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程 胡曹穎 王佳琪
【摘 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一些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也隨之發展起來,而其中最活躍的就是校園網絡借貸,該借貸平臺的手續方簡單方便深深的吸引了一些急需錢的大學生,但也因此給了一些不良平臺鉆空子的機會,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現象。本文主要是借助于行為金融學角度來來分析大學生非理性校園貸款消費行為背后的成因,主要是從過度自信、模糊性規避、時間偏好不一致、從眾效應等四方面進行分析,從而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校園貸;行為金融學;大眾效應;過度自信;消費觀念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也隨之發展起來,而且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也逐漸進入校園,一些不法分子也開始借助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來騙取心理還不太成熟、禁受不住誘惑的大學生,從而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響。不良的網絡借貸逐漸進入學校,有可能會造成以下不良影響:一是使得現在的大學生養成了不健康的消費觀念;二是由校園貸引起的“暴力催款”也會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使其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三是有的學生可能為了償還債務鋌而走險,從而做出違紀違法的事情;四是有可能造成大學生個人信息的泄露,如“裸貸”事件。如今校園貸引發的“裸貸”與“暴力催款”問題嚴重,所以想通過分析其成因來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消費觀念,認識到合理消費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二、現狀
自2009年以來P2P及各類平臺經營校園貸的模式迅猛發展,由于大學生沒有固定經濟來源、對社會缺乏一定的認知,往往容易被騙。而且近幾年據可查的校園貸詐騙案件每年多達幾十起,尤其是近幾年里幾乎平均每月曝出2-3起,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并且隨著校園貸的不斷發展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如:“裸貸”與“暴力催款”等問題。我國從2016年起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整改,市場監管也不斷加強,因此互聯網絡借貸平臺雖有所改善,一些網貸企業數量有所減少、質量也有所提高,但由于大學生消費群體龐大且大學生沒有固定經濟來源,所以仍為一些不良的互聯網貸款平臺提供了可乘之機,所以網絡借貸市場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三、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一)過度自信
很多消費者在貸款時,過于相信自己能夠及時還款,并且為了滿足當前的消費而產生過度消費的行為。而目前的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相當于一只腳踏進了社會,由于剛高中畢業心理不夠成熟,有時會受到社會中的一些不好的風氣的影響,從而使得一些大學生會產生盲目攀比、盲目追求潮流的心理,導致他們產生一些非理性的消費行為。而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非理性消費行為就需要大量的錢,他們知道自己這是非理性的行為,所以不會找父母要錢,而校園貸的手續簡便、不需要抵押物、能夠及時到賬,非常符合這些大學生的要求,因此這些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去借校園貸。他們在借校園貸時,認為下個月父母給了生活費就能把貸款還了,他們過度自信自己能夠及時還款,從而導致他們越來越放松對校園貸的警惕,忽視校園貸的風險,產生過度消費的行為,長此以往使得他們貸款的金額越來越多,從而達到無法償還的地步。
(二)模糊性規避
是指當事人在進行決策時會自動忽視該事件的不確定性即風險。也就是說當事人在做出決策時,他們往往會以自己已知的概率作為依據,而回避非確定的概率。在校園貸貸款過程中,大學生認為自己在下個月父母給了生活費后一定能夠及時還上貸款,即認為自己及時還款的概率很高,而還不上貸款的概率很小,因此他們就從心理上回避貸款還不上款的不確定性。
(三)時間偏好不一致
在現實生活中的消費者總是人為當前消費比以后消費更有價值,所以大部分大學生都會選擇先消費后付錢,認為同樣的財富消費,當前消費比未來消費所帶來的價值會更高。校園貸正好滿足了大學生當前消費所需資金的需求,所以目前的消費模式逐漸從有多少花多少,變為超前消費的消費模式。而“校園貸”網絡平臺的興起促使了這種消費模式的形成,并且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響。大學生是消費市場的的主要主體之一,而且目前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心理不成熟,所以常常經受不住誘惑導致其盲目消費,所以大學生為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提供了極大的盈利空間。
(四)從眾效應
也叫羊群效應,是指消費者的個人消費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從眾心理”。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歷,所以有的大學生心理還不夠成熟并且他們是住校的群居生活,所以很容易受到周圍同學消費特征的影響,引發其盲目從眾。有的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盲目的消費需求,就會去尋求一些來錢的途徑,而校園貸手續簡便、來錢快、貸款期間利息極低,校園貸平臺所有的特點都滿足大學生的心理,因此一些大學生將來錢的途徑轉向校園貸,而大學生會受其周圍同學的影響盲目從眾,導致他們會盲目的跟隨周圍的同學在急需錢時借校園貸,這就是校園貸平臺越來越多的原因。
四、政策建議
(一)政府方面
一是建設完善全國性大學生征信體系。目前有的大學生常常通過另一個借款平臺借的錢來償還以前在其他借款平臺借的錢,這種現象時有發生,主要是因為我國關于大學生的信用的測度體系不完善,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建立完善的全國征信系統;二是我國相關單位部門應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力度,規范校園網貸,明確借貸費用的限定范圍,提高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的進入門檻,禁止該網絡平臺以極低的貸款利息來誘騙大學生進行借貸。
(二)高校方面
一是高校應加強金融方面風險防范的宣傳和教育,從而使得學生對于金融知識及其風險有一定的了解防止被騙,并且通過相關金融知識及風險防范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學生對于消費金融產品有正確的認識,從而使其能夠在市場中進行理性的選擇;二是高校可以通過加大學生獎學金、助學金的扶植力度,使其有困難的學生能夠有多個獲取資金的渠道,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擺正消費心態。
(三)學生自身
大學生應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亂花錢,不盲目攀比,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提高獨立自強的意識,清楚的認知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和從眾消費的觀念是不對的。而且大學生還應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防止自己的身份信息泄露,學會保護自己。
【參考文獻】
[1]佚名. 基于行為金融學視角的“校園貸”成因及對策探究[J]. 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 2019(1):244-244.
[2]黃琦.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現狀研究[J]. 中國市場, 2017(4):66-67.
[3]諸丹妮, 時玥, 夏曉蘭,等. 大學生網貸現狀與問題研究——以南京江寧區為例[J]. 經營管理者, 2017(29):57-58.
[4]侯榮燦. 新形勢下校園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武漢在校大學生網貸的調查[J]. 財經界(學術版), 2017(2):152-153.
[5]陳小林, 劉麗明. 基于P2P平臺的大學生網貸現狀與防范研究[J]. 現代交際:學術版, 2017(12):21-21.
[6]邵翌晨. 互聯網金融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7(1):40-42.
[7]田曉江. 基于行為金融學視角的小額信貸研究綜述[J]. 時代金融, 2016(18):318-319.
[8]毛文華. 民間借貸瘋狂的背后——基于行為金融學視角[J]. 商業文化(下半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