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關鍵詞】 數學教學;作業管理體系;作業類型;問題;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44—01
作業主要是指由教師布置,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主完成的預習或復習任務。作業在學生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
一、小學數學作業類型及價值
從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及體系來看,小學數學作業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其一,預習型作業:對尚未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預習,達到初步了解、發現問題的目的,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二,復習型作業:對知識點進行復習,或者通過特定的題目聯系達成學生在應用知識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建構,同時通過歸納題型與解題方法等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其三,探索型作業:對某一個特定主題或者非特定主題進行探索性研究。該類型作業往往結合學生之間的討論以及家庭教育,引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與思考能力。其四,能力型作業:不設定特定的方向,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數學邏輯、幾何邏輯、空間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拓展。此類作業往往需要對大量課外資料平臺的應用。
不同的作業類型在學生的知識學習以及能力培養上對應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靈活應用,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能得到有效提高,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改善,學習動力與主觀能動性顯著增強。
二、小學數學作業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作業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積極的價值與顯著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作業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教學模式。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強制”學生達成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靈活應用的目的,更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課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然而,作業的布置如果想要取得既定的結果與目標,則需要配合有效的作業管理體系。從現有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存在著部分數學教師對作業的布置與驗收較為重視,但是對于作業的管理則相對輕視的現象,具體問題則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對于作業的完成質量評價不足,缺乏對學生作業質量的監督,尤其是在質量統計上缺乏體系化建設,更多是僅僅關注學生是否完成,而對于完成質量沒有實時監控;第二,對于作業的課堂鏈接貢獻不足。部分作業單獨存在,沒有形成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尤其是在課堂的作業講解以及作業分析上缺乏貢獻。對于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解答程度不夠,沒有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第三,對于作業的管理核心認識不到位。作業并不是目的,只是教師與學生溝通及對學生評價的橋梁和手段。部分教師沒有理解作業在教學體系中的真正作用,對于管理體系建設的認識明顯不足。
三、作業管理方法及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目的以及作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認為可以以學生作業管理為核心,從如下三個方面加以改進:
首先,樹立正確的管理意識。要對作業在小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有著正確的認知。尤其是要建立管理與反饋的科學思維。只有在發揮教師作業管理主動性的基礎上,才能夠發揮學生作業的最大效能。
其次,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科學的管理體系主要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形成有效的時序管理,即按照時間的關系對學生的作業水平進行統籌管理。通過此種管理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有效監控,并對教師的教學安排與關注重點進行指導;二是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即強化對學生的作業分析,從中找到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為課堂教學奠定方向性基礎。同時,也需要以作業管理為核心依據形成對學生以及家長的反饋,通過此種模式輔助學生的后續學習。
最后,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除了上述所探討的管理制度下的基礎反饋之外,教師還應該努力構建多種反饋機制,以形成更為有效的教學依托。值得注意的是此種反饋應該與教學方法及作業形式進行有效的結合。如在學生的探索型作業管理上,要通過普及及探究結論的方式來進行反饋;在能力型作業以及預習型作業上,則需要通過學生的預習效果或者廣泛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等方式形成有效的反饋。
作業管理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長久的管理與監控過程中才能夠發揮其在學生學習中的指導價值。不可否認的是,此種作業管理需要較大的人力投入。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教研組或者教學組的方式進行統籌管理,從而幫助相關教師拉平工作量,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能夠運用在管理和教學實踐中去。
總之,作業管理容易在教學實踐中被忽視。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總結作業類型以及現階段作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對作業管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意見,希望能夠為后續的相關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