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普外科患者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制定預防措施。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選取在筆者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后發生術后感染的患者40例,與未發生術后感染的患者38例進行對比研究,將其分別設定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來分析術后感染危險因素。結果 單因素分析得出,患者術后感染可能與年齡、手術性質、手術時間、手術季節、ASA分級及切口類型有關;多因素分析得出,患者術后感染可能與年齡、手術性質、手術時間、手術季節、ASA分級及切口類型有關。結論 術后感染是普外科患者術后常見問題,臨床上分析造成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制定預防措施,能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 普外科;手術;感染;危險因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R6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c)-00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 surgery and to mak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40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38 patients withou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single factor and multi-factor Logis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age, nature of operation, duration of operation, operation season, ASA grade and incision type.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may be related to age, nature of operation, operation time, operation season, ASA grade and incision type.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Key words] General surgery; Infection;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普外科是醫院最大的科室,該科室常采用的治療手段為手術治療。因此普外科發生術后感染的情況也相對較多,針對術后患者需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降低術后感染的發生,可以提高患者預后效果[1-2]。因此,臨床上針對術后感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指導醫護人員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該文主要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醫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將40例發生手術感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38例未發生術后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探討普外科患者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制定預防措施。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醫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將40例發生手術感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38例未發生術后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3:27,年齡在44~80歲,平均年齡為(62.1±2.3)歲。觀察組患者均發生手術感染情況,患者手術切口出現紅腫疼痛,并進行性加重;切口出有膿性滲液滲出;病原體檢查陽性。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0:18,年齡在45~80歲,平均年齡為(62.2±2.3)歲。該組患者未發生術后感染。該次研究病例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比分析兩組臨床資料,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造成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
1.3? 觀察指標
對比指標主要包括:年齡(>60歲)、手術性質(急診)、手術時間(>4 h)、手術季節(夏季)、ASA分級(Ⅳ級)、切口類型(Ⅲ類)、引流管數(>1根)。
1.4? 統計方法
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普外科術后感染危險因素單因素
普外科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危險因素經單因素分析得知,與年齡、手術性質、手術時間、手術季節、ASA分級、引流管及切口類型有關。見表1。
2.2? 分析普外科術后感染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s
以上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包括年齡、手術性質、手術時間、手術季節、ASA分級及切口類型,對其再進一步行多因素分析。見表2。
3? 討論
普外科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該科室在醫院組成中占有重大比重。通過手術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疾病的預后效果,對于較快促進患者康復有重要作用。普外科手術的重要特點就是需要在患者身上做適當大小的手術切口,通過手術切口為突破口對患者進行治療[3-4]。該切口的主要目的是為醫生提供清楚的手術視野,并方便手術操作。但是由于手術切口帶有一定的損傷性,因此對患者機體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比如,醫生在對患者病患組織進行切除、對切除后的機體進行組織修復以及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處理時,都會存在術后感染的危險,在以上過程中可能會使得病原菌從手術切口侵入機體,對患者造成一定傷害。其中普外科術后患者最為常見的感染就是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切口感染也是臨床上常見的術后并發癥[5]。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患者,手術切口的愈合能力會極大降低,造成患者切口愈合情況不良,嚴重手術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組織會侵犯周圍其他組織和器官,造成嚴重的全身性感染,甚至誘發患者出現膿毒血癥。因此針對普外科術后患者如此嚴重的并發癥,就需要要針對引起患者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其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而將普外科術后感染的發生情況極大降低,增強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預后[6-7]。
因此該文選取78例在醫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普外科患者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本次研究發現手術患者的年齡、手術性質、手術時間、手術季節、ASA分級及切口類型是造成患者術后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中以上因素誘發術后感染的危險性如下:①患者年齡>60歲,該部分患者機體器官功能減退,機體的免疫功能相對較差,病原菌容易侵襲機體,造成術后感染。此外,老年患者身體的耐受性較差對于身體創傷的敏感性較強,因此預后的效果也稍差,這也增加了術后感染的危險性。②急診手術術前準備不充分,病情較為嚴重,因而也容易造成術后感染。③將患者的健康狀態按照ASA分級標準確定,Ⅰ~Ⅴ級表示患者健康狀態越來越差。觀察組處于Ⅳ級的人數居多,該部分患者對存在嚴重的器質性疾病,也會加重術后感染的發生。④手術時間>4 h,手術在夏季以及手術切口為Ⅲ類的患者可以為病原菌的繁殖制造良好的條件,提高機體感染病原菌的可能性[8]。
針對以上手術感染的誘因可以制定以下措施。①術后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注意增加患者營養,增強患者體質,并注意置患者合適的體位。②術前可對患者行營養藥物護理,并及時治療患者合并性疾病。③針對急診手術患者要持續性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建立綠色通道。④夏季搜書患者需要將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在合適范圍,并將患者皮膚保持干燥。⑤Ⅲ類切口患者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降低機體感染的發生。⑥術中醫護人員要緊密配合,盡量縮短傳遞手術器械的時間,將手術時間盡量縮短,降低術后感染。
綜上所述,術后感染是普外科患者術后常見問題,臨床上分析造成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制定預防措施,能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徐永倫.探討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險性因素和臨床預防措施[J].飲食保健,2018,5(38):27-28.
[2]? 杜薇.引發外科手術后傷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0):175-176.
[3]? 徐樹軍,孟顯杰.普外科患者術后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5):67-68.
[4]? 姜高.淺析縣級醫院普外科術后切口感染因素和相關預防措施[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7):1150-1152.
[5]? 王建民.普外科術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原因及應對策略[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5):60-61.
[6]? 葛良棟.普外科消化道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2):104.
[7]? 吳峻國.普外科手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20):3102-3105.
[8]? 許琰.普通外科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的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2):90.
(收稿日期:2019-02-28)
[作者簡介] 馬世臣(1963-),男,河北撫寧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