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樺
【關鍵詞】 物理教學;微課;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83—01
教育活動的主體是學生,生本理念的含義就是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該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很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也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阻礙。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課逐漸走進課堂,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微課教學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微課的特點
1.學習時間短。微課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微”,微課程錄制視頻時間基本上都是10分鐘以內,一般以6~10分鐘為宜。與傳統的一節課時間相比,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小,且學習形式新穎,在短時間內,學生的注意力也能高度集中,因此,學習效率更高,更容易完成學習任務。
2.教學目標明確。每個微課的主題都只有一個,其通過明了、直觀的方式給學生呈現,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一目了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微視頻與傳統的教學視頻比較,其更加精煉,主題也更明確。而傳統的教學僅關注課堂教學,知識點多且繁雜,微視頻則具有較多的優點,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微課學習,學習的目的性更強,且學習的效果更明顯。
3.課程內容獨立。從微課來看,每個視頻的課程內容都是獨立的,且每個視頻的課程都具有很強的主題性,且微課的設計也嚴格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以及教學需求設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視頻,若遇到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尋找相關的視頻針對性地學習,學習效率不斷提高。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微課教學的策略
1.科學確定微課的主題。在選定微課主題時應盡可能選擇實用性比較強的主題,確保其具有趣味性,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同時,教師在選擇微課主題時可以從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入手,當然也可以試著突破教材內容,選擇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主題,讓生活、生產與微課聯系起來,更易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與眼界。比如,教學“摩擦力”這部分內容時,教材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關于自行車前后輪所受摩擦力的問題,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且這部分內容又是教學重點。為此,筆者以這個問題作為微課的主題,以動畫分解的形式將其展現出來,逐步給學生講解。如此,學生在利用微視頻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深刻體會車輪的受力情況,更加透徹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相關知識。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預習沒有教師指導,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學生預習之后教師也對學生的預習結果置之不理,因此預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若教師通過錄制微課視頻,給學生簡單介紹每節課要學習的知識點,讓學生在預習中或者是課堂上觀看微視頻時也能與其他學生或則是教師交流,則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以教學“光的色彩顏色”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將提前制作好的微視頻發到班級微信群中讓學生提前預習。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給學生介紹了人造光源以及光源的定義以及研究歷史,在此之后簡單介紹了光的三原色以及光的色散。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里,就給學生梳理了所有的知識脈絡。在正式上課時讓學生交流:“同學們,經過昨天的預習你們對所學的內容有何疑問?”這時學生也開始積極回應:“學習了這部分內容之后,我想知道為什么在拍照時需要用到濾色鏡,有何作用?”“太陽光是由什么組成的?”“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什么決定?”......由此可見,若學生能在上課之前運用微課進行預習,必定能取得一定的預習效果,為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打好基礎。
3.引導學生有效復習。從傳統的復習來看,教師主要是以學生做課后作業、當堂練習為主,復習模式比較單一,甚至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微課的運用則能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微課運用于復習不單單是能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的內容,而且也有利于學生課后時間反復播放微視頻進行復習,攻克在課堂上未消化的知識點。以教學“電磁轉換”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將這部分內容中的電磁感應、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識點梳理成知識脈絡,并制作成微視頻,給學生透徹講解,幫助學生有效復習,復習效率不言而喻。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