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嬌
【摘 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中國一直努力探索且積極實踐的重要時代命題,所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做好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相關教學工作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它對加深整個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
一、引言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社會危機,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社會矛盾急劇增大。中國人民就是在此階段開始接觸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并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時至今日,馬克思主義已成為中國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同時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的討論也日益成為中國社會的重要命題。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實指導意義
自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來,我國廣大人民就堅定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在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過程中,始終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當代社會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1]。其中馬克主義大眾化作為一個經典的時代命題,該命題一直是廣大學者探討的熱點問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以下幾個重要的指標,如廣大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認識和了解程度、廣大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的堅定程度、廣大基層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力度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要想實現大眾化,首先應該立足于國家層面,揭示馬克思主義的現實作用和時代特征,讓馬克思在當代依舊閃爍著智慧和真理的光芒。因為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學說可以與馬克思主義相提并論,馬克思主義在幫助人類認識社會,能動地改造世界,推動世界發展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以中國主流媒體發布的相關馬克思主義信仰調查報告為例說明相關問題,并給出相應建議。該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普通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狀做了詳述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人民群眾中馬克主義思想覺悟非常好的比例占59%,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較好者占33%。該報告中的數據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良好趨勢和光明前景,說明中國人民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追隨者和踐行者。同時該報告也更加堅定了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信心和毅力,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也必將成為中國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牽引和不竭動力。在當今世界各種意識形態激烈碰撞的背景下,更應當全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重視實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應該反映時代命題,緊貼時代心聲,所以優秀的思想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當具有高度的實效性和時代性。高校教師應當充分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點和中國時代鮮明特色,大膽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制定相對應的課程事件以豐富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引導高校學生在實踐中踐行時代賦予的使命,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2]。同時高校教師應當制定合理規劃,以課程為載體,實踐為手段讓高校學生深入現實生活,提升思想覺悟,真正增強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認知。
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相關知識為例,說明論述問題并給出相應建議。高校應當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保證思想政治理論實踐的落實,包括加強高校硬件設施的建設工作、設立思想政治理論實踐專項經費等。高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時期給高校學生安排相應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時間以兩周為宜。暑假時期的社會時間不僅僅可讓讓高校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社會,更是可以讓高校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回溯在校期間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讓高校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思想政治理論在現實中具有的重要意義。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應當注意形式靈活,思想政治理論實踐的內容可以是鄉土文化教育,社會志愿服務,宣傳榜樣力量等多種形式。不拘于特定形式的社會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更能調動高校學生的實踐積極性,讓高校學生感受文化溫度,更好地貫徹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知識內容。同時高校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安排合理的社會實踐更是可以讓高校學生充分體會馬克思主義社會化,在實踐中增強高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
四、加強互聯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
自21世紀以來,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截止目前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突破8億。信息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難能可貴的機遇。作為高校教師,應該積極融入時代潮流。面對潛在的挑戰高校教師應當虛心學習大膽創新,尋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面對寶貴的時代機遇,高校教師更應當抓住機遇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真正服務高校學生,讓高校學生充分理解并接受中國當代思想政治體系。
以互聯網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相關內容為例,論述當代互聯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踐中提供的機遇與挑戰[3]。很多學者就這一熱點問題激烈討論,不僅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互聯網時代的改革提供了相當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為高校教師如何精確把握互聯網這一時代提供了廣泛的思路。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互聯網走進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高校領導應當充分重視互聯網時代下思想政治理論的課程建設,積極落實各項基本政策,真正服務于廣大高校教師和高校學生。在此機遇下,高校教師應當充分學習和落實有關精神,并付諸于教學實踐之中。開放包容是互聯網的特性,互聯網走進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極大得開闊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僅僅只以書本和教師為主。高校教師應當著重注意互聯網形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需要整合網上優秀資源,讓高校在校學生利用互聯網學習課堂之外的知識。
五、總結
在馬克思主義不斷豐富發展的今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是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時代命題,只有讓馬克主義扎根中國沃土,才能不斷地推陳出真正造福中國人民。同時,當代高校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更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高校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相關知識絕不僅僅是為了升學考試,更應該講馬克思主義思想當做一種行為準則,并積極付諸于實踐。
【參考文獻】
[1]系統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J]. 王同起. 思想理論教育. 2019(15)
[2]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經驗[J]. 馬福運. 思想教育研究. 2011(10)
[3]高校思政課建設應堅持戰略思維[N].徐艷國 .學習時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