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艷珍
摘 要: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多種功能多樣的藝術形象。通過一些優美的意境引導學生,有利于學生理解豐富的內容,并在內容的引導下體會其中的優美語言。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視角下,審美能力的提升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焦點。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教材的內容,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美的特征,結合多樣化的方法探索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緒。在教師長期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美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種,它對人的思想情感的提升和審美情緒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影響。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勞、以美育人,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針對學生學習的現狀,筆者發現可以結合以下幾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
語文教材都是經過專家收集篩選出來的,其中包含豐富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意境、凝練的語言等。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教材中的內容,挖掘教材的美,由淺入深地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到美,繼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1.在想象中拓展美
意境之美是審美的做高境界。在我國的詩詞中也存在著很多關于意境之美的滲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內容,選一些已經比較美的作品進行引導,并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出豐富的內容,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影響下,開始喜歡學習語文,在教師的滲透引導下,掌握一些審美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以豐富的想象不斷理解和分析文章之后,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理解具體的情境。一旦學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其審美意識就會隨著學生的感悟而有所提升。
2.在推敲中欣賞美
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借助詞句的美讓學生在推敲中理解字詞、語句的優美。在教學引導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文中表述比較好的語句引導滲透,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美,繼而積極主動地閱讀文章,感受美的熏陶。
二、發現閱讀中的美
1.傳授學生審美的方法
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高中階段,學生對于閱讀的目的還不是很清晰。這時候,教師就需要結合趣味性的內容進行引導,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同時,在平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傳授給學生審美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發現一些吸引人的地方,并將這部分知識進行內化,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在平時的授課中,教師可以結合情境創設法、聯想回憶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文中的美。
如,在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通過學生學過的詩句入手,引出關于蓮花的詩句。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之前對蓮花的了解,閱讀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散文。在通讀之后,教師可以將重點放在第五段中,讓學生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寫月色下的荷花的。通過思考,讓學生融情入景,從而感受荷塘靜謐、朦朧之美。
2.鼓勵學生閱讀好書
閱讀一本好書,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讓人高尚。同樣,好書也是育人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高中生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讓他們感受書中人物事跡,繼而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同時,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以美的眼光看待書中描寫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心智得到提升,能力得到發展,眼界也得以開拓。多讀有益的書,學生的素養也會隨著閱讀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三、讀寫結合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作品中包含的豐富的人文意識和美感需要通過學生主動學習,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滲透,達到提高審美能力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引導。通過針對性的設計活動,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覺探索美,成為審美的主人,從而獲得創造美的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讀、議、思、寫、評等方式,在教學的不同環節中滲透美,引導學生發現美。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美育的內化,讓學生能夠在寫作中運用自己對美的理解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師只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學到的知識就能夠轉化為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語文中最不欠缺的就是美。教師要認識到語文作品中蘊含的美,積極地拓展閱讀中的美,提升學生的創美能力,通過美影響學生,讓學生在美育的基礎上積極地探索知識的深刻含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此外,教師還需要注重教學反思,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調整審美教學的方法,繼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審美能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佳欣.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56.
[2]李瑞平.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感知力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