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羅秀
摘 要: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的助推器,有效的教學評價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尤其是針對小學生來說,學生喜歡被老師肯定和表揚,這將成為其繼續努力的動力源泉。利用即時評價方法就是希望每位學生的閃光點都可以被老師看到,不錯過任何生成教學資源的機會,構建有效課堂。基于此目標,本研究中將集中分析小學語文課堂即時評價的有效策略,希望本研究的觀點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即時評價;策略研究
教育心理學家表示,在學生有良好表現之后,希望得到認可,以獲取內心的滿足,這樣能夠使其以更大的動力開展后續學習,并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基于此,我們在組織學科教學活動過程中,就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點滴表現,對學生的正向行為實施鼓勵和引導。在利用即時評價手段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比較直接和準確的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模式更符合小學生的特點。
一、要引導學生勇于提問
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生的自信和勇敢,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問,利用即時評價契機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實現規范化的教學引導,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學習質量提升。小學生比較脆弱和敏感,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需要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旨在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知識學習過程中[1]。以語文學科教學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合理利用課堂評價方式,如《早發白帝城》教學時,我首先出示圖畫,引導學生思考圖畫中有哪些景物,進而將學生帶入詩歌描繪的景色中,以此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假如現在你就站在船頭,此情此景,你是怎樣的心情?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在我的啟發之下回答問題,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自己的疑惑,如:“作者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和我一樣嗎?”,這樣的問題顯然為課堂教學活動增添了色彩。
二、將情感融入其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課堂即時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以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況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即時評價的過程中要有洞察力和觀察能力,準確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精力、注意力[2]。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切實關注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以最為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后續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和活力。比如筆者在指導課文《難忘的一天》時,首先要求學生結合文章主題實施段落劃分,之后引導學生閱讀段落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難忘的一天為什么難忘,發生了什么事情?”,學生帶著老師的提問開展閱讀活動,使閱讀更具有針對性。但是筆者在指導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學生自主閱讀的時候很容易走神,我并沒有選擇馬上提醒或者批評學生,而是在閱讀結束后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回答問題,然后基于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如:“你回答得很好,但是老師相信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更加認真,答案會更全面。”
三、促進即時評價的多元化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即時評價過程中,教師是教學評價活動的主體,學生和教師之間是評價和被評價的關系,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評價的時候,多數傾向于糾錯,學生沒有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懼怕老師的評價。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目前的課堂評價理念和模式都在發生變化,課堂評價方式多元化,學生可以自己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且教師在評價的時候更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內心感受,使教學評價更人性化[3]。如在教學課文《貓》時,我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找到作者喜歡貓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的學生就找到了貓滿月的這部分內容,朗讀之后我要求全班學生都參與評價,有的學生就在評價過程中做出了補充,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多元評價過程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客觀需求。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突顯出來的特征顯然已經不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對課程教學評價模式的改革也成為我們的重要教學工作任務。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模式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如果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課堂即時評價,則更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只有合理、恰當地應用即時評價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樂趣和熱情,使其能夠在語文課堂中有著更加高效的學習能力。本文中筆者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分析課堂即時評價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為同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鄒士莉.關于小學語文課堂中即時評價的建議[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6(2):1170-1171.
[2]連忠友.小學語文課堂即時評價之有效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8):160-161.
[3]王慧穎.小學語文課堂即時評價優化策略[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2(20):142-14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