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興趣;空間;閱讀;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56—01
應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下面,筆者就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促進作用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于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 小學語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使其在情境中主動學習。如,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與雅魯藏布大峽谷有關的影像。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并結合課文提出問題,使學生在觀看影像內容的同時積極思考。而后教師詳細講解課文內容,此時學生能夠被教學內容吸引,主動配合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學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可見,信息技術的圖片、音樂等圖文并茂的教學優勢,能夠以立體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出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為學生日后學習其他課程奠定基礎。
二、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空間
語文學科有很強的綜合性,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不需要語文作為基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就是在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并通過學習語文認識這個世界。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在介紹科學、介紹動物、介紹一年四季的變化等,其中還包括一些科學家的名人事跡等內容,語文教學內容安排得可謂精彩紛呈。也正因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和多樣性特點,加之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具有很大的優勢,可有效拓展教學空間。如,學習《觀潮》一課時,課文中描述的是“一線潮”的景象,說它像“一條白線”,像“白色的戰馬”。其實錢塘江的大潮遠遠不止課文中所描寫的這種景象,它還有回頭潮、交叉潮等壯觀的景象。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可以從網絡上尋找與之相關的資源,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將知識與趣味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閱讀
網絡中有豐富的資源可供小學生學習,而學生使用網絡中的學習資源需要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目前,閱讀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需要教師采用科學且有效的措施使學生愛上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如,以《地震中的父與子》和《慈母情深》教學為例,這兩篇課文都是講解父母對子女的愛,講解家庭生活情感,教師可以借此拓展學生閱讀內容,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查找網絡中關于父母和子女情感深厚內容的文章,將閱讀延伸至課外,并且系統化地閱讀書籍,有利于學生形成閱讀意識。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教材內容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其自主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進而形成自主閱讀意識,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全面提升閱讀教學水平。
四、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師生互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語文教學中,筆者經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并且為學生的質疑創造機會,每節課都留一定時間讓學生提問題。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在課堂上學生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再加上學生個體有差異,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于提問題,有自卑感的學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這樣,就不利于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通過收發電子郵件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每上完一節課,筆者總會留下一句話:有問題發郵件給老師。平時課堂上發言很少的學生也用起了電子郵件這一工具,向老師提問題。同時,老師經常評點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提的問題,包括數量、質量,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發(發郵件)。電子郵件讓學生們更多地用“疑問”這把鑰匙開啟智慧之門。
總之,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語文教學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教學空間,加強學生閱讀,促進師生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