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生
摘 要:情境創(chuàng)設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協(xié)作學習能力,有效地促進化學高效課堂的開展。但化學情境教學現(xiàn)狀頻現(xiàn)“華而不實,熱衷于電子化、智能化,欠缺時代性”等問題,極大地制約著中學化學高效課堂的提升。新高考背景下,化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做到“目的性、實效性、合理性、時代性”,同時結合“問題導向、小組教學”等策略,使化學情境和教學和諧地融為一體,從而切實提高化學課堂的高效性和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化學;情境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核心素養(yǎng)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fā)展也迎來了春天。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需要,落實好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層次培養(yǎng)學生,特別是加強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改革百花綻放,情境教學更是“滿園春色藏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教學情境,即在教學中由師生的主觀心理因素和客觀環(huán)境因素而構成一定的教學氛圍和場景,即“情”與“境”的有機融合。新高考背景下,基于化學教學情境素材的豐富性和多元化,從一線新聞、實驗、游戲、角色扮演、化學史實等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協(xié)作學習能力,提高化學課堂的高效性,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高中化學情境創(chuàng)設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
1.情境創(chuàng)設華而不實,南轅北轍
隨著師生對情境課堂的青睞程度越演越烈,眾多化學教師紛紛效仿情境教學。繼而,化學課堂默化潛移地形成一種“無情境而不樂”的尷尬局面:教學引入、過渡、結束,必是炫彩奪目的情境。但是,在情境設置環(huán)節(jié),我們往往忽略了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情境因問題而生,情境因問題而綻放,以切實解決學科知識的疑惑和現(xiàn)實情境的需要。這樣忽略了初心的情境創(chuàng)設,流于形式,與教學目的南轅北轍,不但不利于化學高效課堂的開展,還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將學生引向與教學無關的領域。如果一味追求曇花一現(xiàn)的表面形式,反而會遠離情境創(chuàng)設的初心。
2.情境教學熱衷于電子化、智能化
隨著信息、電教化設備的發(fā)展,電子化、智能化(手機、iPad等)情境教學正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些新型教學方式下創(chuàng)設的化學情境,有著較強的信息展示、傳播、交互功能,具有強烈的視覺、聽覺沖擊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廣度、深度。但大量情境的虛擬性往往會讓學生無意識地逐漸脫離現(xiàn)實。很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如傳統(tǒng)板書、實驗演示和分組實驗等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覆蓋了感知、解惑、應用這一完整的認識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3.情境創(chuàng)設欠缺合理性、時代性
很多化學情境創(chuàng)設不惜占用較大的篇幅和較多的時間,在運用時也顯得有點生硬和牽強,甚至遠離學生的知識感知之外,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吻合,缺乏合理性。情境的合理性指情境在數(shù)量、時間上要合理,也包括情境要靈活設置,安排得當,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甚至一石激起千層浪。否則過多地設置情境,隨意堆積情境,往往會減弱學生對情境背后知識的關注,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培養(yǎng)。同時,部分化學情境缺乏時代氣息,枯燥無味,也沒有新鮮感,不但不能很好地服務于教學,甚至會適得其反,影響課堂的氛圍和效果。
好的情境能讓化學活力得到最大的綻放,知識融入情境中方顯活力和美感,同時能賦予化學課堂強大的磁力。由于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反思化學情境教學現(xiàn)狀,切實提高化學課堂的高效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在創(chuàng)設化學情境時應注意的問題
1.情境創(chuàng)設要不忘初心,有目的性
情境因問題而生,為解決問題而綻放。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性,即情境要以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基點,這就要求教師鉆研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感知區(qū)域和疑惑問題,并注意情境素材的篩選和積累。課例1:高三“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復習中,可展示對比圖片(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前,工作人員用過氧化氫溶液清洗池水〈含氯〉,池水隨后變綠),同時設疑:池水為何變綠了?能用氧化還原的原理來解釋嗎?這樣的情境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氧化還原的原理這一問題的解決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課例2:高中化學“氯氣”教學中,可選取新聞視頻“四川廣元氯氣泄漏事故”,情境教學可設計兩類角色扮演(群眾和消防員),同時結合小組教學討論:(1)過路群眾如何自救及施救(設計意圖:掌握氯氣的物理性質);(2)消防人員如何處理事故現(xiàn)場(設計意圖: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最后由小組代表分享總結、補充氯氣的性質。這樣有目的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化學課堂的高效性,同時讓知識走向生活,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情境創(chuàng)設要有實效性、合理性
實效性、合理性指情境在“質”和“量”上都要恰到好處,情境要吻合學生知識結構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否則會減弱學生對情境背后知識的關注。這就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的實質內容和感情基調,內容不同,教學情境設計方法不同。設計情境時要注意學生的“期望”和“滿足”心理,使兩者和諧契合。例如:高中化學“酯”一節(jié)時,可展示紹興地區(qū)風俗短視頻:女兒出嫁時,父親用親自釀制的“女兒紅”出來招待客人。設問1:如此釀造的女兒紅為什么特別香醇?設問2:你在燒魚時,一般會加點什么,使燒出的魚特別香?(加酒加醋……);設問3:生活小能手大比拼!誰最棒:在日常生活里,如果衣服或廚房沾上了豬油、花生油等油脂(酯類物質),你該如何快速處理?結合這些特定的問題情境和角色情境,由酯的制取到酯的性質,由淺入深,既把握了教材的實質內容,又滿足了學生的感情基調。這樣設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從而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
3.情境創(chuàng)設要具備時代性和趣味性
高中學生具有特有的心理特征,探究欲比較強,對新鮮事物的渴求甚是強烈。創(chuàng)設的情境也應該賦予時代氣息,這樣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也能讓課堂氣氛瞬間熱鬧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多從化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詮釋生活,充分利用歷史史實、一線新聞等來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以“神州飛船”“首艘國產(chǎn)航母成功試航”“港珠澳大橋開通”和“嫦娥四號”探月飛船成功發(fā)射,世界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等新聞報道創(chuàng)設:燃料、能量、合成材料、電化學等相關課題的學習情境。通過播放相關短視頻,同時結合“問題1:假設你是設計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橋墩、嫦娥四號攜帶的五星紅旗、航母鋼板等如何選取合適材料;問題2:利用電化學等原理,如何考慮材料的腐蝕和防護?”,這樣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加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另外,情境創(chuàng)設還要注意趣味性,可以是趣味性的實驗或生動形象的比喻等,這樣的情境能瞬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例:《元素周期表》復習中可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guī)律,轉換成展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三維圖:“高層建筑”“低層樓房”“平房”錯落有致。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如此獨特的建筑風格與元素的原子結構、元素的性質有什么樣的關系?這樣,趣味性的情境便能使枯燥的化學知識綻放活力,學生在化學課堂中便能輕松愉快地進入角色,起到較好的效果。同時,緊緊抓住“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學科思想,我們在教學設計和授課時就應有意識地強調結構的分析,并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如原子結構、周期表的位置,官能團的類別,以及相似性質的相似結構分析等;復習有機化學,更可以改變教材編排體系,以烷烴—鹵代烴—醇類—醛類—羧酸類—酯類為主線去編寫導學案,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
總之,化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應只是曇花一現(xiàn),它應為問題而綻放,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自主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氛圍中,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縮小與學生間的心理差距,學會角色轉換,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感染和移情作用,創(chuàng)設出最佳的教學情境,切實提高課堂的效率。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要注意目的性、實效性和合理性,還要具備時代性和趣味性。我們在情境設計中也要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問題導向、小組教學”等策略,拓展學生思維,讓師生共享知識的樂趣,提高化學課堂的高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必然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裘寒松.通過一堂公開課探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國高新區(qū),2017(20):7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