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瑤 肖雅萍
【摘 要】伴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和智能化的強力崛起,人類早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新媒體作為這一時代的新興產物,其互動性、時效性和便捷性等優勢正在逐漸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高校是日常大學生的聚集地,借助新媒體這一廣闊的平臺進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工作是當下高校管理人員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本文借助于分析新媒體的特點,以及與高校管理結合的有利條件,進而提出新媒體與高校管理相結合的辦法。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管理;創新與改進
一、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是一種在新興技術支持下的一種較為寬泛的概念,是一種媒體形態。新媒體利用互聯網、無線通信或是衛星等渠道,通過電腦、手機和數字電視等終端,向用戶傳遞信息、提供娛樂的一種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新媒體相較傳統媒體具備交互性、便捷性、即時性等特點,而其在技術、形式和核心理念上與傳統媒體也有較大的區別。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其具備傳播更新速度快、成本相對低廉,內容量相對更為豐富。新媒體不單具備傳遞信息的這一功能,并且將實時、互通加入其中,在數字化載體之下進行信息呈現,滿足了當下人對于信息的需求。當前,新媒體應用已遍布人們的生活,如微信、微博、抖音、移動電視、網絡游戲等。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管理的有利條件
(一)依托平臺建立更加穩固的管理網
隨著高校大學生對于新媒體載體的以來程度越來越高,一些新媒體平臺也隨之躍升出來,如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平臺、抖音等直播平臺。學生的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表達,或不愿表達的想法和問題,常常通過這一類虛擬平臺進行表達,高校管理者和班級的輔導員可以借此平臺把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校園輿論,并在第一時間進行預警或干預。依托這些平臺,管理者既可通過發文、鏈接和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的思想,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學校思政建設和網絡文化建設提供保障,也可為學生進行服務,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學生在生活、學習、就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難題,并對學生予以解答或解決,從而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為學校更好更快的提供助力。
(二)利用個性、專業化定制,設定符合不同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
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是能夠針對于不同年齡、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設計并傳播不同的信息,在新媒體時代不同類型的人群也會根據自身特點和愛好組成不同的群組,這便給高校因材施教、因人施管提供了有利條件。高校管理人員依據不同的群組可以安排不同的指導教師,對相關的同學進行指導和管理,在教學管理中,也可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興趣進行分類管理,使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提升管理效力。管理者可在平臺上對不同的群組根據其特點發布不同的信息,對于平臺上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三)借助新媒體,創新宣傳模式,搭建高校網絡輿論主陣地
相較于以往報紙、海報、主題班會等宣傳方式,當下新媒體具備資源豐富、渠道廣闊、手段多樣的特點,利用其多元化的平臺和各式各樣的宣傳手段,如:網絡推文、短視頻、動畫等貼近當下大學生的網絡性媒體形式,對高校思想政治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借助于校園網、學院網站、班級微信、QQ群,以及微博的多級聯動,使宣傳體系更為立體,更有穿透力。高校始終堅持黨對新聞輿論的絕對領導,堅持黨媒姓黨的原則,在高校新媒體的導向方面始終體現黨的意志和主張。依托新媒體平臺將高校的輿論陣地搭建完善,利用新媒體整合資源,推動創新,不斷鞏固壯大。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管理的不利因素
新媒體強大的功能性和開放性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傳播的廣度大大擴散,但同時也使得學生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受一些外在包裝或是夸大事實的影響,導致信息失真,學生的立場受到媒體的影響,長此以往甚至會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對真實信息的判斷和思考。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這種手法來鼓吹、游說青年學生走向偏激的思想,朝著錯誤的方向走下去。
另外,由于平臺的建立,使得學生的交流更容易封閉,學生出現情緒和思想上波動時,學生的第一選擇是在平臺上進行傾訴或宣泄,而并非向教師和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在發表的過程中一些較為敏感或情緒化的文字、圖片或視頻,一經發酵或鼓動很容易引發不知情的學生發生群體事件。還有一些平臺,利用學生散布假新聞、假消息,事態嚴重的會引發學生的恐慌,進而威脅校園穩定。
其次,因為新媒體的載體為網絡,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往往吸引學生不能自拔,養成依賴心理,尤其是當前的網絡游戲。當前的網絡游戲不僅可以滿足娛樂需求,同時也可以成為社交軟件,玩家可以在其中相互交流,許多學生正是因此而沉迷于其中。學生長期沉溺于此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同時會產生幻想,認為只有在虛擬世界中的交流是真實的,認為在虛擬世界中才能找到自我。長期的沉迷導致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價值觀的培養都會受到較大的沖擊和扭曲,嚴重的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管理的創新與改進
(一)依托新媒體,搭建學生管理與交流平臺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當下高校學生管理者應當結合數字化和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具備新媒體思想和意識,借助于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依托當下學生主流使用的QQ、微信、微博、抖音等軟件,搭建學生的管理和交流平臺,立足此平臺加強學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教師了解學生,提高學校的整體競爭力。
(二)利用新媒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利用新媒體資源廣泛,具備將動畫、視頻、圖片及文字等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的特點,使高校大學生更為直觀和形象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具備很強的交互性和開放性,與學生更為貼近,借助于學生一些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將思政教育內容加入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多理解、多思考,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借助新媒體建立起信息監控及發布平臺
隨著新媒體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日常獲取信息和傳遞想法及表達態度的主要載體,高校對于有害、不良信息的監控也需要借助于新媒體的力量,通過對于平臺上來往信息的監控,截獲外界傳遞給學生的有害信息,并及時刪除,若信息已經被學生接收或擴散,則需要高校管理者在第一時間進行正確信息的發布,并對學生加以引導;面對學生發布的帶有情緒或表達態度和想法的信息,高校管理者則應當予以重視,發現問題的根源,解決并予以追蹤,保證事態平穩不發酵。
對于信息的發布高校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信息發布平臺,掌握話語主動權,在重大事情或重要時間節點發生時發出正面、積極地聲音,對學生做好正向引導,防止學生被不法勢力或有企圖的群體所利用。在日常的教學與管理過程中,高校可借助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網絡平臺向學生及家長發布校內有關信息,第一時間內將信息擴散出去,避免因信息蔽塞而造成一些事件的發生。借助于微信公眾號內的板塊,高校也可將一些流程性、事務性的操作添加在里面,從而節省學生的時間,提高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
五、結語
綜上可以發現,新媒體的發展為高校管理提供了豐富的有利條件,但因網絡和信息化的發展,也為高校管理帶來了不少的挑戰。利用有利條件,努力克服存在的不利因素,整合資源,為新時代高校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助力。
【參考文獻】
[1] 李杰.新媒體時代高校班級管理創新性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187.
[2] 呂麗娜.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81-82.
[3] 朱愛華.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方法的創新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12):7-8
[4] 李陳亞.新媒體在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實踐應用[J].中外企業家, 2017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