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羅爾斯、德沃金、諾齊克以自由而平等的人為邏輯起點行進在同一條道路上,堅持正當之于善的優先性。因此,自由主義內部對羅爾斯正義理論的責難便主要集中于第二個正義原則,激進的平等主義者德沃金認為其不夠平等,極端的自由主義者諾齊克認為其嚴重損害自由。這些批評雖從根本上揭示了羅爾斯正義理論的某些內在缺陷,但并不足以撼動其在西方政治哲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羅爾斯;德沃金;諾齊克;正義;平等
中圖分類號:B018;D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6 — 0027 — 03
從亞里士多德起,西方歷史上主要存在兩種正義范疇:一種是矯正正義,一種是分配正義?!?〕近代以來,分配正義在正義問題的討論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中,羅爾斯《正義論》一經出版便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繼承傳統契約論基礎上〔2〕,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學界對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主要來自三個方向:以德沃金、諾齊克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內部陣營、以布萊特、海薩尼為代表的功利主義陣營和以麥金太爾、桑德爾為代表的社群主義陣營,以及一些理論技術上的批評。〔3〕本文將選擇從自由主義內部,對羅爾斯正義原則的缺陷進行深入探尋。自由主義者普遍對自由平等原則保持一致認同,于是,文章的重點便落筆于對羅爾斯第二正義原則的批評。在此過程中,有三個問題不容回避:第一,羅爾斯正義論的理論目標和結果之間是否是完全相容的?第二,激進的平等主義者德沃金在哪些方面對羅爾斯第二正義原則作出了批評?第三,較之于德沃金,自由至上主義者諾齊克又是如何批評羅爾斯正義原則的?
一、羅爾斯正義原則目標與結果的和離
羅爾斯正義論中,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基本結構,即用來分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劃分由社會合作所產生的利益和負擔的主要制度。在資本主義框架內,競爭性自由市場經濟必然導致不平等。羅爾斯認為這種不平等主要源自三個要素: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個人的努力與選擇。其中,自然和社會環境是個人所無法選擇,因此不應該由個人為其后果承擔責任?!?〕為了排除自然和社會偶然因素對人們生活前景的影響,羅爾斯設計了一套正義的制度結構。平等的原初狀態下,每個人都出于一種中等程度的匱乏,由于每個人都喜歡更多的而非更少的善,人們之間的合作就成為可能的和必要的。原初狀態下的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冷淡,不為嫉妒所累,是理性的、非自利的,具有一種能建立正義感的能力。在無知之幕背后人們根據正義觀的形式限制在給定的可供選擇的對象中進行選擇,經公平商討、協商一致最終選出了兩個正義原則。這種純粹的程序正義完美地排除了自然和社會偶然因素對人們自主選擇和公平結果的影響。
那么,原初狀態所產生的正義原則是如何體現公平的呢?它又是否真正如其理論設計那樣,完美地排除了自然和社會偶然因素的影響?第一正義原則,“每個人對與其他人所擁有的最廣泛的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應有一種平等的權利”。〔5〕60-61這一原則主要適用于政治領域,確保了一種形式上的平等,即每個公民,不管其階級、地位、出身、種族、性別有何差異,都享有平等的自由權利和義務。人們的普遍質疑主要集中于相繼提出的第二正義原則,“社會的和經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他們:1.適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機會公平平等的條件下職務和地位向所有人開放”?!?〕83-84
首先,就后半部分來講,實現了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過度轉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位在形式上為所有人開放,但由于資源的最初分配總受到自然和社會偶然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實質平等,在前途為才能開放之外,用機會公平平等的原則進一步加以限定,從而使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擁有同等的機會進入有利的社會地位。然而,即使可成功排除社會偶然因素,但仍難以克服諸如能力和天賦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于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羅爾斯訴諸于第二正義原則的前半部分,即差別原則。那么,差別原則是否可以成功實現羅爾斯理論預期呢?答案是否定的。差別原則主張通過給予那些天賦和出身較低的人以較大的利益,來彌補由自然偶然因素所所造成的不平等。在羅爾斯看來,出身和天賦的不平等是不應得的,應當把它當作一種社會共同資產,那些先天有利者,不論他們是誰,只有在改善那些不利者的情況下從他們的幸運中獲利?!?〕104然而,在實際政策結果中,羅爾斯對最不利者的界定標準與其本意卻是和離的、非對稱的:以財富和收入的某一最小平均值為界定標準并不能實質性地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可能致使某些應得的錯位和對部分懶惰者的縱容。
二、德沃金對羅爾斯差別原則的批判和超越
羅爾斯期望達到一種實質平等,而這種平等實際上需要以一種不平等為前提,即對那些先天有利者和先天不利者使用不同等的尺度。也就是說,為了實質平等,形式平等需要被打破?!?〕然而,這種致力于事實上的平等原則是否真的可以采用?在這一問題上,德沃金持反對看法,他認為羅爾斯的第二正義原則并沒有達到事實上的平等待人。首先,德沃金認為羅爾斯的“差別原則”在界定最不利者時,存在過多的隨意性,并不能真正彌補由于自然偶然因素對個人造成的不平等。在任何情況下,它都是依賴于某種經濟上的神秘平均數或代表性成員來表示的群體。〔7〕120-121也就是說,這一結果僅考慮社會基本善,而沒有將自然基本善納入其中,并不足以對那些智力或生理天生存在缺陷、卻不構成生活最差者的群體作出任何反應。雖然羅爾斯肯定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極其重要的,要對那些先天不利者根據平等原則所描述的規范予以一定補償。然而,根據“差別原則”,基本善的分配應當平等對待每一個人,這就意味著處于某一收入或財富基準線下的人們,不管是健康(天賦較好)還是殘疾(天賦較差),一律將得到同等的基本善的分配。但較之于那些有利者,那些不利者在現實生活中還需承擔額外的負擔,比如殘疾人需要花費額外的費用來支付醫藥費、緩解殘疾帶來的痛苦。其次,對于德沃金來說,平等從原則上說是一個個人權利問題,而非群體處境的問題。它需要對每個具體個人的偏好、需求等做出判斷,以便給予作為個人他們所有權得到的東西。而羅爾斯的差別原則將公平與某個階層相掛鉤,從而忽視了人們生活和選擇的多樣性。
其次,德沃金認為羅爾斯差別原則僅關注那些最差者的處境,是不正義的。一方面,差別原則僅關注那些收入和財富處于最不利者地位的處境,而忽略了由此可能給其他人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羅爾斯并沒有明確考察這種最差處境所形成的原因,沒有在選擇所致的不平等和非選擇所致的不平等之間做出區分。羅爾斯希望差別原則能夠克服自然和社會偶然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但是它不僅沒有帶來事實上的平等,反而還削弱了個人努力和選擇的正當效果。這種情況顯然也不是羅爾斯愿意見到的,因為他強調原初狀態中人的正義能力,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最后,對于德沃金來說,政治共同體應致力于消除或降低人與人之間在人格資源上的差異和因無情運氣所導致的不平等,如致力于改善身體殘疾或沒有能力獲得基本收入的人們的境況,但不應致力于減小或彌補人格差異及由選擇的運氣所造成的差距,如昂貴的嗜好、遠大的報負等。不可否認的是,為了排除這些不應得,國家必須用不信任的眼光在弱勢群體和潛在的欺騙者之間進行甄別。而弱者為了打消這種不信任,必須主動揭示屈辱,證明自己的確受害于那些被動劣勢,這勢必會損害公民之間的團結、友愛,導致不信任、羞恥和侮辱?!?〕103總體上講,德沃金強調每個人幸福生活的同等重要性,以及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兩條原則是值得肯定的。那么,究竟是德沃金的資源平等還是羅爾斯的差別原則能夠在基本善的分配上實現更為實質性的平等?這一問題并不能事先予以說明,它有賴于環境。
三、諾齊克以權利對抗平等
羅爾斯認為正義意味著平等,任何不平等都應當被糾正。但諾齊克認為正義意味著權利,人的權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企圖侵犯個人所有權的行為都是不正義的。在此基礎上,諾齊克提出了他的持有正義,只有在同時滿足獲得和轉讓原則時,才可以說某人的持有是正義的。但將這兩個原則運用到實際中時,我們會發現并非所有的實際持有都滿足這兩個正義原則,于是,這就需要運用“矯正原則”來矯正對前兩個原則的違背。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原則卻是不易實行的。按諾齊克的看法,只要某一持有鏈條的一環節是不正義的,則后面所有環節不管其是否正義都不能稱的上正義。〔9〕158
諾齊克對羅爾斯的批判主要主要涉及三個方面:首先,諾齊克認為羅爾斯的差別原則是一種非歷史的模式化原則?!胺菤v史的”意味著它僅考慮現在接受者持有什么,而不考慮這種持有所形成的歷史原因?!澳J交币馕吨仨毎凑战y一的、確定的標準進行分配,用公式可表示為“按照每個人的...給予每個人”或“按照...分配”。籃球明星張伯倫一例告訴我們:任何模式化的分配正義,如果不去不斷干涉人們的生活,原有模式是很難一直維持的。只要人們自愿選擇其活動,某種原則所贊成的模式都將轉變為它將反對的模式。因此,如果為了維系某一模式,必須禁止人們進行自愿轉移,或強行將一些人的資源轉移給另一些人。諾齊克認為,羅爾斯的差別原則恰恰屬于這種模式化的分配正義,〔9〕173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實質平等,它使再分配(除矯正不正義的再分配外)成為必需,這意味著對他人行動或勞動的(部分)所有權的擅自利用,嚴重侵犯個人生活的選擇和自由,違背了道德邊際約束。
接下來,諾齊克對羅爾斯產生正義原則的社會合作提出質疑。合作是人們生活更好的必要條件,但過程中所存在的利益分配沖突有必要正義原則來調和?!?〕4但諾齊克對此表示疑問,難道沒有社會合作,社會正義就無跡可尋了嗎?事實是,在非合作狀態,各方對自己的權利和應得都很清楚;反而合作狀態下,由于無法清楚劃分參與合作各方的貢獻和應得,使得公平劃分利益成為分配正義的問題。因此,羅爾斯差別原則只適合于合作狀態,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再者,即使社會合作可引出分配正義,諾齊克認為羅爾斯也并沒有明確區分所要分配的利益是由合作增加的利益還是合作中所產生的全部利益總額。根據羅爾斯差別原則的內容看,所要分配的利益主要指向全部利益總額。因此,這種利益劃分顯然不會取得那些進入合作體系的各方的一致同意?!?0〕普遍認為才智較低者無疑才是普遍合作中最受益的一方,而差別原則卻仍以正義的名義再次促進那些最不利者的利益,使得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得利。那么,這是否對那些才智較高者公平呢?他們是否還會自愿加入這種合作?羅爾斯認為每個人的幸福都依賴于社會合作,如果沒有社會合作,個人幸福將無從談起。但這一回答顯然并不能夠成使才智較高者讓利的理由,只能說是為社會合作提供了依據。
最后,諾齊克對羅爾斯的“反應得”理論提出了批判。諾齊克從權利出發加以反對,主張人的天賦都不是任意的,人對天賦擁有權利,對來自天賦的東西自然也擁有權利;并認為羅爾斯將天賦作為一個自由聯合體的共同資產,暗示了對天賦征收人頭稅的合法性。羅爾斯將人的優越性很大程度上歸咎于幸運家庭和環境,一個人愿意做出多大的努力在于受到他的技能、天賦和可選擇對象的影響?!?〕104諾齊克認為羅爾斯這一觀點將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歸因于外在因素,成功否定了人的自主行動和努力。
結論
自由主義內部,在處理自由與平等關系問題上,左派堅持只有公平才符合社會正義的理想;右派堅持個人權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羅爾斯試圖在兩派之間進行調和,第一正義原則主張自由優先——相應于自由,第二正義原則即機會公平平等和差別原則——對應于平等??梢哉f,羅爾斯正義論不僅表現出自由主義傾向,而且也包含一種平等主義傾向。〔11〕那么,這種調和是否成功?德沃金和諾齊克分別給出了回應:德沃金認為羅爾斯對自由優先性的強調影響平等和正義的實現;諾齊克認為對最少受惠者的偏愛是沒有道理的,致力于事實上的平等將侵犯人們的自由權利??傊?,羅爾斯正義論雖遭受各種各樣的批評,但這并不影響它在我們研究社會正義和平等問題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何懷宏.報的正義與分的正義〔N〕.中華讀書報,2018-10-10(009).
〔2〕廖申白.《正義論》對古典自由主義的修正〔J〕.中國社會科學,2003,(05):126-137+208.2003.1.
〔3〕萬俊人.羅爾斯問題〔J〕.求是學刊,2007,(01):14-23.
〔4〕姚大志.羅爾斯正義理論的道德基礎〔J〕.江海學刊,2002,(02):37-42.
〔5〕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3.
〔6〕王立.平等的范式〔J〕.社會科學研究,2008(04):65-73.
〔7〕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論與實踐〔M〕.馮克利,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8〕金里卡.當代政治哲學〔M〕.劉莘,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4.
〔9〕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9.
〔10〕姚大志.以權利對抗平等——評諾奇克的資格理論〔J〕.學習與探索,2016,(04):15-21.
〔11〕高景柱.自由主義平等觀的譜系——對德沃金與羅爾斯、諾齊克平等理論親疏關系的重新定位〔J〕.學海,2011,(03):113-119.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