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琪
【摘 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有機構成部分就是會計實訓教學。通過會計實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會計實訓教學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因此,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深入分析了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的策略進行詳細探討,為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就業導向;會計實訓;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日益明確,即對具有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高職教育基于就業為導向,重視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主要培養一線會計人員,因此,需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不但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同時具有比較強的實踐能力。通過在實際工作崗位的鍛煉實習能夠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全面培養。會計專業具有特殊性,這是因為會計崗位通常涉及到企業的內部信息與商業機密,從而制約著高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校外實習。通過會計實訓教學能夠使高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二、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對核算教學比較重視,對內控以及審核缺乏重視。高職院校現階段會計實訓教學通常要求學生完成整套會計記賬的流程為“記賬憑證→賬簿登記→財務會計報表編制”,學生完成會計記賬的前提是會計實訓能夠提供準確無誤的原始憑證。學生得到原始憑證后對所屬業務進行判斷,進行入賬,對于原始憑證的審核并不關注。事實上,會計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規性進行審核。因為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將正確的原始憑證提供給學生,跳過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的環節,從而影響了會計實訓教學效果。
第二,會計實訓教學的培養和實際要求相脫離。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基于就業為導向,這就要求會計實訓全部教學的開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市場對會計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然而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并不能真正做到基于就業為導向,會計實訓教學時缺乏培養學生職業思想的意識,造成了會計實訓教學缺乏職業規劃目標,學生的學習缺乏方向,通過會計實訓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提高的目的也就不難達成。
第三,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行業實訓內容欠缺。現階段我國經濟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到餐飲業、證券業、金融業等第三產業日益增多。一直以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主要是工業企業為藍本,導致了會計實訓教學同樣是以工業企業為藍本,因此,基于就業導向下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和就業崗位不吻合,那么在就業過程中就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部分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感覺已經學習的知識沒有作用,需要用的知識則沒有學習,不能滿足實際工作要求。
第四,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對內部核算給以重視,對外圍事物重視不足。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之后進入到中小型的企業工作,其工作的范圍通常都比較廣泛,通常會接觸到各種外部機構。然而,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實訓主要是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在稅務、銀行、工商等方面的實訓涉及的非常少。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面臨著對銀行業務的處理、進行工商年檢、公司保稅等問題,然而這些外圍事物在現階段的會計實訓中非常欠缺。對外圍事物的實訓缺乏重視影響了會計實訓的效果,對于全面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不利。
第五,缺乏有經驗的高素質會計實訓教師隊伍。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過程中,通常是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高職院校缺乏具有深厚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教師在高校畢業之后直接進入到高職院校工作,缺乏在企業的實踐經驗,操作技能并不熟練。因此,造成了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對于處理業務賬務給以重視,對于實際環境的具體操作、流程的指導等重視不足。
三、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的策略
第一,基于就業為導向,創新完善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體系。高職院校會計教師觀念要轉變,從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角度出發,明確會計實訓教學的目標。會計教學實訓從教師“教”向學生的“學”進行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良好互動。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實訓教學方法。同時,對會計實訓教學的目標、方法、內容進行明確。設計會計實訓課程內容要突出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目標,使就業為導向的重要性得到體現。基于多元化的會計實訓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行調動,提高會計實訓的教學效果。
第二,結合市場需求,對仿真商業環境實習平臺進行構建。通過實踐能夠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進行轉化。然而因為會計專業具有特殊性,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等,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真正到企業進行實習比較困難。基于此,通過對仿真的商業環境模擬實習平臺的搭建,將與真實商業環境盡可能接近的會計實訓環境提供給學生。比如通過VBSE虛擬社會實踐平臺進行實訓教學,在校園內對虛擬的商業社會環境進行構建,對企業真實場景進行模擬,盡可能接近企業文化氛圍、環境等,從而在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的角色從學生向公司職員進行轉化,培養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第三,重視多行業會計實訓教材的編寫。多行業會計實訓教材與一般工業企業會計實訓教材不同,不但對一般的工業企業舉辦資料、財務會計制度進行模擬,學生對賬務進行處理,同時,需要對各種行業的會計的崗位設置、會計核算的流程、賬務處理等進行介紹,從而使學生能夠了解不同行業的會計實踐,學生通過比較不同行業的會計實訓,對會計核算的一般方法自行進行總結,從而為學生快速適應工作崗位提供幫助。
第四,加強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會計技能的訓練。現階段高職院校基于會計教學實際,從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角度出發,對訓練學生會計技能給以重視,特別是重視對會計人員應該熟練掌握的點鈔指法、人民幣真偽辨別等一般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另外,對學生各種票據的處理、記賬、日常核算、業務核算等基本基本的掌握給以強調。訓練學生會計技能從崗位安排角度包括分崗實訓與綜合崗位實訓,通過分崗實訓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通過綜合崗位實訓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夠盡快的適應工作角色。
第五,加強會計實訓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水平的提高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保障。一是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進行聘請,使其擔當會計實訓指導教師。通常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可以承擔和專業理論課結合比較緊密的校內會計實訓教學。就面臨畢業的高年級學生的校內仿真會計實習而言,可以聘請企業具有豐富經驗的會計工作人員或者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人員,對于學生實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二是加強學校自身教師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頂崗實踐制定等,安排學校老師參加社會實踐、企業調研等,使教師深入到企業,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管理等,從而對“雙師型”教師人才進行培養,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勇,李鵬.完善會計實訓課程 搭建會計就業橋梁[J].經濟師.2015(5):100-102
[2] 劉小英.試論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會計實訓教學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38
[3] 徐博哲.就業導向的職業院校會計實訓教學分析[J].中國市場.2016(40):148-149