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竣鳴
【摘 要】隨著越來越多的會計師事務所被牽連到公司財務造假案件里,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問題再次被大眾熱議。許多方面原因的導致審計質量問題的產生,主要有行業競爭壓力,事務所的質量控制模式問題,注冊會計師水平以及被審計單位配合程度。對于審計業務質量問題的凸顯,為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還需要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監管部門以及被審計單位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問題;風險防范
一、研究背景
近幾年,隨著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不斷擴張和合并,同時外部監管日趨嚴格,導致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問題不斷增加,受到的監管措施也顯著增加。利益相關者與事務所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顯現,。據證監會網站顯示,2018年以來就有6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處罰,合計罰款約2300萬元。而被罰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未勤勉盡責,存在虛假記載。因此,審計質量問題應當得到會計師事務所的足夠重視。本文通過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問題成因進行分析,來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希望能夠幫助會計師事務所增強審計業務質量控制和內部管理。
二、審計質量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審計行業價格競爭激烈,執業質量不高。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企業融資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更多的企業需要進行年度審計、專項審計等各類型審計業務,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也不斷增大,數量日益增多。為了擴張業務,會計師事務所不惜壓低價格承接業務,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審計過程流于形式,審計結果缺乏判斷,最終導致審計質量問題。
據中注協網站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共有9055家,而上市公司只有3500多家。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項目時會出現激烈的價格競爭,審計收費降低,但為了保持利潤最大化,自然就會以降低審計質量為代價,減少審計程序,縮短審計時間,減少人員投入,甚至有時對發現的重大風險選擇不做調整、不予披露,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二)會計師事務所權限過于集中,程序不嚴格,業務質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為降低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簡化分配制度,我國大多數事務所都是以合伙制的形式存在的。這種存在模式意味著事務所的主要權力集中在少數幾個合伙人手中,它的優勢在于自由,最大的缺陷也來源于自由。權力的集中使得許多制度流程得以簡化,但正是由于這種簡化,使得其缺乏基本的管理與治理制度,成為少數人決策。為了業績和利潤考慮,管理者無限制的承接業務,沒有考慮到業務的處理難度以及后續可能面臨的風險,沒有與項目負責人充分溝通,對于業務實際進展情況不了解,以至于與項目人員產生矛盾分歧,影響事務所工作的有序進行。
此外,合伙人的權利過大,沒有有效的執行內控制度,沒有形成相互制約的管理體系。所以,質量控制的不完善和沒有有效執行,也是降低審計工作質量,加大審計風險的關鍵因素。
(三)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較低,缺乏職業謹慎性和必要的職業道德。
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資源是注冊會計師,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謹慎性直接決定審計工作效果,然而,當前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良莠不齊,并且每年年審時還會招聘很多實習人員,這樣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就無法得到保證。
同時,在缺乏勝任能力的情況下,無法保證執行完整的審計程序,無法保持應有的職業判斷,無法保證工作效果。而且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缺乏專業能力,也無法積極參與到各方面管理活動中,嚴重影響工作的公正性與可靠性。
(四)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失效,管理層缺乏誠信和必要的配合。
被審計單位一般都會有較完善的內控制度,但是內控制度有效執行,并能防止、發現和糾正重大錯報,是大多數被審計單位無法做到的。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缺乏誠信,為了調節利潤,與關聯公司串通舞弊,并且將造假的證據做到以假亂真,會計師可能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后,未能發現舞弊導致的錯報,會直接影響審計報告的質量。
對于審計人員來說,最頭疼的是被審計單位的不配合,對于審計資料的檢查和詢問,會選擇一問三不知或者避重就輕來回避責任,甚至對于重大事項選擇拖延、掩蓋,這些都會對審計效率和效果產生影響,事務所沒有對其進行合理的審計監察,不能保證信息真實性與準確性,導致出現審計質量問題。
三、審計質量問題的防范措施
基于上述所分析形成審計風險的原因,需要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來防范和應對審計風險。
(一)加強行業監管,增加法律約束,提高執業質量。
會計師事務所如果惡意壓低審計收費或出具虛假審計報告,不僅會導致自身審計風險增加,同時也會對社會公眾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對整個行業的審計質量形成惡性循環。但是,我國目前對事務所的監管機制還不完善,只有中注協對事務所進行業務質量抽查,抽查比例較低,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因此,建議相關監管部門設立流動檢查部門,在事前進行足夠數量的抽查,同時在突發事件上能夠及時處理,達到事前事后的有效監督。
(二)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健全的質量控制制度并有效執行
我國2006年頒布的《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控制》,會計師事務所應明確質量控制的目標,完善質量控制制度并確保有效執行。合伙人應當適度的行使管理職能,比如在業務承接時,要考慮具體業務的實質風險,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保證高質量的完成審計業務。
(三)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和專業勝任能力
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資源就是審計人員,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勝任能力,直接決定了審計風險和審計質量的高低。對于不是相關專業,也沒有相關證書的人員,建議在招聘時就從嚴管理,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在前期多進行工作指導和復核,使其樹立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職業操守。
(四)被審計單位應設計和完善內部控制
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發現防止并糾正重大錯報。被審計單位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這有利于財務部門管理的規范,也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加強雙方配合度,更有利于降低審計風險。針對被審計單位不配合引起的審計風險,應及時和項目合伙人以及被審計單位高管人員溝通,保證審計程序能夠順利實施,降低審計風險。
四、結論
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問題,一方面是對業務約定不合理的表現,這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自身利益密切相關,使用者可能會由于不真實的審計報告進行產生不當決策,并因此遭受損失;另一方面,社會公眾也會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缺乏信賴,對事務所的聲譽產生懷疑,甚至影響審計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總而言之,審計質量問題的防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進而打造良好的審計環境。
【參考文獻】
[1]鄒巧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應對與防范[J].商業現代化,2013(20):171-172.
[2]姜麗.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商論,2017(04):151-152.
[3]程之議.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5):20-23.
[4]宋曉燕.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11).
[5]馬娟.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管理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6(19).
[6]陳建峰.淺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J].全國流通經濟,2018(2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