻率為0.5181;拋擲4040次1元硬幣,其正面朝上的頻率為0.5069;拋擲12000次1元硬幣,其正面朝上的頻率為0.5061……如此一來,原本的教學重難點得以輕松突破。
三、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后復習
現代信息的恰當運用可以有效扭轉無法吸引學生的復習興趣不利現狀。如,在學習了“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這節內容之后,我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精心為學生制作了重要知識點的相關微課視頻,該視頻中包括歷年的數學高考試題、試題分析、易錯點提醒以及思維啟迪等眾多板塊,學生只需消耗極少的網絡流量便能方便地對該微課視頻進行學習。如此這般,學生便如同與教師站在面對面的課堂上一樣重新聆聽了“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的相關內容,不僅課后復習形式新穎,學生愿意學,更重要的是還真正以微課視頻為載體促使學生在已有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效果一舉兩得。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數學實驗教學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實踐,親歷整個數學探索的過程,使他們處于主體地位,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對要理解的數學問題必然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例如三角函數圖象的教學,傳統教學一般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師首先依次畫出y=sinx,y=sinωx,y=Asinωx的圖象,然后通過推理合成函數的圖象,再分析這個函數的性質。這樣的教學,使許多學生不僅對函數性質的理解感到困難,而且更不明白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認識順序。本人在教學中引入了實驗的方法:首先為學生準備好演示軟件,并且告訴學生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探索當A、ω、x取不同的值時圖象怎樣變化,研究它們對函數的周期、取值范圍、單調區間的影響;緊接著讓學生對A、ω、x自由賦值,輸入后觀察圖象的變化;然后讓學生變換輸入這三個值的先后順序,反復實驗、探索。學生通過實驗、相互交流和探討,很快發現了規律,并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正,正確寫出函數的周期、取值范圍和單調區間。這樣,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探究問題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五、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能夠非常有效地將這些抽象知識點具象化,將復雜問題變得更加簡單。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數相關知識點時,學生當中一定會有人對三角函數相關的圖象以及各種性質有理解困難或者不到位的地方。例如在函數的周期和圖象變化上,很多學生便沒有有效地掌握。這些知識點較為抽象,這也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更加困難。利用信息技術,教師便可以有效地將這些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到學生面前。在進行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對圖片進行處理,放大所有的細節部分,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進行觀察,并且也可以調控展示的速度。這樣學生在學習時便能夠非常有效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進行反復觀看。這種教學手段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理解。
綜上所述,以數字化模式和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新時代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對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理念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章韜,玄德.面向數學教育的TPACK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5):105-110.
[2]烏蘭圖亞.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92.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