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林 陳浩 陳茜 李志航 韓正陽
【摘 自】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專業設置傳統化,不能適應“一帶一路的發展”訴求。面臨當代社會發展的全方面、高質量、高素質需求,文章將討論基于互聯網平臺,面向大學生群體,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依據大學生及企事業單位用戶提供條件匹配方式,淺談構建一個技能實踐雙向平臺的小程序的構思。
【關鍵詞】大學生;技能;就業;小程序;前景
“技能”是指所修專業掌握的學業知識或業余興趣愛好。大學生經過嚴格的理論學習能夠全面系統的知識構架和方法,但缺少實踐空間,從而導致了普遍的不適應。從“學校人”向“職業人”過渡,成為了適應就業現狀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
技能實踐平臺的而建設可以彌補這一缺口,大學生通過小程序(平臺名稱:Myskill小助手)展現技能從而得到校內或企事業單位實踐機會或者在平臺通過條件篩選己方感興趣領域進行學習,雙向技能交流,純粹技能水平的交流,各有需要。
一、互聯網+當代大學生技能實踐平臺建設可行性分析
(一)行業分析
《2018年大學生就業報告》i 近日出爐,報告公布了各專業的就業中的專業對口率,其中61.22%的人表示其所學知識與工作契合度不高,調查指出完全對口率不到一成。就業市場需要的人才類型日益趨于全方面化,如何適應就業前景成為大學生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文章所論述平臺有相關聯系的行業有技能培訓行業和人才招聘行業。
技能培訓行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培訓行業主要具備六方面的弱勢:第一,培訓機構的發展缺乏合理性和規范性,沒有一套標準來為機構評級。往往,培訓機構具有較低的進入屏障,相應其發展空間也受到一定限制。第二,供求不匹配,技能培訓行業師資力量、涉及行業領域及教學環境受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第三,缺乏專業性,市場上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及各類技能教授,導致培行為的不規范,自我研發能力亟待改進。第四是同質性,包括用戶群體的同質性、技能培訓課程的同質性、不同專業領域的同質性、授課教師職稱的同質性。第五,培訓機構缺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第六,培訓行業內部人員高度離散,機構的高管人員通常以自己為利益中心保障切身利益,而對群體有較小的依賴性。同時,培訓行業一般的規模較小,不單獨設置主管部門。
文章論述的技能平臺區別于一般培訓機構,該平臺沒有實體化的機構中心,只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作為橋梁來實現資源配置。技能平臺首先在大學生范圍內推廣,以更少的錢換取更高的價值,通過平臺的搭建,它能較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交易雙方信息不對外公開,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不僅能方便快捷的達成目的,還能使雙方實現利益最大化。如何更好的解決資源配置的問題也即是文章提出的出發點。
人才招聘行業:大體上,我國企業的人才市場日漸規范,逐步走入市場化階段。招聘信息通常以組織人才招聘會的形式發布,輔以各類社交媒體推廣。企業挑選就業者標準是自我介紹以及簡歷陳述,缺少對于就業者所涉及領域和專場的認知即也引出信息不對稱、招聘理念陳舊、招聘標準不合理、總體招聘程序和規劃不足,以及新《勞動合同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文章構建的平臺另一功能即是為企業輸送優秀的在校大學生資源,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可以更快熟悉企業的途徑,也為日后企業招聘人才提供一個參考標準。
(二)市場分析
平臺就具備不同技能的大學生群體的資源配置和人才招聘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都做出了改善。專業技能培訓依靠國家不斷鼓勵再教育,以及廣闊市場帶來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得培訓機構領域蓬勃發展。隨著培訓機構在市場上的完全競爭,各種培訓機構不斷出現在市場上,也帶來了各種問題。市場對于培訓準入門檻較低,機構迅猛發展的同時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或是盲目夸大師資力量、教學硬件、資源不足,學費昂貴或是降低培訓質量,牟取暴利收取高額費用。部分學校沒有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學資源不足,教師與現實不符,學費昂貴,由此牟取暴利。
文章論述的通過平臺的構建,為掌握不同技能的人才搭建聯系方式,不同技能的人可以通過交換或者給予報酬來換取所需,并支付一定中間費用。通過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方案和措施,在保障網絡平臺構建的安全性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整合資源、配置資源。
二、互聯網+大學生技能實踐平臺特點分析
文章理念是減少畢業即面臨的就業壓力,讓技能和空閑時間轉化為收益,提供實踐機會,增強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自信,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大學生在校園內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1)使社會上的資源利用最大化,實踐專業知識。
(2)不局限于單純的技能交換,企業入駐平臺將設置崗位人才訴求。
(3)信息對稱性。
(4)集性價比與交友功能于一身。
三、互聯網+大學生實踐平臺的可實施性分析
(一)企事業單位是否愿意合作并發布用人信息
現階段公司招聘實習生和短期基礎崗位需求都是通過小范圍信息進行推廣。求職者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這個平臺會先行挑選求職的在校大學生的個人信息,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實性,企事業單位可以有選擇性的針對學校或者專業,發布訴求,直接與學生或學生組織進行聯系。有利于用人單位發現優質勞動力。
(二)學生是否有通過平臺求職和學習技能的需求
大學生目前普遍存在實踐技能知識的缺乏和鍛煉,進而導致無法滿足所應聘企業的訴求。需要一個有保障的短期工作機會和方便快捷的學習技能的平臺,從而培養其對不同崗位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親身感受,提升創造能力。
四、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分析:通過網絡平臺的搭建,從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覆蓋的技能培訓的范圍廣、選擇多,且能在大學生之間廣泛推行。在成本方面,管理需要的人力少,平臺構建完成后即可后臺自動運行。沒有固定人員及生活消費支出,節約成本。在市場需求方面,對于大學生來說,技能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平臺主要在大學生范圍內推廣,方便快捷,更能貼合大學生的需求,未來前景良好。
劣勢(Weakness)分析:大型的網絡技能培訓平臺在目前的市場需求量中比重不大,同時也需要市場信任度的支持。另外,要考慮在該平臺中的價格及利潤的分配對實體機構中心的影響和產生的矛盾等。
機會(Opportunity)分析:目前大學生群體是一個較為看好的消費群體,立足于大學生的需求,旨在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優勢,目前人才市場和企業對應聘者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而現在的技能培訓機構存在了許多問題,通過重新整合利用大學生之間的資源來實現消費需求。發展空間和未來前景值得看好。
威脅(Threat)分析:在運營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外部威脅。市場競爭強,行業競爭者多。在市場趨于成熟后,對于市場的占有問題是面臨的外部威脅之一,同時在依賴外部合作的經營體系下合作方的討價還價也會對收益造成威脅。
五、互聯網+大學生技能實踐平臺的戰略規劃
文章立足于有一定能力大學生群體,力圖為大學生尋找實踐實習的機會,幫助大學生提升自身技能,了解未來行業發展,培養行業所需的實操性技能。同時,方便企業尋找優質勞動力,在一些基礎的工作上,降低勞動力成本。為兩方提供便利。
(一)短期戰略規劃如下:
1、取得政府政策支持,在相關領域給予一定效益,降低平臺運行風險。
2、初步打開校園市場,先以天津市高校為試驗地點,大力宣傳平臺的便捷性以及平臺的可信賴性,鼓勵更多的大學生通過平臺鍛煉技能。
3、聯系用人公司,法律機構等相關單位及學校,核對流程以及相關的運行規則,確保平臺信息的真實性,及雇傭關系的合法性。
4、崗位的設置優先匹配或者推薦專業對口的人才,建立評價體系,提高勞動力質量。
(二)長期戰略規劃如下:
1、提升產品特質。例如增加公司及崗位數量,推出行業技能宣傳培訓。
2、完善盈利制度,逐步建立售后評價提升服務,將盈利所得投向志愿服務。
3、在各個行業完善的地區建立工作部門,擴大產品的市場普及率。
4、塑造獨特的平臺文化,建立暢通的市場銷售渠道和高效率的分配模式。
5、與58同城等網絡中介企業加強聯系,吸納資金的同時組建產業戰略同盟關系。
(三)策略規劃
(1)定價策略:由于學生普遍消費能力較低, 平臺將嚴格管控技能費用低于市場平均水平, 設置較易準入門檻。從雙方成交額中收取5%為服務費用, 不定期開展優惠活動, 采用滲透定價策略進行推廣。除此之外,主要收入來源包含:
1、基本費用盈利。包括商家入駐平臺繳納保證金費、用戶信用保證金等。
2、相關工具盈利。推出一系列營銷工具推廣、展現、宣傳、版面滾動等
3、申請政府政策資金支持。
(2)營銷與渠道建設策略
除了滲透定價法外,為了進一步擴大未來市場份額,提高市場對平臺的認知度,需要構建獨立的營銷渠道。例如開展線上、線下的與技能交流相關的活動、企事業單位面授講座等。另外,聘請在各類領域有所考究的老師為平臺用戶提供指導意見和審核標準,增強軟件的專業性, 從而吸引客戶群體。
【參考文獻】
[1]劉彬.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機構信息化建設分析[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1(05):174.
[2]林惠珠.中小企業招聘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8(03):4.
[3]姜德照;鄒香娥.高校繼續教育的社會培訓與函授教育互動機制構建的探析[J].繼續教育,2009(11).
[4]張雪,王越珩.企業員工培訓的國內外現狀與發展趨勢[J].知識經濟,2012(01):125.
[5]方芳,鐘秉林.我國民辦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