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 要】古箏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民族樂器,深受大眾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箏走進了課堂,成為素質教育的一種藝術專業,為古箏人才的培養提供了重要的途徑。本文分析了當前古箏專業教學現狀,針對古箏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優化策略,以促進古箏專業人才的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古箏;教學問題;人才培養
一、引言
據相關統計,我國學習古箏的人數不斷上升,高達500萬人,古箏學習者年齡范圍也比較廣,下至三、四歲小孩,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很多高職院校和藝校認識到古箏的發展趨勢,紛紛開設了古箏專業。古箏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音樂氣質,陶冶情操;一方面,有利于塑造性格,使人們能夠樂觀積極面對社會的競爭;一方面,拓寬就業渠道,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學習古箏專業是實現中華民族樂器的傳承和創新。從當前高校開設古箏專業的學習情況來看,為古箏專業學習提供了保障,為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和藝術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古箏的技能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涌現了一大批古箏創作品和培養了很多古箏專業人才,古箏樂器也在不斷升級和完善。然而,從現實高等教育古箏專業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制約著古箏專業的發展。
二、古箏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急功近利
古箏專業是一種藝術的積累和沉淀,學習古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學有所成的,然而,在當今商業盛行,生活節奏加快的社會環境中,高職院校和藝術開設古箏專業是為了迎合機構和職業的需要,學生通過一層一層的考級而完成教學目標,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教學,學生為了考級而學,整個教學呈現急功近利的趨勢,不利于學生古箏專業素質的提高。
(二)重實踐,輕理論
從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很多古箏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還不是很高,專業底蘊不足,即興演奏能力不強,創作能力欠缺。我國古箏樂器有著悠長的民族歷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每個地方的人文環境的不同,其古箏的彈法和曲調也有所不同,古箏講究“以韻補聲”,如果要更好地把握“韻”,需要進行更深入學習,理論的學習也應該納入到古箏專業學習的重點內容。然后,從高職院校的現實教學來看,雖然開設了古箏專業的演奏教學,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關于古箏專業理論課程缺乏,教師專注于古箏專業技能、技巧的提升,教學整個呈現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
(三)缺乏個性化培養
無論是古箏的演奏還是學習,都要求做到“韻美”“境美”和“形美”。古箏專業講求“以韻補聲”,而“韻”在所有的專業課領域里是比較難掌握的,因此,施教過程中應該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很多高職院開設了小班教學,形成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培養過程中,忽視“韻”的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個性。
(四)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古箏教師作為施教的主體,除了具備較高的古箏演奏專業能力之外,還需要有豐富的古箏專業教學經驗。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古箏教師存在演奏能力強,專業教學實踐不足的現象,比如一些視唱練耳教學訓練不到位,一些演奏樂理以及演奏力度教學把握不準,一些古箏創作教學以及課堂管控能力遠遠還不夠,等等。提高古箏教師的素質,成為古箏專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古箏初學者教學優化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促進古箏專業多元化教學的發展
針對當前古箏專業急功近利的趨向,為了加深古箏藝術沉淀,高職院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學,這些多元化的教學主要有:第一,情景化教學。古箏教師應該提前做好相關的授課準備,創設教學情景,使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音樂風格,融入到不同的古箏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即興演奏;第二,促進古箏信息化教學的發展,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古箏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第三,創造條件,采取戶外采風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地充分接觸不同古箏文化的人文地理,與當地古箏藝術家的進行溝通與交流,感受古箏文化的熏陶;第四,開展古箏專家專題藝術講座,邀請行業協會和專家到學校進行學術交流,讓學生們領略古箏大咖們的風采,以現身說教的方式,激起學生們古箏學習的熱情,提高古箏教學質量。
(二)充分利用教材,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古箏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要更深入地把握古箏的實質和精髓,那么就必須充分利用教材,以教材中的作品精神施教的重點,通過教材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作曲者所處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引起學生的共鳴,觸動學生的心靈,此外,教材中還分別對古箏理論和實踐都做出了詳細的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學習,重視古箏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深挖教材的精神,獲得心理和視覺的不同感受,激發他們親身體會的動力,深化情與聲的融合,達到鞏固教學成果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術業有專攻,古箏專業的學習也如此。古箏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古箏之“韻”為教學目標,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打好基本功,對于那些彈奏手型,演奏方法不準確的學生,不急于求成,花心思和精力提高他們的基礎基本功訓練;其次,對于有一定基礎,但是演奏技巧還不夠的學生,重點把握演奏技巧,使他們熟練掌握各流派古箏曲目風格,提高演奏能力;再次,對于那些有基礎功和演奏技巧的學生,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他們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方面,適當提供一定的演奏舞臺,豐富他們的舞臺經驗和閱歷。這種個性化的人才培養,其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古箏專業素質。
(四)提高專業教師的素質,全面提升古箏專業素養
作為古箏專業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學校應該加大培訓力度,為古箏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從而促進古箏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二,積極參加行業研討會,多聽取和請教行業前輩的意見和指導,尋找自身的不足,努力提升自身古箏藝術修養;第三,促進與藝術培訓機構的合作,豐富自身的工作閱歷,提升教學經驗,等等,全面提升古箏專業素養。
四、總結
總之,古箏是對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在浮躁的今天,古箏專業學習不能急功近利,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以促進個性化的人才培養。古箏教師作為專業學習的重要力量,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針對教學中不足,積極探索完善策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古箏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梅楠,現代古箏演奏技法中傳統作韻技巧的應用探討[J],北方音樂,2019年.
[2]蘭恕冰,淺談成人古箏入門的教學[J],北方音樂, 2018年.
[3]卜麗群,小學古箏集體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2018年.
[4]姜菲,新時期高校古箏教學改革研究[J],明日風尚,2018年.
[5]楊秀麗,試論古箏教學中“音樂”與“技術”的交融[J],北方音樂,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