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偉
【關鍵詞】 新課改;寬嚴相濟;訓練;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7—0139—01
新課改背景下產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無疑使傳統的課堂教學受到沖擊并引發了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型以及課堂結構的深刻變化。新課改在改變填鴨式教學和張揚學生個性發展方面的推動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新課程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凸現新課程背景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有些教師往往脫離自身教學能力和學生認知能力的實際,在教學中筆者認為,要繼承“嚴教、實練、真抓”傳統教學方法中優秀的內容,才能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
一、教學要寬嚴相濟
學習本身是一項有目的、有任務的比較辛苦的手腦并重的勞動,教學經驗證明,天生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是少部分的,要使學生把自身不感興趣的東西變成一種興趣和愛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因為學生不學,才要去教,教本身并沒有排除強迫性。教必須以規范的約束作為基礎,嚴教才能出實效,否則教會變得耗時低效。當前,在積極倡導張揚學生個性、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大背景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脫離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只關注個別基礎好的學生,有些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一筆帶過,甚至教學目標上設定的內容都不能落實,為了營造表面上和諧的課堂氣氛,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不良習慣聽之任之,對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和作業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不能及時糾正,在課堂上只能實現教師與優等生的互動,絕大部分學生成為觀眾,甚至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事事讓學生探究,時時讓學生合作,學習習慣上放松學生,糾正錯誤上放寬學生,學習任務上放縱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在缺乏壓力和約束的條件下淡化了時間觀念和學習意識,形成了越教越散、越學越淡、越捧越亂的惡性循環。因此,筆者認為,學生是嚴教出來的,不是熱捧出來的。排斥辛苦,選擇輕松是人生來就具有的天性,因此,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設定必要的規則,嚴格施教,教學才能有效果。
二、加強學生能力的訓練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為了闡釋一個概念、原理或者分析解題過程,設置了相關的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環節,教師不斷地啟發誘導,甚至三番五次進行強調,如,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可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在作業上或試卷上仍然犯錯,學生粗心馬虎的習慣始終得不到根本扭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估了學生,以為是只要我講過了并且是我反復強調過的東西,學生就記住掌握了,忽視了教學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對能力的認識也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僅僅把能力看成是灌輸的知識和任務,而沒有把能力看成是一種解決問題時的一種行為和習慣。經驗證明,人的行為習慣靠強調和說教是遠遠不夠的,說教只能讓學生獲得一種印象,印象的東西并不牢靠,還需要長時間的打磨,才能形成學生自己的能力,在解答學科問題時會成為自覺的思維和習慣。事實上,面對基礎較差、學習意識不強的后進生,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教還遠遠不夠,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能力訓練上,只有反復的訓練,才能使知識點和能力上升為學生思維中自我的東西,訓練是時間和數量積累的一個過程,要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思維判斷和書寫展現的親自體驗實踐中逐步形成,在訓練過程中,甚至經常需要教師的現場跟蹤、現場監督的實戰訓練。
三、真抓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中一項最基礎、最重要、最實際的工作,它取決于領導的質量意識和工作策略,也就是學校領導是否在抓質量上真正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學校領導是否真正把心思用在了提高教學質量上,是否真正在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及教學手段上舍得投入。如果學校領導在提高質量上的信心和干勁與學校中抓質量的教師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用人性化的領導作風帶動教風,學校的質量就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相反,如果口頭上喊,憑口號只給一線教師施加命令,平時工作中只是在口頭上表揚吃苦教師,而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評優評先中卻把吃苦教師忘在腦后,自己把主要的心思用在學校的形象建設上,挖空心思搞表面工程,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是天方夜譚,學校要把有限的經費用于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上,使教有正氣,學有正氣,這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正確定位。領導要當好主心骨,帶好頭,捧著心抓質量,憑著良心抓質量才能徹底改變目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質量整體水平不高、質量徘徊不前的現狀。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